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 - 海外新兴的政治势力
特有理
2014-11-20
“中国大妈”是当今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但往往具有贬义。其代表形象就是那些在公共场所聚众大跳广场舞、在日常生活中跟风抢购商品物资、在近乎为零的金融知识基础上大举投资黄金、及至大街之上反咬和讹诈施援帮助的好心人。但是这里所讲的“中国大妈”则完全是一种褒义,表现出的,则是华裔中老年妇女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所起到的积极政治作用。
海外的“中国大妈”有两个基本成份:一个是早先的年轻移民,现在虽已青春不再,但事业有成、家庭稳定。除了小家庭、朋友圈,其视野更扩展到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另一类是那些随子女团聚移民,或是得到长期探亲签证的孩儿他姥姥、孩儿他奶奶。
女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具有天生的政治细胞,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早的社会模式是母系社会的原因。其实,依据本人的观点,现在的社会实质仍然是某种形式的母系社会。只不过男人的外出打猎被外出工作所代替,几个月的回归周期被缩短到了8个小时。只要留意有关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到,女性对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权都远大于男性。
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社会信息,而女性则是社会信息的基础平台。只要查阅对中文网站的统计报告,你会看到所有的海外中文网站都是女性网友的比例远高于男性。刷微信女人们更是明目张胆地疯狂,因为男人的手机可以名正言顺地被女人监视和规管,而男人翻查女人手机轻则叫“小气”,重了就叫“变态”。就是家庭理财、商品传销,也是那些赋闲在家的太太居多。在现实的生活中,家庭交往、闲暇娱乐、社会交友,女性不是主角就是主导。男人跟朋友聚会叫“鬼混”,女人呼朋唤友就是“社交”。男人交的男性朋友叫“狐朋狗友”,交的女性朋友基本就叫“狐狸精”;女人交的女性朋友叫“闺蜜”,交的男性朋友则叫“男闺蜜”,只有个别的叫“隔壁老王”。总之,在社交的方向和范围的限定上,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自由度和家庭主导权。
现实的西方政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柴米油盐”。那一大堆的候选人有几个咱能认得?更别说熟悉了解了。在西方社会,选哪个党它也不会“伟大、光荣、正确”、也不能“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敢“三个代表”、更不敢“党指挥枪”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句话:谁上台也咋地不了!因此,西方国家的百姓目光普遍地“短浅”。在他们心中跟本没有什么“主义”、什么“信念”、什么“解放全人类”的雄心壮志、什么“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量。谁能让我少交点税、谁能让我的房子盖高点儿、谁能让我上下班更方便点儿、谁能在我的小区多种些花草儿、谁能给我们跳舞的大妈找个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地界儿我们就选谁。
现在的华裔社群中,女人们的确是社交活动的主角。随着华裔移民的增加,那些依亲的华裔老人也逐渐摆脱了孤独郁闷的困境。同龄、同类人的增加使得华裔社区形成了以中老年人为核心的,众多颇具规模的活动群体。从文艺、娱乐,到养生、健身,华裔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并且形成了一个个密切联系的社交活动圈。那些曾经的“知青”,现在很多都抱上了孙子、孙女,但是她们对社会的热情并未减退,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这些人更是唤醒了天生的政治激情。她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已经慢慢投身到整体的社会活动中,而且是以非常有组织的形式。她们参与慈善募捐、参与环境保护、参与市容清洁、参与市政发展的规划建议。
在这次刚刚结束的加拿大的市级选举中,“中国大妈”们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推动力量。由于她们平时对社会的更多接触,首先她们为家庭以至社交群体的投票确定了方向。更重要的是,她们积极联系及沟通华裔的候选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对那些候选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大妈们的诉求得到了政治层面的关注;反过来,大妈们就成为了华裔候选人编外的“助选团队”。大妈们在华裔社群中的政治影响力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懂的”。
在投票临近之日,大妈们的电话、微信满天飞。为了防止有人开空头支票,很多团体都相约集合投票。投票日,催着小的、拉着老的,要说倾巢而出一点都不过分。报道显示,这次2014的加拿大市选中,华裔投票率明显提高。这无疑会改变加拿大的政治生态环境。
赞一个,“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