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一个从观察到分析,从分析到归纳,从归纳到综合,从综合到总结的自然反映过程。但是,分析的是什么、归纳的是什么、综合的是什么、总结的又是什么?当然,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历史时间段、思考于不同层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管对象如何,不管东西方的思想有何差别,最终能够提取的词汇不外乎:道、规律、真理。那么,在这些概念之上,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本质?我的答案是:有。这个本质就是“逻辑的集合”。当然,你可以把这个集合称之为“道”、称之为“规律”、称之为“真理”,但我认为这些都只是一种空泛的的概念。就好比一幅完整的拼图画,在没有拼好时我们可以笼统称之为“道”或“真理”,但是我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寻找每一片拼图单元,并将其放在与其它逻辑单元洽和的位置。拼图单元上的图案,就是一个个小的“逻辑集合”。拼图单元连接得越多,也就是逻辑洽和得越多、逻辑空间的范围越大,图案,既真理的面貌就展示得越全面、越充分。勾股定理与几何学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勾三、股四、弦五”是一个图形数理关系的认知,但是这个认知在图形数理逻辑的反映上只是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逻辑萌芽。而a^2+b^2=c^2才是这种特定逻辑关系的全貌。这里,有一个哲思的入口:几何学是科学还是哲学?如果不是哲学,它与哲学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但是认知范围的扩展,就好比能够发现更多的拼图碎片;更是将碎片进行正确拼接,使自然界的逻辑链条在意识中不断加长的过程。认知的能力和水平就在于发现碎片的速度和拼接碎片的数量。以智能为例:智能的表现强度直接来源于物质之间的逻辑链条长度。这种逻辑链条从简单的基本元素,到无机分子、有机分子、蛋白质、直至DNA。思考人类自身的智能,它只不过是一种自然逻辑的集合在时空中的过程表达而已。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特定的逻辑链随时间的展开。
计算机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计算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人类智能在空间上的传递和过渡,在时间上的浓缩或者说是压缩。其本质,就是人类赋予的,或者说是人类聚焦的特定自然逻辑的集合。同理,人类的智能也不过是自然逻辑的一种表现罢了。
对于认知而言,其本质就是自然逻辑关系的相互作用,就是一种“动态的逻辑集合”。这个“动态”是一个关键词,它既表示了认知的时变性,也能很好地回答所谓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除了前面提到的认知阶段,也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哲学的过去和未来。有人说“科学出于哲学”,或者说“哲学孕育了科学”,我认为从时序上、从层次上都是有道理的。有人说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霍金说“哲学已经死亡”,这点我反倒不同意。我坚持哲学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础层次,它既为深层次的认知提供平台,也为更辽阔的认知提供方向。现代的科学研究在很多方向已经走进死角,特别是在宏观和微观的两级延伸上,现有的科学链条已经缺乏延续的逻辑单元。正是因为科学的现状,哲学才需要新生,才需要从科学中补充坚实的逻辑模块来构造未来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也是动态的含义。
但是,哲学如何才能真正承载现代乃至未来的科学,甚至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未完待续)
我认为哲学就是思维的基础和框架,就好像房子,其功用就是人用来栖息的。至于西方的房子与中国的房子是否一样?很明显是不一样,但它们的本质可是一样的。
哲学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有那么复杂吗 如果真的感兴趣 看看哲学史 科学史 大致也明白了 而且哲学这玩意 你能说 西方的哲学就是 印度中国哲学吗 如果说除了西方哲学其他哲学都无根据 那么西方哲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笑话 最后还是要走回研究存在的路上来 中国人何曾离开过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