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茨(Linz), 是位于奥地利境内多瑙河上游的上奥地利州首府,也是仅次于维也纳、格拉茨的奥地利第三大城市。2017年六月,我们曾跟随旅行团来到那里。
晚上八点多,我们的内河邮轮在多瑙河岸边停泊。
北岸的这幢几层楼高的建筑名为“超现代电子艺术博物馆”(Ars Electronica Center)。它的外墙当时正在举行灯光表演,每隔十几秒即转换一种颜色。
当它转换为蓝色时,我拍了一张照片。寓意是“蓝色多瑙河”。
从尼伯龙根大桥(Nibelungen Bridge)上眺望林茨的多瑙河夜景。近处是我们所搭乘的内河邮轮。
第二天早上,我们跟随旅游大巴前往捷克的Cesky Krumlov (详情可见我一个月前写的“捷克CK小镇游记”),在公路桥上我看见多瑙河上有两座桥墩。刚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一度怀疑是二战期间盟军轰炸林茨时炸剩的两座桥墩;最近我上网查地图,才发现应该是在建的新铁路桥(Neue Eisenbahnbrucke)。
照片显示,这段多瑙河河段是黄绿色的,不是蓝色的。据导游介绍,全长1770公里的多瑙河基本上没有河段是蓝色的;蓝色多瑙河可能指的是心情,也可能是作家施特劳斯自己想象出来的。
下午五点,我们从CK小镇返回林茨的内河游轮中。趁着还有几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林茨之旅。
我们的行程从林茨主广场(Hauptplatz)开始。该广场位于多瑙河旁,占地面积达到一万多平方米,是奥地利最大的封闭广场之一。当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位于广场中央的20米高的圆柱。
该柱由白色大理石制成,建于1723年,供奉天主教的三位一体真神。它的建造是为了感谢天主对林茨市民的保护,让市民们在火灾、战争、瘟疫等灾难中幸存下来。
林茨的访客信息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Linz)在主广场旁。我们入内参观,看看旅游资讯。我问了当职的帅哥一个关于当天早上看到的两座多瑙河桥墩的问题,还把照片给他看;对方面面相觑,和旁边的美女同事聊了几句后,两人都不明白我的意思。我也只好悻悻离去。
随后,我们前往林茨最著名的购物街Landstrabe参观。这里有名牌商店,也有很多小商店,可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我们在购物街上去橱窗购物,浏览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林茨的有轨电车线路繁忙。从主广场上可以搭乘有轨电车前往市内各地。
在林茨旧教堂附近的街道逛逛。
稍后,我们来到林茨另一条繁忙的街道Promenade。这幢鹅黄色的建筑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它是一间名为Sparkasse的银行。建筑物上方的1849是该银行成立的年份。
银行对面的建筑物是州政府所在地的Landhaus, 建筑物上方上白下红的旗帜是上奥地利州(Upper Austria)的州旗。该州有150万居民,是奥地利人口第三多的州份,也是该国重要的工业区。
该建筑物修建于1568年至1658年期间。它的建筑外观融合了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据说该建筑内部还设有一座博物馆。不知道还有多少政府机构在里面办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建筑物前方的钢化玻璃下,可以看到一座名为Landhaus Brucke的石桥(看下面的网络图片)。这大概是十七世纪左右跨越护城河的石桥。
旁边有一座战争纪念碑,纪念在1733年至1918年期间转战欧洲各地的林茨子弟兵。看得比较清楚的是1809年对抗拿破仑的Aspern战役,1789年对抗土耳其的贝尔格莱德围城战,1917年对抗意大利的Monte San Gabriele 之战。最下方写的是一战中有五千名林茨子弟兵阵亡。
我们下一个去的景点是林茨新主教座堂(New Cathedral)。该教堂始建于1855年,法国哥特式风格,是奥地利最大的教堂,有两万个座位。
由于奥匈帝国当局不允许任何建筑超过维也纳St. Stephen’s Cathedral 的南塔(高136米),因此林茨新主教座堂的高度定为135米。
该教堂修了近七十年的时间才正式完工。此时奥地利的帝国已经解体,新成立的共和国在夹缝中生存。
二战期间,教堂南边的不少窗户在盟军空袭中遭到破坏;战后并没有原样重建,而是以某些现代艺术风格的窗户取代。
离开教堂后,我们经过街心花园,看到当地小孩在玩耍。
我们在林茨参观的最后一处景点是位于旧城西北方的林茨宫殿博物馆(Schlossmuseum Linz), 也是旧林茨堡的所在地。
该城堡始建于公元八世纪。到了十二世纪,该处扩建为领主城堡。
1477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德里希三世治下,该城堡被改建为宫殿,并在1489年至1493年期间作为他的住所。
到了十七世纪,长住维也纳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曾数次前往林茨避难。尤其是在1683年,十几万土耳其大军围攻维也纳,神罗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在围城前即西撤至林茨堡,仅留下洛林公爵和一万多军队防守维也纳。守军苦撑两个月,终于等到波兰及日耳曼联军出兵大破土耳其人。史称1683年维也纳之战。
到了十九世纪,林茨堡遭遇大火,损毁严重。此后林茨堡被改建为医院、监狱、军营;二战结束后,该处进行了扩建和修复,成为了林茨宫殿博物馆。
我们进入博物馆内参观。当中可以看到十七世纪时林茨的城防模型。
十七世纪初,上奥地利州爆发农民战争,当局加强了林茨城堡周围的防御工事。1626年夏,成千上万的农民起义军围攻林茨城长达两个月,终于被政府军解围,农民军遭到镇压。
从林茨宫殿博物馆内望向林茨新主教座堂。这张教堂全图比在教堂旁边拍照要悦目多了。
向东眺望,可看到林茨旧城的另一座教堂 Old Cathedral (旧教堂)的身影。
林茨堡的城墙、防御工事。很有历史质感。
多瑙河和林茨北岸。
尼伯龙根大桥,建于德奥合并时期的1940年。
相比于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奥地利城市,我觉得林茨的旅游资源要稍逊一筹。其实,林茨也是有名人加持的,只是林茨旅游部门不敢把他宣传介绍。那个名人就是希特勒。
1894年,五岁的希特勒随全家搬到林茨,并在那里一直待到十八岁。长大后的希特勒一直把林茨视为自己的故乡。
希特勒全家一度居住在林茨近郊的Leonding;1903年,希特勒的父亲因胸腔出血而突然死亡,享年65岁;这使得希特勒全家失去了收入来源。希特勒的母亲卖掉了在林茨近郊的房子,与14岁的希特勒和7岁的女儿宝拉(即希特勒的胞妹)一起搬到林茨市区的一处公寓居住。两年后,16岁的希特勒完成了他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业,离开了学校。他没有取得中学毕业文凭。
又在林茨游荡了两年后,18岁的希特勒离开林茨,来到“艺术之都”维也纳学习艺术。1908年,希特勒的母亲去世,从此希特勒再未返回林茨生活。
1938年德奥合并后,林茨成为了德国的一部分。身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曾计划在林茨修建宏伟巨大的元首博物馆Fuhrermuseum(或叫欧洲文化中心),来安置纳粹德军从欧洲各地博物馆中抢来的文物。博物馆的选址就在下图中的多瑙河北岸,从远处的山脚下一直延伸到河边。计划中的元首博物馆将有一座横跨多瑙河的铁桥来与林茨市区相连。
结果在战事吃紧下,元首博物馆因故取消建设,仅有下图中的铁桥完工。这座林茨大桥以德意志的史诗巨作“尼伯龙根之歌”来命名,叫做尼伯龙根大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希特勒在林茨的足迹基本上被抹掉,我们也没有在任何旅游手册上看到关于他的介绍。但是,当局并没有完全遗忘掉这段历史。2008年,林茨举办了一项名为“林茨:元首的文化之都”的展览,展示了这段历史,以及希特勒打算放在这座计划中的“欧洲最大博物馆”里的艺术品。
图为夜幕下的林茨主广场。
到了晚上八点多,我们离开林茨城区,返回内河邮轮里,大快朵颐一番, 也就此结束了这段短暂的林茨之旅。(当中部分照片可能是邮轮停泊林茨第一个晚上时我们所吃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