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阳,长在朝阳;求学青岛,定居澳洲;爱好园艺,喜欢探险;痴迷足球,业余摄影;崇尚艺术,欣赏美食;讨厌冗赘,主张精简。
个人资料
我的庭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游江南名胜-采石矶

(2023-07-27 13:51:14) 下一个

采石矶,位于安微马鞍山市长江右岸翠螺山麓。三国孙权赤乌年间于广济寺所在地掘井得五彩石一块,因而得名采石,又因为突入江中,故名采石矶。它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采石矶以其雄、奇、秀、险集于一体而居于长江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的美称。采石矶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到来,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唱咏,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登临此地,在此留下了60多首的名篇佳作。当代著名的古建筑园林学家陈从周曾评价到:“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采石矶的景点有太白楼、李白衣冠冢、燃犀亭、蛾眉亭、三元洞、赤乌井、广济寺、横江馆、翠螺轩、醉月斋、三台阁等。


  采石矶方圆5公里,山高江阔,松苍柏古。唐代诗人李白曾多次在此游居,留下了《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等著名的诗篇。诗人在晚年受李璘兵败之累,被流放夜郎,虽后来获大赦,但身体已每况愈下,最后投奔族叔当涂(马鞍山辖县)县令李阳冰,次年病死并葬在当涂大青山。后人为了纪念李白,在采石矾上修建了太白楼。太白楼初建于唐元和年间,以后各代都曾整修。它是一座宫殿式的三层楼阁、重檐飞阁,斗拱画梁,琉璃黄瓦,甚为雅致。楼内有两尊黄杨木雕李白像.其中立像仰头远跳,神采飞扬;卧像左手撑地,右手持酒杯,形象自然逼真。采石矶现有李白衣冠冢,民间传说李白身着宫锦袍,在采石矶头酒醉跳江捉月,溺死江中,其衣冠被渔人捞起葬于采石江边,立碑为“唐李翰林衣冠墓”。唐白居易写有《李白墓》诗, 应该写的就是李白的衣冠冢,诗云:
采石江边李白坟, 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陇穷泉骨, 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萍溪藻犹堪荐, 大雅遗风已不闻。


1972年, 在江边的“李翰林衣冠墓”被迁入翠螺山南麓,当代草圣林散之题写“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墓碑。


  “江天一览”燃犀亭,此亭在临江绝壁之上,遥对天门山,俯视大江,到此一观.顿觉江天无垠。


  蛾眉亭也在采石矶上,唐时即有此亭。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诗中描写道:“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终日合颦缘底事? 只因长对望夫山。”说的是东西梁山像终日微笑的淑女,远望采石矶北边的望夫山。也有人在蛾眉亭得到的是另一番感受:“女娟炼石乾坤宝,为镇长江立两鳌。”一是“两眉”,一是“两鳌”,千百年来,蛾眉亭集秀美与壮观于一身。


采石矶最高点是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毁于战火,现在看到的是1999重建后的建筑。站在三台阁,北眺大江奔流,南望天门中断,东揽新城风光,江山娇娆,景色宜人。作家余秋雨在《三台阁题记》中所说:“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


  三元洞原为一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有一个云游僧路过采石矶,看中此洞,遂在此供起了天、地、水三元神位,“三元洞”由此得名。三元洞分两层,洞内有洞。下层有神龛,供~平江王神像。现如今,三元洞已被修缮为庙宇,临江有窗,陷窗可望天水一色。石壁东有一小洞,题额“龙宫”,下通长江。上层洞明亮宽敞,是游人品茗咀嚼采石茶干的好地方。


现在沿江修有步行栈道。栈道凌空飞架于临江的悬崖峭壁之间,南起三元洞,北至蜗牛尾,全长约800余米,依山就势,起伏蜿蜒。沿途设有铁索桥、拱桥、穿山隧洞、观景台、休息广场等景点。游人穿行于沿江栈道,仰观绝壁、俯察江流,探奇怀古,思飘天地之外。从栈道可以走入江边,看绝壁拔江而起,看江水拍击石壁。我在绝壁下的石滩上捡了一块扁平的山石,留作纪念。回到家后,切割,研磨平整,刻“采石矶石”四字于上。
游罢采石矶,乘兴吟诗一首:


采石矶怀古
开启天门引水东,采石矶上筑高亭。
太白一去无狂客,此地千秋多盛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nsoine2' 的评论 :
谢谢提供信息,这段历史还不了解。
insoine2 回复 悄悄话 嗯,渡江战役下游方向江阴炮台起义的确很重要。

从北方打南京,很少正面打,一般是从上游和下游2个方向。 渡江战役是7兵团在上游,10兵团在下游,从南京的2翼渡江, 在深远的后方皖南郎溪广德地区合围,兜住了从南京往浙闽方向撤退的国民党军。

镇江江段在渡江战役期间,发生了解放军炮击英舰事件,双方互有伤亡, 23军一个团长阵亡,英舰舰长重伤。 被扣的搁浅英舰, 紫石英号,趁一民用客轮经过之际,解除了上英舰监视的解放军1个排武装, 然后与客轮平行航行逃跑,解放军炮兵开炮都打到客轮上了,客轮沉没,死了估计有上千平民旅客。紫石英号逃出后,把那一个排解放军放了。

唉,倒霉的是平民。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nsoine2' 的评论 :
谢谢来访,是的,一江春水在这里是向北流的。渡江战役镇江炮台起义也是关键。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还是简化字好读。
insoine2 回复 悄悄话 对南京2侧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年轻时游览过。

采石历史上是保护南京(建康)的战略要地, 长江在南京的上游两岸是东西向,所谓“横江”,过了南京变成南北向, 在中国南北分裂的时代,拱卫南京的,上游是安徽当涂,包括采石和东西梁山(即天门山),下游是江苏镇江, 包括瓜州渡和金山。

所以采石此地战事多,比较著名的有南宋虞充文的采石之战,朱元璋渡江占南京也是此地上岸,解放军渡江战役是从更上游的繁昌和芜湖地区渡江, 但在清除北岸国军桥头堡西梁山时吃了败仗,30军大约损失一个团,团长也阵亡了。

至于李白溺死江中,正如你说的,仅仅是民间传说,和常遇春在采石所谓的大脚印一样。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知道燕子磯,採石磯,原來還有一個城陵矶。 學習了。 “採石磯石”定然是卓越的。 問號庭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