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丛中的小诗 2
看完电影《萧红》,深深感觉对不起今天被我祸害的朋友们,我曾因喜欢萧红多次向他们推荐这部电影,当我看到敬爱的鲁迅先生屁颠屁颠地拿着写好的序,当着许广平的面满脸淫笑地对萧红说:“你该拿什么来感谢我呢?”并且这句话翻来覆去重复了两次。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见活生生的鲁迅居然是这个样子,这给我强大的心灵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导演你知道不?
很多人认为许广平不待见萧红,就觉得鲁迅跟萧红有关系,作为一个资深的鲁迅八卦爱好者,我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鲁迅不但没有偷看弟媳妇洗澡,和萧红的关系也十分地纯粹。其源头无非是萧红遗言想将自己的骨灰葬在鲁迅墓旁,萧红一生孤苦,只有她祖父和鲁迅对她好,让她感到温暖,这又何尝不可呢!
说实话,看过海多纪念鲁迅的文字,只有萧红的文字最终压卷。其关键之处,是把鲁迅作为一个人来写的,其它人要么则是把鲁迅作为一个神写的,要么干脆拉倒抹黑无限妖魔化,好像不去捧捧或者踩踩就无法证明自己的高明似的。捧鲁的有个叫房向东的,看过你才知道什么叫做肉麻无比脑残粉,骂鲁的则多了,韩石山真正做到了人不无耻,天诛地灭。
扯远了,还是回到电影里去吧!小宋佳长得比萧红漂亮,这点还不算糟蹋,但有次萧红向端木说起自己的梦想,捧着高脚酒杯,其间眼波流媚,很像是上海滩四马路出来卖得导演知道不?萧红临死前在纸上写过一句:“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话难道是被导演吃了么?
萧红是民国时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没有之一。和她相比,冰心、苏青、丁玲、张爱、白薇、凌叔华,甚至林徽因这种顾影自怜的文艺范至今都有传人,她们可能比现在的一些美女作家漂亮,家庭出身好,多才艺什么的,但那根接力棒至今都还有人传承着。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都是文学史上的特例。
再来说说萧军,萧军可是拍着胸脯说老毛最多只配当他大哥的铁血真汉子!他有次去延安过路,老毛准备巴结他召见他,他回绝说不了,可以说是当时延安几个不臣老毛的人,后来还有次把老毛灌醉套出了不少真话,都完整地记录在他的日记里。英雄如此之豪,又有几个呢,电影里只身去救萧红,咋这么娘呢!
晚年时红卫兵要去斗萧军,萧军说:“我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是超期服役了,如对我进行武斗,我年轻时在讲武堂当过武师,下面的话就用不着我说了,希望你们珍惜自己的青春。”红卫兵听完就傻眼了,从此只敢对他文斗了。萧军自称是个性格暴烈的人,在电影里却像一把鼻涕被几个女人甩来甩去,导演你烦不烦!
萧红死后,传闻端木和骆宾基把人埋了后,痛快地打了一架,然后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在骆宾基的回忆录里,只承认萧军才是萧红真正的丈夫。本来很简单的故事,三人各持一端,最后搞得像罗生门一样。我觉得在萧红的眼里,萧军有侠气未免粗暴,且爱处处留情;端木够温柔不够担当,遇事总是退缩;这就是萧红的苦恼。你们帮她选好了吧!不过萧红临死前还对骆宾基说:三郎若是知我病重,一定会不远千里来救我……这话让人觉得惨然!
关于《萧红》,导演整体结构还是不错,最关键的一点是不懂萧红,估计丫连《呼兰河传》都没读过,所以根本不能理会萧红圣徒似的拼命写作,是源于对故乡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其实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就有这种感觉,现在却忘了老本,搞得自己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对现实过于妥切,手忙脚乱仅余浮躁二字。
这只能说中国整个电影产业环境气候极其恶劣,除了田壮壮贾樟柯少数电影人还有些许职业操守外,其它人差不多都是拍个电影侥幸成红,再用这个作为敲门砖理所当然地向主流投怀送抱了。好电影不能上座,烂电影层出不穷,票房这东西纯粹是个假大空,连泰囧这样烂成渣的电影都有人追捧,真是滑天下之稽!
不过最后我还是被《萧红》有些地方感动了,尤其是火车快开时,萧军给她买了两个梨子,这也是本来就有的。梨者离也,不管他们以后见没见面,我的鼻子有点酸,想必眼睛有点红。年纪大了,泪点和尿点都是这么低,甚至分不清煽情和感动的区别,倒是笑点却是和血压一样不由自主地高了,长期以往,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
正如中国足球的沦落一样,中国电影产业的没落,乃至中国文化的断层和缺失,这些烂账都可以统统归到体制身上。如果中国将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脑残,一个个走在街上,就像灌足了气的充气娃娃一样。一遇到什么事,可笑不可笑,好玩不好玩,先爆了再说,正如我现在丢下工作,一个劲儿地只顾吐槽。
ps:看到宋佳的卖力表演忍不住多打了一星。
很多人认为许广平不待见萧红,就觉得鲁迅跟萧红有关系,作为一个资深的鲁迅八卦爱好者,我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鲁迅不但没有偷看弟媳妇洗澡,和萧红的关系也十分地纯粹。其源头无非是萧红遗言想将自己的骨灰葬在鲁迅墓旁,萧红一生孤苦,只有她祖父和鲁迅对她好,让她感到温暖,这又何尝不可呢!
说实话,看过海多纪念鲁迅的文字,只有萧红的文字最终压卷。其关键之处,是把鲁迅作为一个人来写的,其它人要么则是把鲁迅作为一个神写的,要么干脆拉倒抹黑无限妖魔化,好像不去捧捧或者踩踩就无法证明自己的高明似的。捧鲁的有个叫房向东的,看过你才知道什么叫做肉麻无比脑残粉,骂鲁的则多了,韩石山真正做到了人不无耻,天诛地灭。
扯远了,还是回到电影里去吧!小宋佳长得比萧红漂亮,这点还不算糟蹋,但有次萧红向端木说起自己的梦想,捧着高脚酒杯,其间眼波流媚,很像是上海滩四马路出来卖得导演知道不?萧红临死前在纸上写过一句:“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话难道是被导演吃了么?
萧红是民国时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没有之一。和她相比,冰心、苏青、丁玲、张爱、白薇、凌叔华,甚至林徽因这种顾影自怜的文艺范至今都有传人,她们可能比现在的一些美女作家漂亮,家庭出身好,多才艺什么的,但那根接力棒至今都还有人传承着。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都是文学史上的特例。
再来说说萧军,萧军可是拍着胸脯说老毛最多只配当他大哥的铁血真汉子!他有次去延安过路,老毛准备巴结他召见他,他回绝说不了,可以说是当时延安几个不臣老毛的人,后来还有次把老毛灌醉套出了不少真话,都完整地记录在他的日记里。英雄如此之豪,又有几个呢,电影里只身去救萧红,咋这么娘呢!
晚年时红卫兵要去斗萧军,萧军说:“我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是超期服役了,如对我进行武斗,我年轻时在讲武堂当过武师,下面的话就用不着我说了,希望你们珍惜自己的青春。”红卫兵听完就傻眼了,从此只敢对他文斗了。萧军自称是个性格暴烈的人,在电影里却像一把鼻涕被几个女人甩来甩去,导演你烦不烦!
萧红死后,传闻端木和骆宾基把人埋了后,痛快地打了一架,然后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在骆宾基的回忆录里,只承认萧军才是萧红真正的丈夫。本来很简单的故事,三人各持一端,最后搞得像罗生门一样。我觉得在萧红的眼里,萧军有侠气未免粗暴,且爱处处留情;端木够温柔不够担当,遇事总是退缩;这就是萧红的苦恼。你们帮她选好了吧!不过萧红临死前还对骆宾基说:三郎若是知我病重,一定会不远千里来救我……这话让人觉得惨然!
关于《萧红》,导演整体结构还是不错,最关键的一点是不懂萧红,估计丫连《呼兰河传》都没读过,所以根本不能理会萧红圣徒似的拼命写作,是源于对故乡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其实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就有这种感觉,现在却忘了老本,搞得自己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对现实过于妥切,手忙脚乱仅余浮躁二字。
这只能说中国整个电影产业环境气候极其恶劣,除了田壮壮贾樟柯少数电影人还有些许职业操守外,其它人差不多都是拍个电影侥幸成红,再用这个作为敲门砖理所当然地向主流投怀送抱了。好电影不能上座,烂电影层出不穷,票房这东西纯粹是个假大空,连泰囧这样烂成渣的电影都有人追捧,真是滑天下之稽!
不过最后我还是被《萧红》有些地方感动了,尤其是火车快开时,萧军给她买了两个梨子,这也是本来就有的。梨者离也,不管他们以后见没见面,我的鼻子有点酸,想必眼睛有点红。年纪大了,泪点和尿点都是这么低,甚至分不清煽情和感动的区别,倒是笑点却是和血压一样不由自主地高了,长期以往,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
正如中国足球的沦落一样,中国电影产业的没落,乃至中国文化的断层和缺失,这些烂账都可以统统归到体制身上。如果中国将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脑残,一个个走在街上,就像灌足了气的充气娃娃一样。一遇到什么事,可笑不可笑,好玩不好玩,先爆了再说,正如我现在丢下工作,一个劲儿地只顾吐槽。
ps:看到宋佳的卖力表演忍不住多打了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