诗酒趁年华

点点滴滴,尽是生命的印记。
正文

抗癌后记 - 情留夏威夷

(2013-09-10 06:08:58) 下一个
7-12-2013 (星期五)
 
带着小诗的遗物和遗愿,我们上个礼拜二来到了夏威夷的Maui岛,Maui作为世界闻名的度假胜地,市集里却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拥挤,原来这里的旅游黄金时间是在秋冬春三季,暑假期间,许多旅馆竟然需要提供优惠以广招徕。Maui是夏威夷群岛中的第二大岛,面积七百三十多平方英里,常住人口却只有十几万,每年旅游人口也才两百多万人次,比起夏威夷的首善之都Honolulu,光城市常住人口就有一百多万,Maui这里就显得清静悠闲多了。
 



 
去年五月底,我们蒙“Make-A-Wish”这个福利机构的安排,到夏威夷第一大岛Big Island度过我们这一生中最快乐的一个假期,当时小诗的愿望就是到夏威夷看火山和珊瑚,Big Island虽然比其他岛屿加起来还大一倍,但是由于岛上有两座活火山,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岩浆运动,因为这些频繁的火山运动,整个Big Island的西半部漫山遍野都是黑黑的火山岩石,南部是陡峭的悬崖,也是近几十年来熔岩的入海口,虽然岩浆入海之后,每年都能为Big Island创收几十英亩的新天新地,但是偌大的一个Big Island,可用而又安全的土地可就非常有限了。


Big Island 上冷却下来的岩浆,还保留着当初翻江倒海的气势

 
尽管Maui也有一个活火山,而且火山口之辽阔还是夏威夷之最,不过这个火山一百多年以来一直偃旗息鼓,使得岛上百物得以欣欣向荣,再加岛上气候得天独厚,许多外地殖民带来的动植物都能扎根生发,跟本地植物和谐共处。这里的热带雨林里不但有喜马拉雅山脉盛产的高山松柏、参天巨杉;也有岭南独有的凤凰木、芭蕉、棕榈、榕树等。秦牧的散文《榕树的美髯》里描述榕树垂下来的气根接触地面之后,可以生根自成一棵新树,所以有“独木成林”的传奇本事。这种“独木林”我从小只是在教科书里风闻,却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但是在夏威夷可到处都是,去年在Big Island的大街上看到过几棵巨大的榕树“独木林”,树干连着树干成了一个群体,这个树干群的圆周几乎就有几十米,举头仰望,只见枝繁叶茂而不见天日,枝干纵横交错涵盖面积可达数百平方米,这种巨大的榕树在Maui的热带雨林里也是很常见。


去年照的独木成林的榕树

 
Maui岛上的市集不多,旅游点和本地人聚居之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花,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广东俗称为“大红花”的Hibiscus。这Hibiscus共有六个品种,以红色最为常见;而夏威夷这里特产一种黄瓣红心黄蕊的Hibiscus,是夏威夷的州花。还有那南方和台湾俗称为“鸡蛋花”的Plumeria,也是夏威夷的地标之一,尤其是白瓣黄心的,五颗花瓣拧成旋风车一样,每株花都有茶杯口那么大,随着夏日海风送爽,到处都飘溢着馥郁的馨香,夏威夷用来迎宾的鲜花“哈达”(Leis)就是用各种颜色的鸡蛋花串成的。我们这次到Maui也在花房里买了不少花苗,除了不同颜色的鸡蛋花,还有天堂鸟、姜花、Bamboo Orchard、和一种暗红叶子的夏威夷土产,名叫Ti Flower的赏叶植物。


网络截下来的Hibiscus 和 Plumeria

 
有一天在我们去Hana的海滨热带雨林公路边上,看见一棵树下满地都是熟透了的红色果子,有深红、淡红、粉红,像极了台湾的特产“莲雾”,再抬头一看,树上将落未落的果子遍树都是,我心里一阵惊喜,没想到通衢大道路旁还有这种便宜可捡,于是我们满满地捡了一口袋,拿去问当地人这到底是什么果子,那位姑娘很温柔地笑了笑,说这种果子在Maui到处都是,农场的菜园子里面长得更好。意思就是说,当地人根本不屑去爬树摘这种野果子,更别说纡尊降贵扒地上捡那些鸟都不理的烂果子了。其实这莲雾论形状有点象梨,但是没有梨那么甜嫩;论口感有点象苹果,但是没有苹果那么爽脆;论颜色有点象桃,但是没有桃那么香糯,难怪本地超市里都不见有卖的。即使在它的家乡台湾,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水果。不过诗嫂倒是非常喜欢吃这种果子,一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颇有尝尝新鲜的刺激感;二来满地丰饶土产任人采撷,也有共产主义乌托邦式的幸福感。
 
其实Maui真正拿得出手的水果是菠萝、木瓜、香蕉和甘蔗。曾几何时,夏威夷的菠萝独步太平洋无与争锋,直到菲律宾的菠萝出山,夏威夷菠萝才在国际市场上销声匿迹。现在超市里的菠萝和木瓜全部都是本地土产的,大型礼品店和机场免税店里还有精美礼盒包装的菠萝,一盒三大个菠萝,真是名副其实的“物重情更重”。说到甘蔗,Maui就更值得显摆了,她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各有一座大山,东南部那座火山口里流淌出来的岩浆在过去的千万年中渐渐把两座大山的河谷填成一片肥沃的平原,除了平原北部的市集和西南部的沙滩珊瑚岩礁以外,中原密密麻麻都是一人多高的甘蔗田,驱车在高速公路上,看着路边茫茫无际的甘蔗随风起浪,颇有东北红高粱青纱帐那种壮观。
 
西北部那座大山不算太高,只有五千多尺,但是非常雄伟险峻,到处都是悬崖峭壁瀑布飞流,山峰终日隐藏在郁郁云海当中,唯有直升飞机可以让人靠近远观。Maui西北部的Molokai岛上也是布满了险峰激流,其中夏威夷最高的那条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如同一匹笔直的银链纹丝不动地垂下,是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取景点。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年前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直升机载着考古博士和园主的两个小孙子顺着瀑布慢慢往下降到河床的那一幕,当时我就彻底叹服于大自然之奇妙与造化之匠心。


网络截下来的直升机和深山瀑布图,我们自己照了一大堆,还没有机会PS整理

 
沿西北部大山的西岸一溜都是高档度假村和海景豪宅,从西岸经中部平原往南一直下到东部大山的西南角,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海滩和岩礁,那里是学习冲浪的温床,也是潜水观鱼的乐园。每天清晨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到岸边的珊瑚礁里潜水,身边伴着一群一群颜色鲜艳的热带鱼,脚下荡着一丛一丛奇形怪状的珊瑚树。即使闲着没事坐在沙滩上,静听涛声拍岸,看着一人高半透明的碧绿海浪去去来来,远处蔚蓝的天和湛蓝的海交接在一朵朵的白云深处,任海风柔柔拂面,任暖日轻轻亲吻,使人不禁轻叹:难道天堂还能比这里更好吗? 

这个问题只有小诗才能回答,因为这里就是我们为小诗的选中的安息之处。



再过两年,小诗大概有这么大了吧?

 
我们没有照传统中国人的习俗把她安置在陵墓里,第一代移民的海外游子都习惯了以四海为家,我们也不知道能在亚城呆多久,一旦我们不在,小诗的墓地就难免抛荒了。在马路边常常能看到荒芜的陵园里东倒西歪的残碑,隐没在荒草堆里与虫鼠为伍,所以我们选择把小诗的骨灰撒落在大海里,这样,无论我们去到哪里,都能享受到小诗的同在。而小诗对海洋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尤其是海滩与夕阳,她有好几幅图画作品都是以椰林夕阳做题材的。她最喜欢的电影是卡通人物Barbie主演的《Queen Of The Waves》,每当Barbie变成美人鱼在珊瑚礁中翱翔,或者变回美少女在南加州的海滩上冲浪,都能令小诗神往不已。
 
这次我们到了Maui就住在潜水胜地西海岸,前后花了几天时间,上山下海去寻找理想的归宿。先是参加潜水旅行团作泛泛游,之后又租独木舟雇潜水教练实行重点探索,最后自己徒步走进山林翻过岩礁,勘察过几个沙滩和海湾,又下海看过几个珊瑚礁,最后选择了靠近一个粉白沙滩的幽静海湾,附近就是海龟的家乡,常常当我们潜着水追着看七彩缤纷的热带鱼,就有几只桌面大的海龟在我们身边游荡。海湾对面的公开海域就是春季鲸鱼南来避寒的游乐场,据说每年三四月的时候,每天海上都有几百条鲸鱼逐水嬉戏,就像爆米花冒泡一样的热闹。海湾背靠着Maui南端的一个小山丘,岸上不远就是一个大型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的青草地连绵了几个海湾。那里的确是个隐居的好地方,静谧又不失蓬勃生机:白天略有几艘游艇在海面停泊,度假村的游客们在隔壁沙滩上逐浪浴日,也有水性好的游客在附近潜水,但是到了傍晚就都回归平静了。正符合小诗爱静又不喜欢孤独的性格,看着小诗那硬壳纸板压成的骨灰盦慢慢沉到了珊瑚丛中,我们心里也好像放下了一块沉重的负担,终于替小诗走完了最后一段旅程。临走那一天,我们又回到小诗的埋香之地,在岸上习习微风中,我们仿佛看到小诗每天午后坐在岸边杨树下的礁石上看书,又仿佛看到她每天清晨在海里随着珊瑚鱼和海龟们嬉戏。


录像上截下来的照片,图中两道礁石中间的珊瑚丛底就是小诗埋骨之所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的肉体从尘土而来,也终于要回归尘土,每个人早晚都要走这一步,“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小诗的灵魂已经不再羁糜在这个时空里,唯有等我们去到她那里才有见面的一天。但是人有了感情,就难免变得迂腐软弱,尽管家里存着一大堆照片、录影和小诗的衣物书画,我们还是想留一个埋骨香冢以为去留之思,同时我们也拿出一小撮骨灰掺在玻璃溶浆里塑造了一个火焰雕塑,一尺多高的五彩玻璃造型,底座放进电池可以闪光,算是我们家里橱柜的镇宅之宝。
 
过去这一年,尤其是今年年初那几个月,我们的精神每天都处在高度警醒亢奋的状态,反而没怎么感受到哀痛,也没有时间去自怜自伤。直到最近整理从前的照片和录音片段,才发现小诗的情况其实是挺恶劣的,而且恶化得很快,只不过我们当时身在其中,观察不到每天的细微变化而已。如今小诗的生命已经画上一个完整的休止符,我们也好应该把她放下了,只是每天看着她的照片,每天百数十次地回味着她的音容气息,有时候会突然奇怪她怎么就不在了,心里感到空空落落的,就好像被挖走了一块肉,有时候胸口会感到颤颤地疼,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心惊胆颤吧。有时候想着事情,脑袋里会偶尔冒出一句小诗的话,就好象她在我脑海里跟我沟通一样。我们跟小弟说,小诗把自己所有的天赋和期盼都加给了他,我们要为了她而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诗已经完全融化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背负着她的生命和使命,继续下半生的旅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