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海外成长的关键一步
最近,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不少“空中飞人”式朋友从国内返回温哥华,看望老婆和孩子,大家在一起见面聊得最多的还是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有些孩子已经完成学业,正在踏入社会,但却面临很多问题,孩子着急,家长更着急。这些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也引起我的思考,谈一点看法,和博友们以及有类似状况的家长们分享。
本文所探讨的这些孩子主要是指投资移民家庭的孩子,在美国、在加拿大、在澳洲为多,比如温哥华就是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这些孩子很多人给他们冠上“富二代”的名称,这一方面没错,因为这些孩子的家境的确大都比较优越;另一方面也不正确,因为这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并不像媒体描述的“富二代”那样炫富、张狂、轻浮,反而经过国外几年的教育和洗礼,他们大都比较低调、谦和、稳重。当然,他们也有他们自身的问题和困惑,最主要的就是职业发展上的规划和操练,因为在读书期间,无论是读名校还是上普通学校,看不出太大的差距和问题,但是走向社会就会暴露出这群孩子的特殊性和不足之处,也暴露出和孩子成长相关的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来。
这些孩子毕业后,很小部分能在当地找到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去大公司做白领等)外,大部分要么是无奈地回国寻找发展机会(也有小部分是主动回国发展的),要么是还耗在这里漫无目的地做点这做点那或者是东瞧瞧西看看,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孩子也一样,但似乎都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我个人觉得,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孩子的英语不够好,就业的硬技术和软能力都不足;第二,孩子对职场和职业发展缺乏基本的概念、认识和理解。这两点中,第二点尤为重要,因为这时候如果第二点不解决的话,那么第一点也不知如何下手改进。为什么这群孩子会有这样的问题呢?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没有从父母身上看到职场人的形象,没有建构出应有的职场概念和职业成长路径来,所以造成现在,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模仿,而家长显然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和模仿对象,但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常不在身边,或者偶在身边也没能建立起工作的形象来,甚至孩子也很少能接触到职场上的亲朋好友,因此他们先天缺乏关于职场的学习和模仿,当然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国内成长的孩子,在这方面没有问题,大都会被父母带到单位过,也耳濡目染不少这方面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对职场的理解和认识。在国外学校教育中,其实也很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比如在8年级或9年级就有这样的课程或职场体验活动,会要求孩子到父母单位感受半天或一天来,写出相应的作业报告,而不少投资移民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走过场对付性地完成类似的作业。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佐证这个看法,这些孩子其实都算是“1.5代华人”这个大的群体里,但是其他技术移民或者父母都在本地工作的孩子,他们在职场选择和成长方面就会相对顺当很多,也没有这些孩子所特有的这种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缺失的一定要补上。父母在过去没有做到的,现在就要想办法去弥补和帮助孩子职场成长,而不能一味地怪罪和要求孩子。具体来说,要么把孩子带回国安排就业或者跟随父母继续创业;要么父母能帮助孩子在国外当地创业(在国外即使靠“拼爹”找工作能行的话,这些“富爸爸”们也大都无能为力了),而这种帮助不是单单出钱,更主要的是帮助设计生意和亲力亲为地扶上马送一程才行;要么就是多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谈这方面的事情,或者请专家辅导专门上上这样的课程。因为不少孩子不愿意回国或者父母也不太希望他们回去,所以我个人觉得父母帮助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创业这种做法最好。据我所知,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总之,在面对职业发展问题上,孩子自身要务实要努力,而父母也必须负起应有的责任来。
这家位于温哥华的高级粤菜餐厅是2014年年初开张的,由广东一商人投资创办,现在主要由在这面的儿子来打理,生意非常好。
这图片的三艘游轮是停泊在温哥华港湾的一家叫Accent Cruise的公司,是一家由西人经营20多年的游轮公司,2014年10月份被一位中国商人收购。在这位商人收购之前由另一个来自山东的商人先行基本盘购下来,准备交给在这面的儿子(帮儿子找事做或者说创业)打理,但儿子却不感兴趣,只好又转手他人了。
用恰当的外界环境因素,把小孩儿身上那种强大的基因遗传内因 激发出来是很大一门学问。
这一过程还需要注重耳闻目睹潜移默化这样自然而然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