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 “环BC省自驾游主题行”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走进原住民生活区。原住民是今年加拿大头等的热点话题,当然这几年一直都很热。关于原住民问题,笔者在前不久写过一篇综合文章(了解北美原住民,要与他们交朋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来看看(之前文章)。
在上一篇游学总结中,笔者介绍了所参观的在BC省华人先侨的历史足迹。虽然BC省华人数量是原住民的两倍多,但因为华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大温的几个城市里,另外原住民毕竟是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所以这次环BC自驾游中,想看到华人的踪影不太容易,但是原住民的印记却无处不在。以下按行程的时间顺序,介绍一下我们所了解的原住民情况。
在行程第一天,我们就去了在Kamloops的原住民学校。关于这里的参访情况在第一篇总结中有详细描写(见之前文章),不再赘述。
第三天第一站,我们去参观坐落在Williams Lake北面20多公里处的Xat?ūll Heritage Village。这个获得国家级奖的遗产文化村不大,主要展现原住民的居住方式,包括帐篷(teepee)、冬季的坑房(pit house或kikule house)、汗水房(sweat house,这是Xat?ūll很古老的仪式)等其它设施。
这个遗产文化村,还可以提前预约深度游览的tour,甚至可以在那里过夜,以便更好地体验原住民的生活。但我们时间有限,就匆匆而过,也没能在这里的Xat?ūll First Nation保留地多走走多看看。
Xat?ūll的人口比较少,约400多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一个chief和4个councillor),像这样的原住民独立的管理机构在加拿大超过600个,在BC省有近200个。
8月8号行程第9天,我们继续由北向南回返,当天参观了一个知名的原住民居住地 Gitwangak(也称Kitwanga)。这个小村庄位于Terrace东北约100公里处,人口约400多人,据介绍是由几大父权制家族组成的。
这里有两个景点是必看的地方,都是国家历史遗址。一个是村庄里的图腾柱。这些图腾柱建于1840年至1842年之间,每根图腾柱都讲述了一个关于氏族的故事。不过现场看到的这些图腾柱应该大都是复制品。就在这些图腾柱不远处,小村里还有一个很精致的小教堂,但我们当时没想起来过去拍张照(上图是网上的)。
另一个是Gitwangak Battle Hill。这是一座由 Gitwangak 人在 17 世纪中期建造的山丘堡垒。据说,当时一位名叫“Nekt”的战士首领决定建造这个要塞堡垒,以保护自己和其他两个家族。这位Nekt是好斗之士,多次成功袭击邻近部落,但最终还是在一次突袭中毙命。
这里附近还有一个以图腾柱闻名的小村庄Gitanyow(也称为Kitwancool)。1928年,加拿大偶像级女画家艾米丽·卡尔 (Emily Carr)造访此地,创作了一系列寓意深远的图腾画(其中一幅如下),让更多人得以了解加拿大的原住民文化遗产。我们这次很遗憾匆忙中错过了。
次日行程第10天,我们去了Ksan Historical Village。这个小Village和Hazelton(也称Old Hazelton,以区分南边的New Hazelton)相互毗邻,彼此融合。这两个地方是我们本次行程的一个亮点,也是BC北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圣地。
在进入Ksan历史村时,我们先在一栋有点气势的原住民建筑前驻足,一方面想看看这栋建筑是什么功用,另外也要搞清楚怎么走进核心的参观点。门口正好有两位女士在说话,我们上去和其中一位搭讪,她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的Gitanmaax Hall,是搞大型集会的场所。
她得知我们在寻找小村的参观景点时,就说她正好过去,跟着她走不远就是,还告诉我们她是老师,教当地语言的。我们就问她goodbye用本地话怎么说,她说他们不说goodbye,而是see you later(这多少有点中文再见的味道),并用当地话说了几遍,不过我们也没学会。她还愉快地和我们几个合影,我也顺手送她一盒茶叶,她也高兴地笑纳。短暂的沟通,大家都非常开心。
Ksan历史村是一个复制传统长屋和原住民生活方式和艺术的村庄,所以在这里看到的建筑都比较新。这里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藏有600余件物品和手工艺品。另外,这里也和一个露营地相连,游客可以在此多呆上几天,充分感受原住民的生活氛围。
当我们在游览中走进一栋大房子时,立刻就被正在那里制作图腾柱的雕刻大师所吸引,他也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他叫Daniel,酷爱原住民文化和图腾柱,已经在这里加工图腾柱很多年了。他还给我们简单介绍这些图腾柱上各种标志的含义,包括最上面的几种动物,像Frog、Wolf、Eagle等,都是代表原住民不同的氏族。他本人是狼族的。
Daniel还邀请我们上去试着雕刻几下他正在加工的这根图腾柱,随后和我们一行愉快地合影留念。他看到我们一行对原住民文化颇感兴趣,就特别送给一位团友一张精美的艺术绘画。在我们了解到他现在缺乏政府资助还在义务做活时,就现场给他donate了一点心意,希望他能继续潜心创作,发扬光大原住民文化艺术。
Ksan历史村(属于Gitanmaax部落的)和前一天看过的Gitwangak等这一带,都属于原住民Gitxsan人的居住地,绵延这里的Skeena河两岸,现在约有人口6000人。而Hazelton是BC省北部最古老的欧裔定居点之一,可以追溯到1866年,现在的Hazelton Village人口不足400人,欧洲裔后代和原住民和谐共处,其乐融融。
8月10日至12日这三天,我们都在Haida Gwaii(译成海达桂或海达瓜依)群岛上,这里更是原住民的天下。这三天中,我们对原住民文化,特别是Haida人,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海达人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千或上万年,最高时有几万人,但在1860年代因为天花等疾病缩减到几百人,现在约有两三千人,基本都住在海达瓜依岛上。
这个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群岛,从 1787 年到 2010 年被称为夏洛特皇后群岛( Queen Charlotte Islands);在2010 年,随着海达人和BC省签订的和解法案才正式更名为海达瓜依群岛。现在岛上约有居民5000人,近一半是海达人,他们主要住在Old Massett和Skidegate这两个小村庄。
海达瓜依岛的第一天,我们就去了Graham这个大岛上的Old Massett。这是我们在海达瓜依岛上所去的最北端。这个小村庄在过去一两百年间历经沧桑,不断凋谢,现在很多方面都不如邻近的Massett小村庄了。不过这里有很多图腾柱,而且在尽头的Sarah's Haida Arts & Jewellery还很值得去看一看。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一家当地的林业公司在搞open house的烧烤野餐活动,欢迎邻里去免费吃喝聊天,见我们过来,也招呼我们去吃点喝点,可惜我们刚在Massett吃完午饭,否则真应该加入进去和他们好好聊聊呀。
海达瓜依岛的第二天,我们就参加一个全天的旅游tour,去逛了Louise Island和一个早被遗弃的原住民小村落。在那里,我们有幸遇到在此守望的一对原住民老夫妇,和他们有了一次真诚的交流,也让我们对海达人有了一次难得的深入了解。关于这次幸福的邂逅,我在第二篇旅行总结中已有描述。
海达瓜依岛的第三天,我们又回到大岛上,重点参观了Haida Heritage Centre和两个小村庄:Skidegate和Queen Charlotte。晚10点坐Ferry返回Prince Rupert,结束了三天两夜、令人难忘的海达瓜依旅行。
海达文化遗产村是我们这次游览海达瓜依岛的核心。在这里,我们参加了一个private tour,请人专门给我们一行人做了详细讲解。这位年轻的海达小伙子重点给我们讲了这些图腾柱的含义,每一根图腾柱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海达人是由乌鸦(Raven)和老鹰(Eagle)这两个氏族组成的,因此图腾柱一定会有这其中的一种动物形象。
Skidegate小村庄住的大都是海达人,不过单纯从表面上看,这个原住民小村庄已经与其它普通的小村镇没啥大的区别,即便在这偏远的海岛上,原住民的生活也已融入了加拿大这个现代发达国家的大社区了,包括原住民也都是以英语为日常用语,各种原有的部落语言因少有文字形式而早就鲜有耳闻了。
Queen Charlotte小村庄算是海达瓜依岛的一个商业中心,这里旅馆、商店、餐馆等都一应俱全,我们最后在这里还吃了一顿很棒的西餐。这里也包括整个海达瓜依群岛,早期是以伐木、捕鱼为主要的工作来源和经济收入,但现在已经转向旅游业和政府工作为主了。看得出这里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准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两个小村庄,也随手拍了几张颇有特点的原住民房屋,当然早已不是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那样古老房子。关于本次原住民生活考察和原住民建筑特色,本次行程策划者肖博士在其游记中也有详细介绍,另外他将在近期做一次这样的专题在线讲座,敬请关注。
游完海达瓜依岛,我们随后两天的行程是在温哥华岛度过的。这里也有很多原住民生活区,但没有时间再去参观游览了,只是在最后一站我们去了省议会大楼,门前摆满了纪念原住民儿童的木偶娃娃、橙色T恤等,在这里再一次悼念那些不幸在原住民寄宿学校丧生的几千名儿童。当然来温哥华岛很方便,以后想来即来。
这次行程中参访了这些原住民生活区,让我们一下子由对原住民几乎一无所知到现在仿佛成了原住民中的一员,真是莫大的体验和收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为疫情和之前与原住民联系有限,我们没能与原住民群体有更加深入的互动,包括也没能品尝一次真正的原住民大餐。
在海达瓜依岛期间,我们遇到了一对来自温哥华的华人朋友,他们在这里要待上6晚。后来在轮渡上又再次相逢,他们给我们分享了这次连续三晚应邀做客原住民家里的情形,吃到了原住民的各种传统美食,也让我们很是羡慕,期待将来能有机会再走进原住民生活区,与他们一起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