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6)
罗辑思维笔记之--<成大事者不纠结>
这一期学习了曾国藩。
早期的曾国藩是理想主义者,坚持儒家的道德标准,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也用同样的高标准要求他人,经常搞得大家都很难堪。在官场上锋芒毕露,得罪上上下下。
四十岁回家丁忧守制两年,期间发生脱胎换骨的思考和蜕变。
两年后出山。内圣外王,即以君子标准只要求自己,对外宽容。他成功的调动了一切可以得到力量帮助自己成就大事,终于灭掉太平天国,中兴大清。最后得以善终。
曾国藩的心学是: 未来不迎,当时不砸,过往不恋
以后的事情不去想太多,专心做眼下的事情,不去纠结往日恩怨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就事论事,专注眼于眼下这一件事,处理好了,不考虑周边的第二层第三层的博弈关系,反而是乱局中变局中最聪明的方法。
而人际关系中,最最难做到的,就是这一条,就事论事。
因为人与人的交流,其实上大部分被情绪占领,逻辑的比列很小很小。人的情绪是非常容易积累的,比方说,我昨天受了你的气,今天你要是和我说个其它的事情,稍有摩擦,就我想起昨天的不快,新仇旧恨混在一起,矛盾升级,这个情绪会让你莫名其妙,觉得我不可理喻。其实我的委屈也是一片大海。双方的交流就这样错位了。
可以说,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包括你我,都不能够就事论事,因为我们有记忆,不能轻易忘记一些事情,轻易说不在乎。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发起者。 这让别人生气,自己也不好受。
怎么办呢?
保持理性,争取把每件事都做在理上,和此事无关的东西暂时清除掉,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的头脑。套用一句英文歌词: I won't let my heart control my head
就事论事,至少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