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日常的日常(十五)说兰

(2017-07-17 06:58:09) 下一个

前几天有朋友在群里晒他家的兰花,说是都开了。有两头的,有五头的。引得我也跑进屋,看看自己的那两株。我爱兰,如同识货的餮客,一般都钟情娇嫩的芽尖,最喜欢兰花似开未开的一刻,那种华丽娇羞让人着实喜欢。初视之,整个人被那叶片,那花蕊,那鳞茎所迷惑。熟视良久新鲜劲仍是没过去。好美啊!我真希望能调动身上所有的细胞去感受它,认它,闻她,触摸它,也一如它那样心平气和地迎接花期,不慌不忙地度过花期,自在开放,坦然败落。


历代之中,唐朝人大概最喜牡丹。而宋以后,人们发现牡丹,过于华丽馥郁,极易凋零转而喜欢兰花。当时有过许多赞美兰花的诗词。如苏轼的“咏幽兰”
妸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
纵使无人亦自芳

这不难理解,唐朝是太平盛世,王公大人尽可气定神闲地去欣赏牡丹之雍容大美。到了宋朝,社会相对动荡,命运多舛,人们则更愿寄情于兰之高洁幽静,做到自成一体,与世无争。可见每一个朝代的审美都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的。文人墨客歌唱庙堂之大,江湖之远的同时也兴叹个人之成败,花草之兴衰。特别是后者,“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借物咏志成为大批格律诗的主要特点。

说到兰花。要声明的是兰其实不等于兰花。“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代表着高洁,清心寡欲等倍受推崇的人文内涵,其它类似被认为具有“兰”的品质的植物在命名时,或是附庸风雅,或是赞美,也被冠以兰的称号。这里,“兰”字代表着一种符号意义。除了手机里的这几幅叫兰的。还有君子兰,吊兰,米兰,龙舌兰,它们都不是一家人也不属兰花科,只是气质相同。其中君子兰名气最大。记得八十年代初流行养君子兰。妈妈厂里的同事送来一盆,蓝白瓷的花盆里左右对称地竖着两片绿叶,那叶子长得一摸一样,青翠欲滴。全家人当宝贝似伺候着,不是浇茶叶水就是放鸡蛋壳。我们小孩插不上手,只趴在桌边看,可它除了长叶就是不开花。倒真像那首歌里所唱的“日日看三回,看得花期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后来呢,后来就忘了。那年月,母亲像我现在的年纪,也是业余爱好颇多,养花,养鹦鹉,练气功,钩桌布,绣枕头套,可能还读小说,一次她抽屉没锁我撇见一本,“安娜卡列妮娜”。如今她已经耄耋之年,除了吃饭就是睡觉,浑浑噩噩,忘性尤其大。但妈妈能记住着院子外面种的玫瑰和大麦熟,一有机会就去花前站站。妹妹微信传过来照片。哎,红花绿叶更映衬白发苍颜,照片中哪有当年朱工的美丽影子?猛然发觉我又是很久没有回国看妈妈了。

兰花啊兰花,就像我的母亲,出身娇贵,半生失意,却忠守本性,悠然开放。你从不深度介入喧嚣尘世。既不去破坏冲撞外界,也不特地改变自己。只是从容优雅地旁观世事变迁,人际轮回。始终保守一颗单纯清静的心,靠这一点压箱底的审美和自信穿过风雨,走过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