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八十年代的考研经历

(2014-10-03 06:22:35) 下一个

八十年代的考研经历

我是1981 考入大学。当时能上大学是很风光的,每当别人喊我大学生时, 心里美滋滋的。我们村里曾在50 年代出了一个大学生,我是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村里的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毕业后国家包分配, 便成了国家干部。

 

从小学时我就喜欢读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是我经常读的。 在大学时期在学习之余 也经常到图书馆或在报栏看报纸,看到大学招研的广告,才知道大学生之上还有研究生,研究生还分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上的大学是最普通的本科院校,根本没有研究生院,没有听说过有人毕业后考上研究生。

 

到了1983年,系领导觉得从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没有人考取研究生,就鼓励大家考研,如果考取研究生就奖励200元。84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报考的不少,我们85级也越越欲试。但是等到8445月份的时候,在考研成绩公布后,又是大鸭蛋,一个也没有考上。84年暑假的时候,我们系里有的同学就不回家了,在学校复习,准备考研。我那时还没有决定要考,暑假的时候就回家玩了。九月份开学返校后,看到很多同学要报考,我也决定考研。既然决定考,就要真心准备。我在班级里成绩不是No.1,只能算前几名,在大家的印象里,考取的可能性比较小,主要是英语太差,听力更糟。当时学院英语分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配备最好的教师和设备。普通班是一般的老师,没有听力设备。当然我是普通班里的一员。但是我的强项是记忆好,词汇量大,阅读和理解比较强。

 

我分析了一下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准备考试和填报申请时,采取以下原则:

 

第一, 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英语上。我买了一本很厚的考研英语书,我忘记了名字,里面有很多套模拟题。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听力部分分数比重不大,我就放弃了;

第二,集中几天时间背政治。当时用的是哈工大的政治复习资料;

第三,填报自愿时,要避开要求考高等数学的专业,我对高等数学是很头疼的;

第四,对专业科目是我的强项,不要用太多的精力。

 

根据以上原则,我就付诸于行动。我用了大量时间发现英语,做了大量的模拟题,并比较往年英语考题有什么特点,特别是语法和阅读上。在复习政治的时候,我用了20天背哈工大的复习资料。我又分析往年的考题,押赌85年的考题,其中两道体让我押上了,一个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15分),第二是50年代经济调整改革的八字方针(5分)。这两道题就是20分。

 

在复习考研的几个月里真是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到1-2点钟,有一次晚上鼻子都出血了。学校对考研的同学也很支持,在复习考研期间学校食堂晚上9点为我们开加餐。这是很难得。我一直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到了85年一月份,可能是20号左右,我们这些考生都奔向了考场。考试的结果只有听天由命了。

考完试后我就回家过春节了。春节后返回学校,因为是最后一个学期,再没有课了,只是去实习单位做毕业课题。毕业实习从三月底才开始,这段时间又无事可做,我只好又回家了。在家里刚呆了两天,就接到系里的电报“面试通知,速返校”。看到电报,我非常高兴和激动,马上买了火车票,第二天就回到了学校。到校之后才知道我是第一个接到面试通知的,大家都向我祝贺,说是零的突破。“零的突破”是84年的时髦用语,因为我国运动员84年第一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且第个拿到了金牌。

 

接着马上订购去面试学校的火车票,同时向系里的老师咨询了如何准备面试,老师说不好准备,面试的主要目的是导师要看看学生,基本上是能录取。在面试的时候,拿到了成绩单。我最弱的科目英语是60分,当年英语的录取线是40分。政治是69分,录取线好像也是40分。这些分数都是高分了。可惜的是转业科目应该拿80-90 分,只得到平平成绩,好像都是70多分。毫无意外,面试之后就接到录取通知书,在859月份,进入了研究生院,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hkzs 回复 悄悄话 我英语考研的时候也是得了60分,报到后竟然被指定为英语课代表。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严格意义上来说,85级医科硕士研究生是中国第一届正规医科研究生:1.大部分是77或78级大学生在1982年毕业以后,经过三年住院医师训练后才允许报考。2.英语、医学综合、专业基础、政经科目第一年实行全国统考。3.复试的基本要求是:每门课都要过分数线。4.招生导师只掌握专业考试一门课的评判权,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招生导师开后门的可能性。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摘自《整全的教育》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八五年考研的冲锋号在农历新年的钟声来到之前吹响了,让我们这些经历过七月流火的高考幸运儿,又在天寒地冻中拉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序幕。高考把绝大多数人无情地拒之于大学门外,使他们不再享有被教育的特权,而考研则是让极少数人继续获得被教育、被规范的权利。和蔚为壮观的高考场景相比,考研实在显得无足轻重。我和屈指可数的考生坐在冷冷清清、空空荡荡的大教室里,感到除了一个火热的心以外,其它都是冰凉的,特别是从北京来的试卷,寒气逼人。就我而言,考大学显然是为了铁饭碗,其拼搏的力量来自环境的逼迫。但考研的动力就不一样了,它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内在的不安,只不过那并非是要献身科学的奋斗精神,而是得陇望蜀的坚强意志。因此,即使考场冷清空荡、考生寥寥无几、食堂敷衍塞责,但凭借一往无前的豪情,鏖战三天,终将满腔的热血化倾注笔端,凝成文字,流淌成希望之渠,跃出夔门,直奔京城。

至此,从一九七八年夏到一九八五年春。我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考、高考和考研,相当于经历了明、清科举制的县试、院试和乡试,由一介农夫成为童生、秀才,并向举人靠拢......
czhz 回复 悄悄话 85年的外语线应该是50分。84年有可能是40分,因为那一年的英语特别难。考研热在86年达到最高峰,之后便慢慢消退,到89年陷入低谷,原因是出国热的兴起。90年后,因为严格限制出国的新政出台,考研又回升。到93年后,64后出台的出国政策被取消,考研热情又下降。北大曾经对包送研究生的要求降低到,只要4年内考试没有不及格的,就有资格面试包送研究生。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那时, 应届毕业生与历届的录取分是一样的, 还这样难考上?
xml88 回复 悄悄话 真的假的?考上给200块?85年?我91年大学毕业第一个月工资才65块。还有85年毕业应该叫85届,81级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