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阳,长在朝阳;求学青岛,定居澳洲;爱好园艺,喜欢探险;痴迷足球,业余摄影;崇尚艺术,欣赏美食;讨厌冗赘,主张精简。
个人资料
我的庭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富春山居图》欣赏

(2019-10-13 04:26:45) 下一个

富春江为中国浙江省钱塘江中游,发源于黄山的新安江与发源于金华的兰江汇合后的河段始称富春江。富春江江水清澈见底,两岸山峰层峦叠嶂,自古就是风景绝佳之地。沿江两岸的群山即为富春山。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国家喻户晓,历史上非常有名。它的完成,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它是黄公望在八十岁时才动笔绘制的。现在《富春山居图》分前半卷的“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的“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幼年的黄公望书读得甚好,与同时代的读书人一样,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官府做官。四十岁前之前,他是杭州府专收田粮赋税之小官。四十岁,因受长官牵连下狱,坐了十年牢,人生从此改变。五十岁黄公望出狱,转身成了道士。其实,他本来并不叫黄公望,他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晚号井西道人。隐居民间长达三十多年,日日摆摊,卖卜为生。绘画只是这位老道人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时自娱自乐的消遣罢了。

为了绘制《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他足迹遍布富春江两岸。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妙笔生花。

《富春山居图》画卷气势恢弘,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富春山水的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黄公望预卜此画命运"终难究其全貌"

《富春山居图》从完成的一刻,精通卜卦的黄公望已预言此画未来命运将"巧取豪夺"。八旬的黄公望业已领悟人生,纵有回荡,但无须执着。人生不过是从起始至死亡的终结,一段因缘罢了。

画卷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至明成化年间,由沈周收藏。沈周自从得到这件宝贝,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出画上没有名人题跋,沈周便请朋友题跋。一朋友儿子见《富春山居图》画得这么好,就产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谎说画是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一卷以慰情思。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经樊舜、谈志伊,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大画家董其昌因生活困难,把它典当给富人吴达可,终生未能赎回。

《富春山居图》在吴家流传至第三代痴画疯子吴问卿。在他临终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问卿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因为太珍爱《富春山居图》,这是要焚画殉葬!

这幅在吴府里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这个人的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起首数尺已焚毁。所幸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历史巨作虽未烧成劫灰,却从此分割。图首启承之挺拔大山,从此成了孤独的剩山;后八分之七蜿蜒山陵的江水、松林、趣乐、闲逸、宁静、樵夫、垂钓者与孤挺的剩山告别。吴问卿火殉《富春山居图》之年,正是公元1650年,那年是庚寅年。

断离之后,两幅画一起隔年卖入民间,从此竟三百六十年未再聚首。直至2010年浙江博物馆所藏《剩山图》与台北故宫所藏《无用师卷》合璧,恰又是一个庚寅年。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

所有图片源于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