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港人心理創傷 如遭逢大地震
當曠日持久的「佔領」行動走到了盡頭,有人或會發現金鐘夏愨道原「佔領區」已經不能再漫步,有人可能發覺每天起床後報章頭版不再是最新的示威消息,甚至可能會有人發現身邊原來不再有黃傘……兩個多月下來,在此時此刻的「後佔領時代」,或會感到若有所失。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向《成報》表示,不論是示威者、警員抑或是普通市民,都可能受「佔領」行動影響,協會至今就收到最少480多宗相關求助個案,部分人的心理創傷程度更與四川大地震的災民同等嚴重。
杜永政表示,因應「佔領」行動,不同角色的人士可以有很大的情緒反差,但不論其角色是「佔領」行動的參與者、警員,還是周邊的旁觀者,情緒波動持續的話,同樣有可能已罹患「創傷後壓力症」。他解釋,創傷後壓力症通常源於某種「觸發源頭」(trigger source),而就今次示威活動而言,最普遍的觸發源頭是個別衝突或清場行動。這觸發源頭對部分人造成創傷,而倘若負面情緒持續的話,問題可以很嚴重。
他解釋,這類衝突因為事前雙方都沒有心理準備,因此形成的失落感與隨之而來的創傷大大增加。而日前金鐘清場,因為雙方早有準備,表現亦較克制,他預計創傷較小,求助人數也會比較少。
脾氣變得暴躁 突然哭泣
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會感到情緒困擾,徵狀分「外顯性」與「內在性」兩種,其中「外顯性」徵狀,即自己及旁人都可以察覺到的徵狀,包括精神難以集中、脾氣暴躁、突然哭泣等;「內在性」徵狀指隻有自身才察覺到的徵狀,如莫名其妙的痛症及缺乏食慾等。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以及世界衞生組織《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界定,當一個人出現多於一種上述徵狀,並持續七天以上,即有需要接受治療。杜永政強調,若果隻是間斷出現徵狀,市民不用過分憂慮。
不過他強調,大眾不應忽視情緒病的風險。世衞早前預測,2025年情緒病將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而原因是不少文獻顯示非遺傳性癌症很多源於情緒困擾引起的壓抑,而這在都市更為常見。
480人求助災後心理協會
杜永政表示,「佔領」行動爆發以來,協會收到480多宗相關的求助個案。協會安排真正需要接受治療人士接受心理評估,在1至10分的評分中,平均分竟高達8.5。而當中逾七成人的創傷程度,更與四川大地震災民同級,達滿分的10分。他解釋,可能是因為香港過往甚少天災,當遇有「佔領」行動這類重大事件時,市民會「感到不安」,礙於未能回避而造成極大困擾。
他補充,因為創傷後壓力症需要七天的觀察期,清場時現場的心理輔導在醫學上其實效用不大。他鼓勵懷疑自己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的人士,可緻電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的「佔領」事件情緒支援熱線51815501,尋求免費情緒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