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小兔三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大往事若干

(2018-05-05 09:59:16) 下一个


北大在外的名声很大,在里面呆久的人并没有那么自豪。即使是翻江倒海的一条龙,进了北大就变成一条虫儿。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北大招来的学生多是各省市的尖子,都是有鸿鹄之志的莘莘学子,进校后才发现原来比自己强的人多了去了。

那时学校的环境不错,但设施和条件比外人想象的要差得多。食堂的大锅饭难以下咽,现在看那时的照片,明显的营养不良,来美国的同学所有人体重都很快涨了十几磅。食堂的大师傅开玩笑说是数学系毕业的,菜做得不好,帐算的很准,粮票、钱票从不搞错。

外地学生经历的北大生活大概更艰苦,南方人到了北京,冬天里有时竟穿着单衣单裤,广州来的学生七月流火时还在水房里冲凉,殊不知那时北京的自来水来自地下,冰凉冰凉的。幸亏都是年轻力壮免疫力强的人,条件艰苦也没有影响求学上进,离开北大后反而怀念往日的简单清贫。老旧的学生宿舍楼被拆除时,很多人依依不舍。

我住过的29楼被推倒时,不少上年纪的北大教师也前来留影道别 ,看来都曾经在这里住过。以我所在的物理系为例,文革中很多教员搬去汉中,八十年代初返回北大时,住房紧张,好几家人挤在未名湖边一层筒子楼里,那本是办公楼结构,根本不适合家居。后来各家分到房子后搬走,还满怀念在一起的时光。

当年物理系是大系,教职员工有四百多人。发工资时,会计竟然每个人都认得清,不用自报姓名。这么多人,要在美国可以成立一所独立的大学了。雇人多,是因为功能齐全,比如我们教研室切单晶硅片,本系就有X光衍射测晶向,然后用火漆固定,精准切割。另外还有金工车间,液氦制备,等等。

八十年代初计算机还不普及的时候,北大买了一台Honeywell的小型机,安置在未名湖边的红二楼。因为常去那里上机,与其它系的人有很多交流。虽然都是编程高手,却不显傲气,大家相互帮助,谦让有礼,这正是北大人的风格。记得当年因为要用量子化学的方法计算非晶硅中的电子态,贸然请教造诣高深的化学系黎健博士,得到热心帮助,不计报偿,令人肃然起敬。

物理楼那时在校园东门外,每次出入大门保安都要求下车推行,大多数学生都遵守规则,但总有不循规蹈矩的,硬要骑车过去,这些人也许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给北大带来更大的名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georgega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现在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及大学教育吗?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去过北大一次,未名湖印象特别深。我想北大的自由,精神学术上的自由之风尤为突出。
路边的蒲公英 回复 悄悄话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2018-05-05 12:57:50
原来小兔兄是物理系的高才生,那年月最聪明的孩子都考物理系,现在都考金融系了,以便日后圈钱容易些。
===================================
人人抱怨航空发动机造不出来,没聪明人乐于去读冶金专业,
造芯片归根结底也是靠物理啊,都去学金融精算,江山社稷越来越肾虚。
小兔三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严格讲是中等生,当年要是进方正就好了,搞物理研究没有天分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原来小兔兄是物理系的高才生,那年月最聪明的孩子都考物理系,现在都考金融系了,以便日后圈钱容易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