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吃过的一些面食
(2004-10-28 18:51:23)
下一个
北京人以面食为主,其中饺子,烙饼,面条,馒头包子等几种面食,在百姓餐桌上挑大梁。
----饺子。常言说,好吃不过饺子, 直到今天,饺子还是我的最爱之一----在吃上,我比较滥情,有许多挚爱。 老爸是北方人,饺子包得很好,号称是挤饺。挤饺是将饺子皮包上馅后,放在双手的虎口中,用力向中间挤成的。 看起来,一个个像孕妇一样,挺着个大肚子,挺好看的。不过,如果它们能自己下小饺子,就更好了,会省我好多事。同一般的包饺子相比, 挤饺可以包更多的馅。我有过实践,用包的方法报不上的饺子,用挤的方法就可以包上。
由于家传,我很小就会包饺子。上小学5。6年级时,每到周末,我就独当一面地剁菜,剁肉,合面,包饺子。等父母下班回家,就可以吃上饺子了。当然,也没少剁手,不过,轻伤不下火线,包上刀口,接着干。那些不幸剁下去的指甲,肉,如果找不见,就不知道那里去了,我也不费心找,什麽肉不是肉。好在,这麽多年的苦差事,没落下些伤残,少些指头。
物资紧缺的年代,我家常包饺子,因为包饺子不需要多少东西,吃饺子也不需要再做其他的菜。生活好了,菜肉品种丰富,更多的时候,改吃米饭炒菜了,饺子到成了改善生活的奢侈品。原来,我家还尊从老北京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包饺子。后来,过年时,家人所在单位发的东西很多,鸡鸭鱼肉虾蛋一大堆,年三十可吃的东西太多,饺子就退居二线了。
自冷冻饺子的问世后,就很少自己包饺子了,因为麻烦。想吃饺子,到菜市场转一圈,拎几袋速冻饺子回来,扔到水里就齐活。常买的是老边,瑞达等知名品牌,因为担心买了不知名的牌子,吃出死耗子来。
有阵子报纸上讲,市场上卖的韭菜,农药含量超标,我怕中毒,不再买韭菜鸡蛋素馅饺子吃了。再后来,又听说速冻饺子里的肉有问题,有人用死猪肉作馅,干脆放弃外买,改自力更生了。可是包了几次,费力不讨好, 家人的评价是,味道不足,比外面买的差远了。弄得我怒火中烧,都怀疑外面卖的速冻饺子里,是不是加了大烟壳。
不过,吃惯了炒菜米饭后,觉得包饺子很麻烦,费事费时。怎麽吃不是吃,这样折腾半天,还不如将菜面分开做省事。现在,倒是有日子不吃饺子。
北京卖饺子的饭馆很多,跟人到外面吃过几次著名的大馅饺子,感觉味道还可以,不过,总觉得人家煮的火候不到,馅不熟,吃的心里打颤。
-----烙饼,馅饼。做烙饼一直是我的弱项,尽管我喜欢烙饼,但是烙的饼不受欢迎,因为饼的硬度能打死狗。曾经有个邻居大妈,饼烙得非常好,又软又香。我虚心地向她取经, 得到的真传是,烙饼时要多放油,多摔达,才能软和出层。于是,每当我烙饼时,就狠命的放油,恨不得是油泡饼,使出吃奶的劲,像摔打仇人一样地摔打它, 甚至使出毒着,水漫金山想淹死它,但烙出的饼,还是固若金汤,吃一口能把牙崩掉。后来,对自己的技术太失望了,不想再到处丢人现眼,改在外面买着吃了。
经济搞活后,北京卖烙饼的地方多起来,除正规饭馆外,还有一些小贩专做烙饼生意。烙饼价格不贵,一元上下一斤,现做现吃,热热乎乎的。常见的是家常烙饼,又叫素饼,死面无馅,用油盐起层,在双面饼铛里烙熟。一块大饼,大概有十几斤重,金黄色,油乎乎的,切成块卖。我常卖1-2斤回家,趁热现吃,或做烩饼,都很香。
还有些里面有馅,叫馅饼。外面饭馆卖的馅饼, 馅有荤有素,荤的常是牛肉大葱,猪肉大葱,有时也能看见羊肉馅的;素馅的多是韭菜鸡蛋。饭馆卖的馅饼外焦里嫩,吃一口, 嘴角留油,香不可言,远远就能闻见香味。有时,我走在街上,想吃馅饼了,用鼻子嗅着,就能找到地方。我也曾自己烙过馅饼,常常不是馅不熟,就是皮烙硬了,总是弄不好。
好日子不长,没多久,听说小贩的烙饼用料有问题,有用地沟油,滑石面粉做烙饼的,吓得我有阵子不敢在外面买了。到现在,人也懒,尽管嘴馋,但怕麻烦,想想折腾半天,还不都是进肚子,弄那莫复杂干吗,怎样简单怎样来了,最后的结果是,多数日子,我只能喝菜面糊糊了。
-----面条。面条是北京的主食之一,还具备礼节意义,常说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到了生日,老寿星也要吃长寿面以示祝贺。
吃面条南北不同,南方吃米,面条多是当点心吃,属于溜逢的。米饭炒菜之外,上一碗汤面,调节口味。 北方吃面,在北京,面条就是一道正餐,独当一面。
北京的面条基本是两大类:卤,汤面和拌面。
卤面有很多种,浓者为卤,稀者为汤。常见的浓的卤面有西红柿卤面,里面有鸡蛋,西红柿,木耳,黄花,青葱等,淀粉勾芡。 稀的汤面有,海鲜面,有海参,鱿鱼,虾仁,数量很少,只达到能看得见的程度,也下芡;牛肉面,浓浓的牛肉汤里,漂着些许牛肉,数量视店的知名度而定,可多可少;葱香排骨面,香软的排骨,汤浓柔嫩,肥肉居多。北京华丰饮食集团的一些连锁店就专卖卤面,曾在阜成门立交桥口的店里吃过,味道不错,也还干净。
拌面的面头也有许多,有名的是老北京的炸酱面, 正宗的是用猪肉丁和黄酱,甜面酱炸出来的。有个饭馆就叫老北京炸酱面,可见其知名度之高,可做店名了。我也曾做过鸡蛋虾皮炸酱,拌面也挺好吃。夏天,为了去暑, 还有人吃芝麻酱过水面,或用花椒油配酱油,黄瓜丝,辣椒油吃过水面,也挺开胃。
如果听见北京人说请人吃面条,千万别以为只吃面条,慢待了客人。其实,大餐的主角是面条,还有一大堆配角,号称面码,不一定放在面上吃,常当菜吃,种类之多,可以摆满一大桌。包括:肉码----酱肉,酱排骨, 肉皮冻,口条,肚丝,酱猪蹄,熏鱼,干炸鱼等;菜码----黄瓜丝,白菜丝,拌心里美罗卜,香菜,糖蒜,葱丝,泡菜,青辣椒,各种凉小菜等;还有调料---酱油,醋,香油,炸黄酱,辣椒酱等。老北京人吃面条,不亚于南方人吃米饭炒菜的正餐。
北京有许多专卖面条的饭馆,常见街上饭馆的招牌,不论字体拿得出手,拿不出手,都大书着++++面馆。都是面馆,内容却不一样。有些并不是北京的面条,如四川凉面馆。四川凉面非常好吃,曾在西单豆花饭庄吃过,香油拌的面条加上黄瓜丝,麻辣调料,很爽口。也在新街口的一个面馆吃过,据说那家面馆很有名,每天卖的面条有上千斤之多。
后来,各路面军杀进北京,如来自西北的兰州拉面。由街头小贩起家,发展到临街的饭馆。我也喜欢吃那种面条,劲道,有咬头,不过我不喜欢吃他们的牛肉汤,多数时候,只吃面和蔬菜的浇头。 此外,还有山西的刀削面,短短的面条,从大师傅的刀下飞落到水花翻滚的锅里,放上醋,酱油,香油,黄瓜丝,香菜,葱,让人流口水。也曾吃过新疆的大盘鸡,最后上的皮带面,很宽,拌在大盘鸡里,很香。
很难说,这些地方面条都是正宗,不过,他们再假冒,还沾点边,至少哪个地方还真有那种面条,最多味道差点。有的假冒面条则是无中生有,楞造出来的。以吃面专家自居的北京人,也曾看走了眼,被洋的假冒产品骗的一楞一楞的,过了几个世纪才缓过味来。
北京人可能都还记得,风靡京城的加州牛肉面吧。原来以为,老美吃的面条和我们一样。有机会和他们同桌吃饭,才发觉,他们连筷子都拿不稳,更别提呼噜呼噜地吸牛肉面了。后来,到了加州牛肉面的老家---美国加州看一圈,钻遍了大街小巷,恨不得掘地三尺,也没见加州牛肉面的影。敢情那是爱国华侨和咱中国老百姓开的爱国玩笑,让他们给涮了个一溜够。等他们大把钞票挣足了,我们才觉醒。不过,至少加州牛肉面没用地沟油给咱做饭,也还算有点良心。
北京人爱吃面条,生面条的市场需求很大。北京大街小巷里,都可以看到卖生面条的店铺。各种面条都有,宽的,窄的,细的,手擀面,外带卖馄饨皮和饺子皮。 人们在家里做面条也方便,卫生。我做得最多的是西红柿打卤面,有时也作炸酱面。吃完面条,再喝碗面汤溜逢,心满意足地摸摸鼓鼓的肚皮:饭后一碗汤,胜过小神仙。我不能饭后一支烟,因为我不抽烟,
------馒头,包子。北京老百姓的当家主食。同其他的食品相比,我一生中吃馒头的时间长,数量多。多年以来,我家每天早,晚餐的主食之一,就是馒头。记得过去伙食不好时,曾一顿吃了5个大馒头就酱豆腐的创历史纪录,数量足有一斤多。
我家吃馒头,原来一直是从食堂买---因为便宜,省事;曾一度自己蒸---因为没地方可买,也因为不放心食品卫生,一度听说,小贩们用霉变,或者加了滑石粉的面粉做馒头。不想因毒殉身,只好自力更生。万幸我会蒸馒头,今天才没有馋死,饿死。
馒头常见的是白馒头,里面没馅。可以白吃,还可以加工后吃。我常做的是炸馒头片,说是炸,其实是用很多的油煎,有时,还在外面裹上一层蛋液煎,类似法国土司,不过是中式的。如果馒头里面有了馅,就变成包子了。
包子有荤有素,荤的多是猪肉馅的。有名的是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庆丰包子铺,去吃过几回,总觉得火候不够, 要放很多很多的醋才行。前门也有一家包子铺,口味和庆丰得差不多。 我比较喜欢吃荤素搭配的,如猪肉白菜,猪肉茴香,猪肉韭菜馅的。倒觉得单位食堂卖的比外面饭馆的口味还要好一些,常是连吃带拿, 吃完后,再买上一大堆带回家。
素馅包子,如果外面买的,常见的是鸡蛋韭菜馅的。 我家楼下,有个租菜场柜台的小贩,专卖韭菜馅的包子,现做现卖,香味老远就能闻见。如果自家包的,素馅的种类就多了,如鸡蛋虾皮白菜,胡萝卜,西葫芦, 芹菜等皆可作包子馅。 素馅比较寡味,要用许多东西来提香,常见的是用排叉,蘑菇,木耳,黄花,香油,花椒油,芝麻,葱,姜等物。素馅做好了,鲜味不让荤馅。
还有甜的包子,如红糖包,果酱包,麻酱包,豆包,枣包等,零食正餐都相宜。
老北京的面食种类很多,许多都是大众食品,如烧饼,糖耳朵,油饼,油条,麻花,炸糕等,作为日常的主食。还有许多精细的面食,转变成点心,如蛋糕,桃酥,萨其玛,蜜三刀,排叉,江米条等。要写起来太多了,以后再说吧,或者还是让别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