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up Group, 中文译为聚会组,是一种用于组织在线群组的活动。它的网站Meetup.com于2002年创立;任何Meetup用户可以在网站上邀请其他有类似兴趣的人举办面对面、或者在线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单在旧金山湾区,就有几百个形形色色的Meetup活动,其中至少有上百个活动是每月甚至是每周固定举办。
自2013年起,我在湾区参加了几次Meetup活动。其中去得最多的是位于旧金山金融区内的“Job Forum(工作论坛)”活动。
在疫情前,“工作论坛”活动固定在每周三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半举行,地址是位于235 Montgomery 街十二楼的旧金山商会(San Francisco Chamber of Commerce)会议厅。每次聚会时,多则有二十几人参与,少则有几个人参与。
按照“工作论坛”的网页介绍,“这是一项免费的社区服务,旨在帮助人们在旧金山湾区找到工作。我们帮助您更成功地获得您想要的工作。这里不是职业介绍所。我们将为求职者和转行者提供求职辅导、头脑风暴和解决问题的服务。我们一一讨论每个人的求职问题,并在一个开放的论坛中提供有用的求职建议”。
2013年六月,我因为要在旧金山找工作,而首次前往该“工作论坛”活动。每个需要求职辅导的人都会准备一份简历,然后在会上作简单地自我介绍,讲讲求职方向、工作目标、求职问题等等。然后活动组织者或者是辅导人员就会解答其中的问题,有时候其他参与者也会参与讨论。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觉得大有收获。有时我也不在会上发言,只是静静地在听;有时我也会参与讨论。
过了一个月后,我在旧金山市区找到一份会计工作,暂时没有再去参加这个Meetup活动了;谁知道一年后,我在公司里遭遇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 看样子是待不下去了,只能在短期内找到另一份工作,遂频繁地去了“工作论坛”活动。随后的几年,在准备求职时又去了几次,对这项Meetup活动比较熟悉。
“工作论坛”活动的组织者名叫Janet, 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白人女性。据她的自我介绍,她是从事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并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多年前,她写了一本畅销书“How to get a job in the SF Bay Area”(如何在旧金山湾区找到工作);通过多年的亲身经历和研究,她了解到了很多找工作的技巧和经验,并愿意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有需要的求职者。因此,她加入了这个“工作论坛”活动,并从2013年二月起成为该活动的组织者。
“工作论坛”还拥有四十多名义工,有些是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也有其他专业人士,他们会轮流出席该活动,成为活动的辅导人员,并解答求职问题。
大部分来“工作论坛”的人都是在参加了一两次活动后就离开了,我可能是其中的例外,参与的次数比较多;也因此碰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是准备重返职场,有些经历“中年危机”,有些想转行,也有经历发展瓶颈的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当中有不少有意思的人和事,我凭记忆把他们一一列出来:
A女,伯克利加大(UC Berkeley)的历史学博士。我一直对历史地理感兴趣,只是因为对其就业前景没有信心,所以选择了会计作为自己的职业;但我一直想了解如果我当初选择了历史作为专业的话,会有什么发展前景。我与A女互加了领英(LinkedIn), 发现她一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内任职。她在“工作论坛”上表示,想在美国创办教育中介机构,帮助中国学生前往美国留学。
B女,曾任某国际大公司的高管(Senior Director), 因与上级不和而被炒鱿鱼。她在“工作论坛”上寻求帮助,看看怎样才能找到新的高管职位。我后来也加了她领英,发现她近期在创业初期。
C君,曾在大公司任职多年,后离职去游戏人生、放飞自我,靠积蓄过活长达十年。他在“工作论坛”上表示希望能重返职场,找一份好工作,问应该从何开始。
D女,新加坡人,正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冷门专业进修(可能是读博)。她希望留在美国工作,但因为她读书的钱全由新加坡政府资助,她在毕业后必须回去为新加坡政府工作若干年,否则需要偿还学费。她在“工作论坛”上与别人讨论职业前景。
E君,在银行工作,任职中层。他在“工作论坛”上表示,他在银行的工作只是为了糊口,他非常热爱音乐,希望能做音乐老师;看看有没有两全齐美的发展前景。
......
2016年后,我从旧金山搬到洛杉矶居住,从此再也没有参加这个“工作论坛”的Meetup活动;但我依然每周会收到他们的活动电邮邀请。由于疫情的缘故,从去年初开始,“工作论坛”也改为了线上活动。
稍后,我会在另外几篇博文中写写旧金山其他的户外Meetup活动,比如在市区参观几座免费博物馆;以及步行(暴走)几个小时去看看旧金山的中高档社区、及“隐藏”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