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来做登楼望月人(劳思光,1927~2012 )

(2014-11-30 10:34:56) 下一个

来做登楼望月人(劳思光,19272012 )

“静观世运愁如海,坐证禅心月满山。”               劳思光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有一则灯谜流传:“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二人,是二人仍是一人。” 射古人名一,谜底是“李白”。李宗仁、白崇禧是民国时期桂系军阀的代表人物,人们以“李白” 合称之。

 

从北伐、抗战到败走至台湾,桂系与蒋介石一直分分合合。离开大陆之后,李宗仁长期侨居美国,于1965年返回大陆,1969年去世。1947年二二八事变之后,当时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受命来到台湾处理。未料到日后,台湾竟成为他的终老之乡。蒋介石在台湾稳住局势之后,白崇禧成了被监视的对象,只能担任名高权轻的虚职,于1966年去世。

 

2014年,白先勇发表和廖彦博合着的《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还原二二八事件之后,白崇禧在台十六天的宣慰工作。以往官方以及民间史料文件,对此都模糊带过。白先勇以为,因蒋介石对白崇禧猜疑甚深,以致于“几乎都看不出父亲在二二八事件善后停损工作所扮演的角色。”

白先勇说:“二二八事件在台湾史上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只有还原全部真相,人民才可能有全面的了解、理解,才可能最后达到谅解,这座岛屿上的人民,不管其不同背景,只能有一个共同命运,那就是与台湾共存亡。如果这个岛上两千三百万人,还因为六十七年前发生的一项不幸历史悲剧,彼此继续猜疑仇视,那么台湾的命运前途,将是坎坷的。宽容谅解,是唯一的选择。”

中研院院士劳思光《思光诗选》,有《闻白崇禧病逝台湾》:

“南渡棋残事久非,频怜霍卫锁征衣;

飞书又报将军死,落叶轻霜感夕晖。

  ……

山川八桂清奇甚,却欠雄峰上插天。”

 

劳思光在诗后注曰:”案亮斋生前常谓桂林山水清妙,独无高峰,正如桂人不能担当大事也。劳思光于194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2年从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劳思光居香港时,参加芳洲诗社,和昔日桂系人物有来往,听徐梗生(徐亮之,当过李宗仁的秘书,着有《亮斋随笔》) 如是说过,故有”山川八桂清奇甚,却欠雄峰上插天。 之叹。

 

劳思光在《思光诗选》自序说:” 每伤时感事,辄寄意于篇章。且平生多在乱离忧患之中,苦志孤怀,无可告语,则又不免拈韵自娱,……,予少不自量,颇留心于天下治乱,嗣治思辩义理之学,复以明道立言自励,故书怀之作,殊多狂语。然以言志,贵乎存真,今亦不加削改……”。以台湾”戒严之故,劳思光曾有三十三年未入台。殷海光被迫难开台湾大学哲学系教职时,劳思光闻讯写了《闻殷海光解职,慨然有作》:

“……名缘曲学非阿世,笔挟真情自吐光,

      屈指妙才零落尽,西风南海夜苍茫。”

 

劳思光曾讲学于新竹清华大学,1990年中秋,作有《与清华诸生登人社院高台观月》,末句曰:” 讵知入海屠龙手,来做登楼望月人。

    

屠龙一词首见于《庄子、列御寇》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说倾家荡产耗千金之财,学技功成,却乏人赏识无从施展身手。后世文人多爱读《庄子》,而引申其意。宋朝苏轼有《次韵张安道读杜诗》,以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叹惜杜甫才高而未被世所重用,这也可说是东坡居士的夫子自道了。陆游有《登千峰榭》诗句:“一生未售屠龙技,万里犹思汗马功。” 清朝魏源有诗:半生湖海气,百年漂泊旅。誓回屠龙技,甘作亡羊补古今名士,颇多怀才自傲者。劳思光致力于中国哲学史,或常思入风云变幻中,思接古人,而有”讵知入海屠龙手,来做登楼望月人” 之叹。(作者:陈健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