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选举的两个基本问题
西方国家联邦、省、市三级选举,看起来眼花缭乱,对于缺乏这方面知识的华裔来说,想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和规则实属不易,但如果搞不清楚,就永远达不到融入社会主流和参与政府治理的目的。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地看,这两个问题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每次选举都要面临的。一个是这些政党有何区别?另一个是选党还是选人?
第一,政党的区别。现代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党派政治,也就是党派之间的竞争。在联邦、省和市有三级政党,每个层级的政党又会有很多个,那这些政党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者怎样来简单地识别呢?政党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其政治理念上,而政治理念就是“右派”与“左派”,有些号称所谓的“中间派”其本质上也属于左右其中的一派,因为没有真正的中间派,就像没有真正的独立候选人一样。
不同的政治理念就会形成不同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会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但相对而言政治理念是比较稳定的。比如,右派的政治理念重视效率,一般就会采取小政府、低税收的政纲,像安省保守党是右派政党,刚执政就坚定不移地要把多伦多市议会的议员席位从47个缩减到25个,以压缩政府规模降低行政费用。
如何区分左右派?主要就是两方面:一个是看侧重于公平还是效率?左派侧重公平,右派侧重效率。另一个是倾向于传统价值观念(以基督教价值观念为主)还是倾向于混合价值观念(各种文化与信仰的混合)?倾向前者的是右派,倾向后者的是左派。应该说,这两方面政治理念,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只是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相互制约和综合平衡而已,也就是说没有绝对好和绝对不好的政党,这都是现阶段民主政治和社会治理的发展需要。
在美国,共和党就是右派,民主党就是左派。美国除了这两大政党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自由党、绿党等。在加拿大,联邦层面的联邦保守党是偏右派(加拿大现在没有真正的有影响力的右派政党),联邦自由党是偏左派,联邦NDP(新民主党)是左派。
在加拿大的BC省,BC自由党是偏右派,现在执政的BCNDP是左派,BC绿党也更是左派;在加拿大的安省,刚执政的安省保守党是偏右派,安省自由党是左派,安省NDP也是左派。加拿大的市级政党就更多了,相对来看政治理念没有那么清晰明确的,不过也可以通过左右派来简单区分,以下会以温哥华为例做一分析。加拿大的三级政党大都是彼此独立的(虽然内部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人脉关系),但NDP比较特殊,联邦和省级NDP有一定的所属关系。
第二,选党还是选人。虽然西方国家大都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但在具体组织方式上又有所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总统制模式和英国的议会内阁制模式,加拿大属于英国模式。美国的模式,选党和选人都同样重要,选人(总统或州长)就等于选出一个行政机构,而选党(选议员)则是选出一个立法机构。
但在加拿大(英国模式下),选党比选人重要,因为国家总理和省长(市级政府则不同)都不是选民选出来的,而是所选出的最大政党(或某种情况下联合执政,比如现在BC省的情况就是NDP联合绿党共同执政)的党魁自然就成了总理或省长,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是一体的。
也就是说,加拿大的总理特鲁多并不像美国总统那样,是靠赢得全国选民的支持才当上政府首脑的,而是因为选民选了联邦自由党才让特鲁多成为总理的。再比如,常有报道说一个大学生被选为省议员或国会议员,其实就是因为他/她站对了党派,因为选民是选党的,根本就没怎么看他/她的背景就被选上了。
加拿大的政治体制下,选党比选人重要,但因为联邦、省和市三级政党的影响力不同以及市级选举制度不同于省和联邦,所以面对不同层级的选举,对选党和选人问题也要有所区分地对待。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和建议(数字仅是为了说明问题):在联邦选举上,要90%看政党,10%看候选人,基本上就是选党不选人;在省级选举上,要70%看政党,30%看候选人,也是以选党为主;在市级选举上,要50%看政党,50%看候选人,也就是选党和选人并重。
加拿大的市级选举中,不但要选出市议员,还要单独选出市长来。市级选举中一般会有不少独立候选人参选,而很多市级政党都是因为选举需要才临时组建的,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政纲也并不成型和稳定,对其政党所推出的候选人的控制力也有限,所以选人和选党就变得同样重要了。
在目前执政的温哥华市政府中,市长罗品信来自伟景党(Vision Vancouver),10位市议员中有5人来自伟景党,4人来自NPA(无党派联盟),1人来自绿党。在7位公园局委员中,NPA有3位(原来4位,后来1位脱离了NPA),绿党2位,伟景党1位;在9位学务委员中,伟景党有3位,绿党有3位, NPA有2位,OneCity Vancouver有1位。这些人都是来自这4个党派的,无一人是作为独立候选人当选的。所以先介绍一下这4个政党。
1. Vision Vancouver。该党成立于2005年,是一些原COPE( Coalition of Progressive Electors)党人分离出来后成立的,在2005年的市选中赢得4个市议员,在2008年市选中,伟景党大胜,其候选人罗品信当选市长,另有7人成为市议员,并且在随后的2011年和2014年2次市选中都连续取胜,执政温哥华10年。COPE党是左派政党,而罗品信本人原来是代表BCNDP的省议员,所以伟景党的政治图谱算是偏左派的。在2018年选举中,伟景党最终没能推出自己的市长候选人,仅组成10人团队参加市议员、公园局委员和学务委员的竞选,其执政的10年即将画上一个句号。
2.NPA(Non-Partisan Association)。这是温哥华的最老牌政党,成立于1937年,是为了对抗当时的左派政党Co-operative Commonwealth Federation(CCF,NDP政党的前身)而成立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是右派政党,现在慢慢演化成偏右派的政党。NPA在1941年市选中首次拿下市长席位后,一直执政到1966年;另外从1986年到2008年中又执政了19年(中间的2002-2005年由COPE执政)。NPA中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政客有做过BC省长和温哥华市长的Gordon Campbell以及做过温哥华市长的Sam Sullivan等。NPA现在的党领是Ken Sim,是一位华裔,将代表NPA参选今年的温哥华市长(共20人参选团队,是本次参选人数最多的政党)。
3. Green Party of Vancouver。温哥华绿党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BC绿党和联邦绿党,显然也是典型的左派政党。温哥华绿党成立后,在政坛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创出新的战绩。在1999年,绿党拿到温哥华公园局的一个委员,这也是加拿大绿党历史上第一位被选进政坛的人;2005年,拿到了第一个温哥华学务委员;2008年还是拿到一个公园局委员;2011年,由时任加拿大联邦绿党付党领(也做过BC省绿党党领)的Adriane Carr出任温哥华绿党党领并在当年的市选中被选为市议员;2014年,Carr以最高票再次当选温哥华市议员,并且绿党拿到2个公园局委员和1个学务委员,随后又在2017年的学务委员重选中,拿下3个学务委员,创造了温哥华绿党的最好成绩。2018年,Carr放弃竞选市长的想法而继续参选市议员,她的当选应无悬念,并很有可能在市议会再添一两席(本次共10人参选)。
4. OneCity Vancouver。该党成立于2014年,是由左派政党COPE中的两位人士出来创立的,无疑也是一个左派政党。OneCity只在去年的学务委员重选中获得一个席位。
除了上面这4个政党外,温哥华还有老牌的TEAM(The Electors' Action Movement )党(成立于1968年)和NSV(Neighbourhoods for a Sustainable Vancouver)党(成立于2007年)等,以及这几年涌现的一些新党,以下简单介绍几个和2018选举也关联较大的政党:
5. Coalition of Progressive Electors(COPE)。COPE成立于1968年,是典型的左派政党。该党在过去50年的发展中,跌宕起伏,战绩不多,可能的亮点有两方面,一个是在2002-2005年执政,另一个就是孕育出了Vision Vancouver和OneCity Vancouver等地方政党。目前和今后该党只能和其它左派政党加强合作,想再次执政已经很困难了。
6.Coalition Vancouver。这个党是由Wai Young杨萧慧仪今年创建的。她本人是上届联邦保守党的国会议员,因为在NPA的内部提名中受挫而脱离出来成立新党,组建了18个人的团队参加今年的市选。该党新成立,政治理念并不明确,但因为Wai Young是传统的右派人士,所以可以看成是偏右党。
7. Yes Vancouver。该党的成立过程和Coalition Vancouver如出一辙,是由Hector Bremner今年脱离NPA后成立的新党,组建了16个人的团队参加2018市选。该党也可以看成是偏右党。
8. ProVancouver。该党是由David Chen(本地出生的华裔)所创建的新党,组建了7个人的团队参加今年市选。该党的政治理念尚不清楚,无法判别其左右派别。
9. Vancouver First。该党是由Jesse Johl在2013年创建的,他当时也是因为没能被提名为NPA的市选候选人而出来组建新党的,带领13个人的团队参加2014年市选,结果毫无斩获。该党也可以算是偏右党。2018年将由Fred Harding带队17人参加市选。
在9月14日的市选报名截止后,温哥华共有21人报名参选市长(其中6人是党派代表,其他都是独立候选人),此外共有137人报名市议员(71人)、公园局委员和学务委员的竞选。当然之后不能再增加新人了,但其中会有不少人最后放弃竞选的。这次温哥华报名人数之所以如此之多,最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市长罗品信和现任的一些议员、委员放弃再次竞选,使得大家都看到了新的机会。当然,有些人报名参选更多是为了一些商业或政治上的宣传考量,比如这次有一位知名的变性人Rollergirl也高调报名参选温哥华市长。
在众多市长候选人中,以下几位是热点人物,最终市长将会从他们中产生。
1. Kennedy Stewart。他是学者和政客,做过SFU的政治教授,后来弃教从政,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代表联邦NDP做了快两届的国会议员。据说他这次曾有意考虑代表Vision Vancouver出征,后来可能是嫌Vision是个“负资产”而决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的。在所有候选人中,他不仅个人政治履历最好,而他宣布参选后很快就得到温哥华总工会的拥趸,现在左派政党已经形成共盟之势,他已经是下届市长的最热门人选。
2. Ken Sim(沈观健)。他是二代华裔,大学毕业后做过近10年的金融工作,然后从2001年开始创业,至今成功创办了两家企业。这次他以一匹黑马的身份赢得NPA的提名,可能意味着要开始从商界向政界转换。他的最大不足是没有什么从政经验,优势有这么几点:其一,他个人从业履历还不错,也得到不少商界大佬的支持;其二,NPA是老牌大党,有一些基本盘的支持(但很遗憾这次NPA严重分裂了);其三,他夫人是印度裔的,估计也能拿到不少印裔的选票;其四,他作为华裔代表,尽管之前他和新华裔社区联系很少,但应该能获得一些华裔的选票;其五,他虽然参选启动较晚,但最近的宣传势头较强(比如在Downtown路杆上以及互联网上的宣传等);等等。所以他会是本次市长选举的有力竞争者,有可能成为温哥华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市长。
3. Hector Bremner。他去年通过市议员补选成为新的议员,在此之前也有些从政和从商经历。他年轻有为,如果潜心再做一届市议员,将来政治前景非常看好。现在他一气之下从NPA出走成立新党,不仅颇受指责,也有点操之过急。如果温哥华选民真的想大改变,这次市选有一匹黑马能脱颖而出的话,那可能就是Hector了,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4. Shauna Sylvester。她现在是SFU的社会学教授,也是一位颇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出任过很多重要的非营利机构的理事,她还曾做过Vision Vancouver的理事,显然是一位左派人士。她虽然没有直接做过政客,但她的个人履历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她早早就提出一套完整的政纲,因此她现在的热度也不小,有可能成为温哥华的第一位女市长。当然,也正是因为她有一定的竞争力,也多少分流了一些左派的选票,否则这次左派就铁定赢了。
5. Wai Young杨萧慧仪。她在华人圈里的知名度应该是这些市长候选人里最高的,她是上一届的联邦保守党的国会议员。她这次启动市选的时间最早,但作为新组建的政党参选很难有大的收获,如果最终能赢得两三个议员或委员的席位就是不错的结果。她可能主要依赖两点:一个是联邦保守党人的支持,另一个是华裔群体的支持。联邦保守党人在温哥华的实力较弱,而华人的投票率一直很低并且容易分散,所以这两个指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以上这5人,其他人几乎都没有胜选的可能。华人可能还会关心两个候选人,一个是Fred Harding,因为他的夫人是华裔歌星张咪,所以吸引了一些华人的青睐和参与,但他个人履历比较平平,而其政党又没有一个基本盘的支持,所以这次想取得突破依旧很难。另一个是David Chen,因为他是华人,但是大家对他都缺乏了解,另外他及其政党也没有特别闪光的东西能引起太多的注意,所以这次也难有作为,不过看他的网站还是做得很好的,能看出他是一步步在做实事的。
对市议员、公园局委员和学务委员不需要再进行分析,因为他们能否当选主要还是看选民对他们所在党派或其领导人的看法怎样,他们个人表现的空间不大(除非是独立候选人)。通过以上的分析,温哥华市选大概会有这样的两点判断:
左派很可能再次赢过右派。这可能表现为:左派人士当选为市长或者左派人士在市议会中占据多数。在Vision Vancouver的原来市长候选人(Ian Campbell)退出市选后,左派的大联盟已经形成了,而其背后的推手就是温哥华总工会(Vancouver and District Labour Council),可见它才是温哥华政治的大玩家。目前看右派之间很难结盟,NPA最近几年一直呈分裂状,右派新老政党都推出了庞大的参选阵营,这更不利于右派在各个层面的竞争。
很可能出现少数党执政的状态。这会表现为:独立候选人当选为市长或者执政党在市议会中并不占据多数。温哥华从1886年有第一个市长以来直到1908年的第12个市长,都是独立人士,之后就以有党派人士为主,1972年以来就没有独立人士当选市长了,如果Kennedy Stewart当选了,可以算是独立候选人被选为市长,但他实质上也属于有党派人士,只是这次不代表党派来参选而已。这次温哥华市议员的席位很可能有几个党派分享,而不是以前的一党独大的局面。
可以按照上面对温哥华市选的分析对其它城市进行分析判断。其它城市要相对简单,党派没这么复杂,参选人也不会有这么多,同时也没有太多的焦点问题需要辩论的。
华人比较集中的城市主要还有Richmond和Burnaby,这两个城市因为现有的执政团队都要继续竞选,因此没有什么太多机会去竞争的。Burnaby的老市长Derek Corrigan自2002年带领Burnaby Citizens Association(BCA,左派政党)赢得市选后,一直连续坐庄至今,已绝对是完全掌控的局面,如果他不退休(今年65)或党内分裂,其他人都很难撼动的。Richmond情况也很类似,老市长Malcolm Brodie马保定(他曾是右派政党的代表,后来转为独立人士,但也属于偏右派的)自2001年当选市长后也是乐此不疲,今年已经69岁了还要参选市长,现在还看不出谁能掀翻他,华裔郭红律师今年参选挑战,但胜率应该不大。
除了温哥华、Burnaby和Richmond的这三个城市里有不少华人报名参选外,其它大温城市(包括Surrey、西温、北温、高贵林等)中,华人报名参选的非常少,令人奇怪和遗憾!另外观察这3个城市的参选名单,根据姓氏判断华裔参选的大致人数,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在温哥华,共有21人参选市长,大概华裔有4人;另有137人报名市议员、公园局委员和学务委员,其中华裔约有18人。在Burnaby,共有4人参选市长,华裔有2人;另有36人报名市议员和学务委员,其中约有华裔9人。在Richmond,共有6人参选市长,华裔有3人;另有56人报名市议员和学务委员,其中约有华裔20人。
以上数字可见:华裔报名参选市长的比例不低,但是报名参选市议员、学务委员等的比例就相对偏低了,也低于华裔人口所占的比例。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人参选的积极性依然不够高;另一个大家不太愿意从最基本的学务委员、市议员做起。其实,华人从政更需要从基础做起,甚至要提前多参与社区和各种社会公益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群体而言,就像一个“金字塔”式的积累才行,否则即使偶尔多几个议员、市长也无济于事、不可持续的。
每遇大小选举,华人参政议政就能热闹一阵子,这是好事,但平常也多关注多参与就更好了。我个人也经常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不过我很少为哪个政党或哪个候选人摇旗呐喊,而是更多地聚焦在这两方面:
一个是自己去深入学习了解,并带领周围的人一起交流探讨。我个人觉得,不仅我们第一代移民,甚至其后的两三代也都很少真正了解西方的政治体制以及其中的选举规则和内在机理的。如果不能弄懂这些基本规则基本道理,那不可能取得共识和达成团结,甚至一旦讨论起政治问题就难免争得面红耳赤,毫无道理可言。所以,对华人群体而言,在政治方面的补课和学习是长期需要的。
另一个是自己亲身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并带动周围的人积极投票,共同提高华人的投票率。没有选票,没有投票,就不会有社会地位,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而华人现在的整体投票率太低了(是最低的族裔群体),所以提高华人投票率这是当务之急也是根本之道。这一点相信已经是没有争议的共识了。如果华人投票率不能有效提高的话,那大家支持谁和能有几个华人当选什么,都是意义不大的。
当然,每次投票时,也难免会出现该如何投的问题,这是一个回答起来有难度的问题(尽管我在上面给出了一些逻辑分析),对此我的回答是:无论投给谁,都一定要去投票!但同时,我们也常能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是非常错误的口号在误导大家,这样的口号对于华人融入主流和参政议政是有害无利的。其中主要的提法有两个:
1.华人选华人。如果这句话在逻辑上成立是正确的话,那是否也可以说,印裔选印裔,西人选西人?这种选法何时华人才能相对更多地走入政界呢?那这句话又是否敢说给当地主流的人群听呢?如果说出去的话,可能轻者被蔑视,重者上升到“种族歧视”的法律层面上。如果不可以,那为何要忽悠自己人呢?对于“华人选华人”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情感上的倾向,但绝不能公开的鼓吹,因为这不符合政治规则,也没有任何道理,只能蛊惑人心,混淆是非。
2.选人不选党。这个问题要更复杂些,我在本文开始已经做过一些探讨,在联邦、省选问题上,主流群体都基本上是选党不选人的,因为了解政党的理念和政纲相对容易,而要了解每一个候选人却是很难的。在市选问题上(尤其是大的城市和有很多党派去竞争时),也往往选党为主选人为辅。对于华人而言,因为既不太清楚自己的政治理念,也很少去研究各个政党的理念和政纲,所以就很容易采用“选人不选党”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办法,对此可以理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升这方面的参与能力的。
总之,华人参选和投票都任重道远,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学习,长期耕耘,才可能让华人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无所畏惧,大胆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