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 14 & 15 亚琛Aachen 科隆 Cologne **
亚琛,曾是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的住所,也是他统一西欧后,创建的法兰克王国Frankish Empire的政治中心。在公元814年,这里是他的埋葬之地。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最终各自为政,成了现在的法国,德国(那时候叫东法兰克王国)和意大利北方的雏形。因而今天来访问三个欧洲大国的祖父,还是很必要的。更何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将亚琛主教座堂登录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维基百科的法兰克王国地图一目了然:Francia Orientalis (the East Frankish kingdom);Francia Media (the Middle Frankish kingdom);Francia Occidentalis (the West Frankish kingdom)
法兰克国王查理曼Charlemagne (747 ~ 814) ,亦即Charles the Great,在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奥三世封帝为Kaiser (Emperor),成为 “罗马人的皇帝”。德语中Kaiser是Emperor的意思,词源也是从古罗马的Caesar而来。
从962年德皇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到1806年弗朗茨二世,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一千多年历史中的这八百年,几乎都是在德意志皇帝的统治之下。
神圣罗马帝国是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疆界以德国(曾有多达三百多个的小王国/公国/自由城市组成),奥地利,捷克为核心,在巅峰时期还包括波兰西半部,瑞士,斯洛文尼亚,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西里,法国东部,和意大利北部。皇帝不是世袭,而是选举君主制,由七人组成的选帝侯 (Prince–electors),选举合适的君主,然后由教皇加冕。
神圣罗马帝国最初叫Renewal of the Roman Empire,12世纪开始才有Holy Roman Empire之称。与拜占庭帝国的Greek East相对应,Latin West的神圣罗马帝国,绝不是一个虚名,而是一个宗教和政权相互妥协相互支持相互利用的政治力量:一个无尚的罗马教皇,和一个威武的国王。两把利剑共同作用统治着中世纪的西欧。
伏尔泰的评论神圣罗马帝国““Neither holy, nor Roman, nor an Empire.”,更多是针对帝国的后期状态,并不是对神圣罗马帝国的综合评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把剑也在逐渐失去锐利:一方面德国内部争权夺利,英国法国拒绝帝国的统治权,其它王国各自为政,神圣罗马帝国越来越像是有着各自州政府的共和国;另一方面教宗也失去了一些绝对权力,比如1517年马丁路德把95篇论文贴在修道院的门上,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比如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的决裂,和三十年战争(1618-1648)。神圣罗马帝国,才逐渐成为一个空洞的躯壳。
亚琛主教教堂Aachen Cathedral,是查理曼大帝的埋葬之地,也因此成为31位德意志皇帝,从 936年到1531年的加冕之地,其后改到了法兰克福。在这里重点看公元8世纪初修建的,罗曼风格的八角形小教堂Palatine chapel,当初是查理曼的皇宫教堂。为了它的建造,查理曼大帝曾三次前往意大利古城拉韦纳Ravenna,参考Basilica of San Vitale的设计。
查理曼大帝的金棺木Throne of Charlemagne,后面的那个才是。前面的金棺是Marienschrein (Shrine of St Mary)。
圆形穹顶之下悬挂的镀铜枝叶吊灯Barbarossa Chandelier,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Frederick Barbarossa (1122 – 1190)和皇后赠送的。
Ambon of Henry II。
教堂入口处的青铜雕塑都是中世纪的古董:松塔,小熊。
亚琛主教教堂青铜模型。
从市政厅远望亚琛主教教堂。
天气太好了,街边坐一坐真是享受。这次是比利时啤酒,好喝!
亚琛的另一个必访之地是市政厅,这里的Coronation Hall珍藏着查理曼大帝的加冕皇冠。不是真品,是高仿。真品在奥地利,从不出国。
大厅里面19世纪德国画家Alfred Rethel的壁画,内容都是和查理曼大帝有关的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每幅画都有文字说明。看一遍就复习了一遍历史。
这一幅是个传说:公元1000年,奥托三世发现查理曼大帝的遗体,完好无损端坐王位之上。
三种鹰徽。中间代表imperial city亚琛。左边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右边是查理曼的徽章。
查理曼的花写字母。
白厅 The White Hall。房间四角的浮雕象征皇室四项美德:prudence, justice, fortitude and temperance。
查理曼大帝的皇宫Palace of Aachen,建于公元9世纪,如今存留下来的,据说只有这家饭店上面的那面墙还是原装正版。
德国之行的最后两天住在科隆。科隆是烟火之城,看看河边的餐馆盛况。
科隆大教堂始建1248年。花了600年的建设,才在19世纪,普鲁士王室的资助下最终完工。
科隆大教堂最值得看的古董是东方三贤士墓Shrine of the Three Kings,新约里面提到的耶稣出生时,有来自东方三位贤人(Three Kings or Three Wise Men)前来朝拜。可惜我们竟然忘记了拍照。
科隆大教堂宝藏博物馆是收费的,古董很多。
登顶科隆大教堂157米高的钟楼。
科隆大教堂入口处永远是人山人海。
起源于科隆当地的啤酒叫Kölsch,比较清淡。在一家啤酒屋,先生问起有没有其它种类的生啤酒,侍者捂着胸口:oh, you hurt my feeling。事实上,基本上每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啤酒,所以,到了什么地界,就喝本地牌子就好了。除非要喝瓶装啤酒。
离开德国的那一天,途径贝多芬的故乡波恩Bonn,本想匆匆一游。但是赶上阴雨天气,耽心影响赶飞机,临时放弃。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