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作为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最担心的一件事情会是“早恋”——中学生就谈情说爱。现在呢?我估计这种担心大大降低,“早恋”也不再是什么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不会谈恋爱、不想谈恋爱、不愿谈恋爱,特别是他们到了家长们认为是该谈恋爱的阶段,比如上了大学或者踏入工作岗位。为什么呢?很大原因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当然还有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
【网络图片】
早在10年前,英国人工智能专家大卫•利维(David Levy)就写过一本书《与机器人做爱: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演变史》(Love and Sex with Robots: The Evolution of Human-Robot Relationships),在书中他大胆预测最晚到2050年,人类会把机器人当成恋人、性伴侣,甚至婚姻配偶,而且将成为社会常态。他认为,几十年来,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不断私人化。现代通信使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也可能相爱。利维说:“现在有那么多人借助因特网培养起深厚的感情,甚至谈婚论嫁,所以,网络的另一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经历和感受。”他还预测,美国马萨诸塞州将成为第一个允许人与机器人合法结婚的地方,因为该州兼具开放的立法和高科技的研究。也许在那时,我们还会觉得利维的观点很荒诞,但在今天看来,似乎正在走向现实。同样,前不久有一预测专家伊恩·皮尔森(Ian Pearson)专门发布报告称,随着高科技性爱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性爱机器人10年内将取代人类性伴侣。
如果说这种关于与机器人结婚和做爱的预言还是有些疯狂的话,那么现在人类正变得“机器化”,或者正在与各种“机器”(特别是手机)“谈恋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手机本来是人们通讯联络的工具和手段,但现在却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玩伴,身心相依,寸步不离。我们常能看见一对夫妻或者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相向而坐,各自对着手机在交流,与其说他们是和对方谈情说爱,还不如说和手机“谈恋爱”。手机不再是谈恋爱的工具,手机已经成了恋爱的对象了!
人类为什么要谈恋爱、为什么要结婚?这是一个恒古弥新的问题。简单地说,一个是生理需要,是受道德约束而性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一个是生活需要,是两个人合伙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最佳之路。但现在,社会越来越自由,道德约束不断减弱,人们不会因为生理需要而谈恋爱和结婚的;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关照体系完善,人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大大增强,人们为了互相依赖白头偕老而谈恋爱和结婚的欲望自然就降低了。当然,还有其它诸多的因素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网络图片】
现在,年轻人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而无动于衷的情况,在国内很常见,在国外的华人圈里就更多了,不仅女孩子很容易错过最佳的婚配时间,就是优秀的男孩子好像也很难遇到情意中人。对此,我感到很奇怪,后来还专门建了一个青年一代发展交友群,以协助他们的交往和成长。最近一件事情让我有所顿悟,也印证了前面的看法。前段时间,我和夫人在牵线搭桥一对很优秀的年轻人交往,希望他们能擦出点火花来,但进展不大。他们之间似乎感觉还都不错,但谁也不主动追求,干着急的是我们和他们的父母。后来才发现,他们都没想去谈恋爱没想要结婚,不“想”何来的主动性?他们可以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找工作,但是却不主动去谈恋爱和结婚了!
“谈婚论嫁”正受到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影响,这一点无法改变,但是家庭教育在这其中始终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无论何时都要清楚地看到,尤其是现在和未来,尤其是在西方环境里。我想,家庭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多做一些事情或者改变一下固有的想法和做法。第一,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家庭聚会和孩子交往活动。这在中小学阶段,或者是独生子女就更为重要,这本质上是对孩子情商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乐趣,而不要过多地沉溺在人机交流和虚拟世界里。第二,要及时给予孩子一些正确的恋爱教育和婚姻教育。这一点中国家庭普遍缺乏,比如说以前严格限制孩子高中谈恋爱就是很大的错误,其实中学阶段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为何这个时候不能让他们体验一下谈情说爱的愉悦呢?西人家庭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另外,父母要做好婚恋的榜样,有一句话说的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幸福的婚姻。第三,对孩子要及时和大胆地放手,培养孩子的生活独立性和家庭责任感。现在不少华人家长对孩子有一种“依赖感”,即使孩子上了大学甚至工作了都舍不得放手,这无形中破坏了孩子建构自己家庭的想法和责任,而这种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与“爱”也造成了孩子不想谈恋爱,不会谈恋爱,也不愿谈恋爱。对他们来说,恋爱和结婚有什么用?有手机和老爸老妈就足以啦!将来还会有听话的机器人!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幸福家庭圈,创造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