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的不同着力点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90年代提出来的。
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分为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现这种价值观时)、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 百度词汇
还可以举出另一个例子。哪个国家最了解中国文化? 日本。哪个国家在近代史上对中国伤害最大?还是日本。所以即希望让对方多了解中国文化,然后对中国采取友好的政策, 上述例子都表明这不太可能。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对影响本国人民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习主席最近提出了“文化自信”,我认为确实提到了点子上。有自信心的中国人,不会盲目崇拜外国文化,不会跟着外国文化走,中国这才有前途。
但软实力的具体内容应该内外有别,必须认识到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对他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是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等基础层次发挥一定的作用。对各国文化的了解确实很重要,但其重要性体现在其在知己知彼上的作用,在理解对方上有帮助,进而在制定相关政策上能对症下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对方能更好的理解自己,避免误判。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对他国决策阶层的影响就很有限了。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国家政策一般都是由某国的精英做出选择,他们做出选择的基础还是从该国的最大利益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要远比文化因素来得重要。如果希望能通过影响对方的文化,最终能诱使对方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这个可能性不大。美国的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来自大小智库的各种研究成果,中国文化能影响到这些人的研究方法或结果吗?如果有的话也很有限。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国家对中国最大的不满就是中国的价值观,中国保持着共产主义信仰,政府对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控制明显,即所谓专制政体,这就是西方对中国最大的反感之处,也是西方拿来批评中国、削弱中国软实力的主要论点。如何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因该从这一角度来下功夫。
80年代当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西方学者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引进外国技术不会成功,因为外国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民主制才能保证先进技术的实施。幸运的是中国并没有被这种论点忽悠,坚持走自己的路,在保持国体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经济奇迹,以至于有人说,中国平稳解决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让数量巨大的人口的脱贫,因该有人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阿里巴巴在美国股市成功上市,据说其股市价值已经超过walmart,中国的制造业是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体系,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带来的大量充满活力的公司的出现,带来的学习先进技术的渴求等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完全可以在理论上往前走一步,反过来问一下,中国政体中是否有一种合理的成分使得中国能得以成功? 为什么中国能取得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相对集中的政体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否能成为一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模式?如果有这种模式的话,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于西方价值体系之外的中国价值体系推广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西方民主制的缺陷日益明显,以美国为例,其两党恶争严重地影响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西方选举中政治家胡乱许愿,上台后不予兑现,许多政治家光说不练,嘴皮功夫一流,执政能力一般或很差,导致让许多选民对政治失去兴趣,投票欲望不强烈。实际上选民一般对国家战略之类的重大政策问题也不一定十分清楚,投哪个候选人的票有时会因为一个很偶然或不太重要的问题所决定,因此选上来的政治家也可能不是很有能力的人。许多政治家治国能力有限,没有长期的发展目标。
西方民主制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不一定非常好,美国搞颜色革命、输出民主制,这在许多国家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了混乱的恶果,这些都说明民主制不是万能的,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民主制在许多国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推翻了所谓的专制制度或个人,结果国家的情况比以前更乱更遭,经济水平直线下降。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模式是否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我相信,一个能达到政治大局稳定,各级政府称职,经济发展迅速的体系一定会有吸引力。这时我们就能站到道德制高点,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软实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现在增强自身软实力的被动局面。
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的理论,对我们来说因该是一个很有用处的工具,在分析问题上有一定的指导能力,但必须看到,这一理论还是有一些缺陷的,例如突出文化作为软实力重要一环的论点,就值得商榷。文化作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有其作用,但不因该过于拔高。奈教授很喜欢用好莱坞的电影来举例子,认为美国电影在推广其价值观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我认为,好莱坞大片能否在一个国家流行,完全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或文化对其的接受程度,如果对美国文化欢迎,那美国电影就会产生影响,否则影响就会很有限。中国观众对美国大片的喜欢基本上还是由于对美国的好感,好莱坞电影制作精良,叙述故事的角度新颖,使用英语等原因。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影响就远远不如在中国,在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力估计也不会太大。日本电影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追捕》、《排球女将》这些影片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其中不乏马云,张艺谋等顶尖精英,但随着中日关系的低落、中国人民对日本政治的反感的增加,就再也没有看见如此有影响的日本电影出现。反之,日本文化在台湾就很有市场。同样是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奈教授这里讲的是软实力,没有过多阐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我们对两者的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包装,软实力的基础是硬实力。你有多大的硬实力,就会产生或应该有相应的软实力,使用得当,会出现1+1》2的功效,使用不当,硬实力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美国现在是硬实力在走下坡路,试图通过最大程度发挥软实力的途径来维持其地位。颜色革命实际上也可被视作软实力工具之一。
奈教授是美国人,尽管总得来说对中国友好,但心里并不希望美国衰落。软实力理论的提出,即可以指导美国政府寻找正确的政策,也可以用来其他国家迷失方向。在一次演讲中,当问到中国应该如何提高其软实力的问题时,他用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举办上海世贸会,邀请他和其他外国人士参观,效果很好,参观人士对中国留下了好感,但尔后的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金事件,一下子把中国的形象搞坏了,他是把这一事件作为软实力应用失败的例子来说的。我到认为这很说明西方利用软实力来攻击中国的通常的做法。中国可以花大量的资源来宣传自己的文化,结果西方通过一个小小的政治事件就能让你前功尽弃,而西方媒体特别喜欢找中国的茬,做到这点太容易了。
软实力的最高境界是让如何让对方接受己方的政策,这里通常是指外交政策。只有当中国能理直气壮地说明我的政治制度你可以参考,我的发展道路你可以借鉴,你很可能会从中得益时,中国的软实力才可以说是和中国的硬实力相适应了。
2014.11, 渥太华
而没有做到拿来主义的中国,对待外来文化挑三拣四,结果德先生、赛先生并没有引进来,但是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在文化革命中损失殆尽,十不存一。
现实活生生的摆在眼前,中日两国的文化变迁是谁也抹杀不掉的例证。
有些人如果真那么文化自信的话,为什么要引进纯西方血统的,大胡子的共产主义呢?那时为什么文化不自信,现在又要自信了呢?
----那请问,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满清的戊戌变法会失败?虽然这里面原因很多,但是就文化自信这点上来说,不自信的日本变革成功了,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自信的满清失败了。不是吗?
苏联早已解体,大陆现在还在拉俄抗美,不能不说当年的苏俄文化渗透还是起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