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姨

(2014-07-16 12:09:09) 下一个

和妈妈一起给国内的表姐打电话,妈问,四姨她们都好吗?表姐顿了顿,说她们都好,都挺好的。我听出了表姐的犹豫,等妈妈放下电话,我又悄悄把电话拨了回去,表姐说,四姨去世了,三月份走的。四姨比妈妈小六岁,虽然年事已高,但我不记得听人说起过她有什么大毛病,只是前两年听说她的腰都弯得直不起来了。当时想,人老了么,自然腰是弯的了。没想到她走得这么突然。问表姐四姨什么病,表姐说,听说是哮喘什么的。。我心里堵得透不过气来,鼻子酸得难受,仿佛身体麻木,都不知怎么放下的电话。前几个月还嘱咐表姐给四姨她们以妈妈名义寄些钱去,怎么突然人就没了。。。。。。。 

不敢跟老妈说。自己扛着吧。过去的许多年里,四姨给与我很多的爱,却从来没向我要过什么,也从未让我给她办过什么事情。记得我老爸说过,有的人总是给与别人,而对别人无所求。这样的人是会永远被人们记着的。这几天脑子里充斥着四姨影子,她健硕壮实的身材,她笑起来两只弯弯的眼睛和嘴角两颗酒窝。 

妈妈兄弟姐妹六个,所有舅舅和姨们跟我们走得都很近,以前在国内时每年秋天都会收到姥姥和舅舅,姨们轮番寄来的大包裹,里面都是姥姥家那一带的土特产,有核桃,栗子,粉条,花生,蘑菇什么的,每次的包裹都是我去邮局取回家来。后来年纪大些了,都是我给各家写回信致谢,每次都说,知道你们都不富裕,以后不要寄了,可是每到秋天就又开始盼着她们寄来的邮包,数着,还有谁家的还没到。。。四姨寄的东西除了和别家一样的山珍,还有一样特别的东西,那就是一种当地人称作“子火烧”一种小点心。多年后在美国看到一档介绍妈妈家乡土特产的中文电视节目,才知道,“子”是指“棋子”,所以“子火烧”又称“棋子火烧”。这种点心不同于其它中国北方的“烧饼”,“火烧”等小吃。 “子火烧“色泽淡黄,小巧玲珑,酥软清香,很像著名的“桂顺斋”点心中的酥白皮,但个头只有一般的象棋子大,口味咸香。据说这种小吃是贡品,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去清东陵祭祀祖先时,必登盘山游览。当地官员总是用蓟州城里庆堂号的子饽饽进献皇上食用,深得嘉庆皇帝的喜欢。据说嘉庆皇帝总共去东陵大约十多次,几乎每次都吃子饽饽。制作子饽饽的商号见皇上喜欢,便易名为“子火烧”。清廷大臣和皇亲国戚去东陵的人数相当多,他们也非常喜欢吃“子火烧”。一来二去地,“子火烧”被带进了京城,成为宫廷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美食了。

 

从网上借一张图

四姨和妈妈感情极深。有一年我们全家回姥姥家探亲。四姨当时刚生下最小女儿,听说我们来,马上坐马车从婆家赶来看我们。我们是大年初一到的家,正月里,天寒地冻,北风凛冽。四姨放不下吃奶的女儿,只好把孩子包裹严实,放在一个铺了被子的荆条大筐里。到姥姥家时,四姨的脸冻得红红的,从马车上跳下来,背着大筐和着风雪进了姥姥的屋门,那一瞬间的情景我终生都记得。 

跟所有的舅舅和姨们相比,我和四姨感情上更近一些。当年我出生后,妈妈还要上班,就把四姨接到家里,请她帮忙照顾我。妈妈当年奶水充裕,我吃母奶吃了好几年,所以特别粘妈妈。有一次妈妈要上班去,我又哭闹着不让她走,四姨把抱到窗前,让我看着妈妈上班去的背影,模糊地记得,那天好像在下雨,妈妈穿了件浅色的风衣消失在雨中。四姨哄我吃鸡蛋,我拒绝,把四姨气得直哭。长大后跟四姨说起这段记忆,她呵呵地笑得眼睛弯起来,说不记得了。。。

那时候,我家和四姨家生活都不算富裕。可她把自己在工厂当工人时候积攒下的一些钱给了妈妈,让妈妈用这些钱买了一台五一牌缝纫机。妈妈则把一块手表回赠给四姨。过了几年,我们这里缝纫机供应不似以前那么紧张了,妈妈买了一台新的机器,这台五一牌的让四姨带回家用。后来四姨知道我住校,说是出门在外,该穿得体面些,就还把自己的一条“料子裤”和一双高腰皮鞋送给了我。不过我没怎么穿过裤子和鞋,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崇尚艰苦朴素,“料子裤”和皮鞋穿在身上有“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嫌疑。还记得,有一次四姨不知怎么买到一块当时少见的塑料布,送给妈妈,说是让妈妈给我做件雨衣。妈妈虽然手很巧,能用缝纫机给我们做出式样好看的衣服和花裙子,但试了几次都没找到办法把塑料的材料组合起来做成衣服,终于作罢。

四姨有一手好厨艺和好针线活。每次见到她,都能吃到她亲手做的美食。我最爱吃的是她做的蒸肘子和凉糕。我不爱吃肥肉,可四姨烹制的肘子,让我没有任何抗拒的能力。凉糕一种妈妈家乡的小吃,味道和北京的“驴打滚“近似。不过用材料略有不同。四姨的凉糕是用北方的一种粘黍米磨成面制作的。里面裹上或豆沙,或坚果碎加糖做的馅。软糯但并不粘牙,吃了余香满口,每每让我欲罢不能。四姨经常给我们全家每个人做布鞋。她来我们家就给每个人都带一双鞋,每次给我做的鞋都十分和脚。可给爸爸做的鞋往往都有些问题,弄得老爸颇有微词。每逢这种时候,四姨并不争辩,而是笑着拿回去修改好再送给爸爸。其实老爸不爱穿这种手工做的平底布鞋。老爸的腿,脚在战争年代受过枪伤,虽然没留下大的残疾,别人也看不出什么,但妈妈告诉过我,爸爸走路时,那条受过伤的腿有些吃力,所以他更愿意穿鞋底高些的皮鞋。想来四姨也知道这些,但她还是常给老爸做鞋。那些年,每到天气好,我和妈妈翻箱倒柜地晾晒箱子里的被子和衣物时,都能见到积存已久几双新布鞋。 

印象里四姨总是在笑。四姨在婆家是大嫂,公婆和她和四姨夫及孩子们一起住,婆婆活到九十多岁,婆媳,妯娌从来没生气拌过嘴。四姨和姨夫的感情很好,当年去她家里做客,吃饭时四姨夫总是拦着孩子们,说,先别动,给你们妈留一些。四姨当时还在灶间忙碌着,她一般是最后一个坐到饭桌旁,如果不是四姨夫拦着,那几个尚不懂事的孩子能在四姨没来之前就把几个好些的菜抢光。据她说跟四姨夫只生过一次气,那次不知四姨夫说了句什么难听的气话,四姨罢工,躺在炕上有几天不起来。四姨给妈妈说起这段事的时候,又是眼睛笑得弯弯的,我那时小,弄不懂大人们的爱情,插嘴说,四姨夫把你气病了。。四姨有些有些狡黠地说,装的,呵呵。。 

四姨的婚姻开始并不顺利。据妈妈说,四姨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姥姥做主早早许了人家,可没几天,那个小伙子就被国军抓了壮丁,没了音讯。现在算来那大概是全国解放前夕的事。这以后的日子里四姨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可想而知。不久,终于有了消息,不知是那个小伙子所在部队起义,还是他本人被共军俘虏又加入了解放军,反正四姨看到的是一纸他阵亡的烈士证书和刚成立的人民政府发的一小笔烈属抚恤金。后来妈妈也想把四姨留在自己身边,妈妈的同事还给四姨介绍过对象。不知什么原因,当时在另一城市的一个仪表厂当工人的四姨婉拒了这桩婚事。四姨的大嫂,我的大舅妈大概觉得,肥水不能流外人田,四姨这么好姑娘应该有个自家的好小伙子来迎娶,于是把四姨介绍给本家的堂弟,也就是后来的四姨夫。他们二人也真是有缘分,四姨夫在四姨回家探亲时见了她一面,相处也就几天的时间,便爱上了四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吧。四姨后来悄悄告诉妈妈说,当休完探亲假回工厂与四姨夫告别时,四姨夫竟然流着眼泪告诉四姨,他舍不得四姨走。四姨年轻时面色白里透红,而四姨夫则是肤色黝黑的壮汉。巧得是,两人嘴角都有一对小酒窝,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晚年四姨夫得了脑猝中,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四姨为他端水,喂饭,伺候了好几年,直到四姨夫前几年去世。送走了四姨夫,四姨的腰就直不起来了,但打电话来的时候,说话还是笑呵呵的。

记忆中总是笑呵呵的四姨只对我瞪过一次眼睛。那是在十多年前妈妈生病住院的时候。妈妈动了手术,个姨和她们的孩子们都来探望。我从美国赶回去照顾妈妈,有机会和四姨她们共处了些时候。有一天,在准备给妈妈送饭的时候,忙碌中的四姨忽然停下手来,严厉地对我说,你妈用的碗你别用!妈妈的疾患并不传染,四姨瞪起眼睛说的话虽然严厉却充满爱意,并无责备的成分。当时老爸刚去世几天,妈妈又病重住院,生死难料。四姨她们就是我的依靠,当时我忍了又忍,才没让泪水流下来。 

我在美国生活稳定后,就让在国内的表姐每年春节时候替我以妈妈的名义给几个还健在姨们寄些钱,开始几百,后来几千不等,钱不多,也许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可总是我的一片心意。子欲养,亲还在,姨们象妈妈一样疼爱我, 能让她们高兴,我也感到欣慰。收到钱后,姨们一定会打来电话,不由分说地唠叨许多感谢的话。四姨还是像以前那样呵呵地笑着,只是声音越来也显得苍老了。

四姨操劳了一辈子,和四姨夫一起送走了老人,养大了儿女,又帮着带大儿女的儿女。儿女们日子不算富裕,倒也能自给自足。现在四姨该放心去天堂歇歇了。愿你在天堂和四姨夫过得像在人间一样美满幸福。 

四姨安息。我永远记得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l4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潇潇'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和评论。你的故事一直在看,欣赏你的文采和故事给人带来的警示。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感人的文字!一个传统善良,朴实真实的四姨就像电影一样展现,让人羡慕爱戴。
l4j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SJS'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和评论。
XSJS 回复 悄悄话
好感人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