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老爸与京剧

(2004-11-09 15:14:46) 下一个

老爸很会选择爱好种类,纵观老爸少有的几种爱好:古典文学,诗词,京剧等,都是很上档次的东西,其中爱好时间最长的就是京剧,那可是我国的几大国粹之一啊。记得后来,见到老外,人家打听的中国的国粹不外几个:功夫,杂技,京剧,可见老爸的爱好口味不低。
从我记事时起,老爸对京剧的喜欢程度虽说很强,但总没上到多高的档次,其水平也就达到拉拉京胡,看看剧本,听听广播的程度。有的人,业余爱好可以炉灰纯青到票友的水平,登台献艺,可老爸这一爱好总是在圈外转悠。
50-60年代,人们家里常见的娱乐设备是收音机。我家也有一台收音机,常为老爸一人所把持,老爸最喜欢听的节目就是京剧。只要他在家,全然不顾还有我们几个有其它爱好的人的存在---老妈爱听歌曲,越剧,我小时候爱听相声,我弟弟爱听小喇叭节目---只要收音机里有京剧,我家就常常整天回旋着京剧特有的高昂尖叫声,让你心烦意乱。
老爸有一个老掉牙的京胡,从我记事起就见过它。每到星期日,老爸不是帮着老妈干家务, 而是找出他的京胡,在弓弦上抹上松香,架起二郎腿,一个人在屋里吱吱呀呀地拉起来,自拉自乐,也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拉的曲谱,我不太知道,从来也没见有听众,倒是常常是同玩的小伙伴在窗外听到了,讲,你爸又踩鸡脖子。
老爸拉京胡纯属自娱,没见他和别人合奏过或者外出玩过票,可能在他的同事圈子里,有这种爱好的不多,难寻知音吧,也可能他的水平还没有达到票友一级。 不过,他的京剧剧本倒是买得很多,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偷偷地在他的书柜中,翻看那些彩色画片,许多京剧的剧情看不懂,记不得,但是看画片的功底还是得到训练,常常是看到画片,能朦朦胧胧地猜到是哪出戏,尽管准确程度不高。
老爸多数时候是只拉不唱,这和他后来退休后大唱革命老歌的情况相反。老了以后,可能手脚不太灵活了,少拉多听了,京胡也放南山了,家里清静了许多。退休后,常常到附近的公园里的京剧之角,看着人家票友玩票,听人家唱,回来后品评一番,做义务娱记。这也成了他退休后的一大乐趣了。
老爸对京剧的爱好程度还表现在不惜血本上。技术水平不高,但装备水平上从不掉价,总是赶潮流,这点曾经惹得老妈很不高兴。那年代,人们收入不高,经济还不是很富裕,留声机还是奢侈品,老爸就花钱添置一台精致的留声机。为了给它配套, 又买了很多京剧唱片,是那种很重的大唱片。文革期间,全家外迁,扔掉了许多东西,他也舍不得扔下留声机和唱片。90年代后,老爸又不玩留声机了,因为DVD都出来了,老爸转玩新设备---光盘了。
老爸在我家是孤家寡人,除他以外,没有一个人喜欢京剧:老妈喜欢歌舞,越剧,我们几个小孩,崇洋媚外,爱看外国片。原来只有一台电视机时,每到逢年过节,大人小孩常因节目选台发生争执。后来,经济条件好了, 老爸添了一台电视机,我和老弟出国后各抱回了一台电视机,一个单元房中,有3台电视:老爸老妈老弟人各一台,京剧,歌舞,外国片,各看各的,倒也相安无事,有时,老妈一个人看歌舞看得寂寞了,还跑到老爸那儿陪他看会戏。
老爸曾经试图培养我们对国粹的兴趣,但很不成功。记得小时候,老爸忍痛出血,化大价钱(那年代,一掌宽的好带鱼才0.38一斤,戏票要好几元一张,)带着全家去看打金枝。我看到一半,在剧院里睡着了,很对不起那几张钞票,只记得演员的戏衣和头饰花环绿绿得很好看, 其他的都记不得了。工作后,曾经有机会陪人免费看京剧, 但我觉得那是受罪而推掉了。这也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在剧场看京剧。后来在文革中,倒是看过那几个样板性的京剧,说不上喜欢,到是从头看到尾,没有睡着,可能因为那时文化生活太单调了吧,老母猪也有双眼皮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