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最是中东局(黎庶昌,1837~1898 )
“蜂虿有毒, 未可以其小而忽之。”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遵义人。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上《万言书》,得到赏识,朝廷降旨:”黎庶昌以知县补用,交曾国藩江南大营差遣。”黎庶昌追随曾国藩之后,深得信任。其后黎庶昌编辑《曾文正公全集》,并撰写了《曾文正公年谱》。
1876年11月,郭嵩焘首任驻英公使,调黎庶昌任三等参赞,出使欧洲。自此,黎庶昌先后担任中国驻英、法、德、西等国参赞,游历西欧各国,撰成《西洋杂志》一书。
1881年至1890年之间,除因母丧回国守孝三年之外,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日本研治汉学的学者景仰其道德、文章,以能结识为荣,纷将诗文集请黎庶昌审正,赐序。在随员杨守敬的协助下,黎庶昌不惜重金搜求许多在中国早已散逸而流传在日本的唐、宋、元珍本秘籍,辑成《古逸丛书》,嘱杨守敬专责校勘督印百部,悉运回国。近代藏书家叶昌炽(1849-1917),在《藏书纪事诗》对之推崇备至,说“哀然巨轶,摹勒精审,毫发不爽。初印皆用日本皮纸,洁白如玉,墨如点漆,醉心悦目。”
黎庶昌驻日期间,与日本友人时有诗酒之会,曾唱和在东京上野的精养斋,黎庶昌吟诗:“重阳佳节古今同,异地浑忘在客中。招致一时名下士,仰希千载古人风。”日人向山荣有诗:“山川虽异域,政俗本同轨。辅车实相依,慎勿忽唇齿。凡我同盟人,有如此江水。” 另中村正直有诗:“为是使君敦友爱,能令名士伴留连。” 甚为友好。
至1890年,黎庶昌公使任满之年。故交旧友纷赠诗话别,中村正直赋诗:“两邦宿好文为友,满座半酣花是媒”。宫岛诚一郎:“两国持节驻扶桑,几度登高把酒觞。招我交欢如一日,恨君留别在重阳。”临近归国之期,宫岛诚一郎又在养浩堂宴请,中日双方即席联句吟诗:
“关心最是中东局,(黎庶昌)
交膝好应怀抱开,(子爵,谷干城)
满座英雄皆老辈,(公使馆翻译,陶大均)
十年筹策乐将来。”(宫岛诚一郎)
黎庶昌诗中时以中日和睦为念:“大局自关吾辈事,好怀须向素心开”。“求友嘤鸣争出谷,等闲鸥鹭漫惊猜。”其中“求友嘤鸣”是形容中日友好,以“鸥鹭”喻欧洲与俄国。
宫岛诚一郎并赠予日本刀剑一把兼赋诗:
“赠君刀不三尺长,------
与君此别那寻常,唯须一言中心藏,
即今东洋势方急,只手谁挽狂澜狂?
鄂罗何物尤猖獗,骎骎蚕食侔贪狼,
危哉朝鲜难独立,北门锁钥严慎防。
------琉球眇眇小岛耳,呼藩称县固无妨,
由来瓯脱不争可,纵彼属我又何妨?
------好此短刀经百炼,呵护君身长坚刚。”
宫岛诚一郎,是明治初期活跃于第一线的政治人物,并主导” 兴亚会” 。日本并吞琉球、朝鲜的图谋,兼及防堵沙俄之心,都暴露于其诗中。
长年伴他出使异国的如夫人赵氏在离日回乡的途中不幸病故,扶棺而归的黎庶昌有诗记之:”碧海青天一暮蝉,蜕痕如梦亦如烟 。” 他的晚年随着衰败的清帝国逐步走向悲凉的境况。
1891年,黎庶昌出任川东兵备道员,在重庆创设川东洋务学堂,教授“中文、英文、算学”三科。亲自授课,又选拔优秀学生赴伦敦留学,开西南学子留学之先例。黎庶昌曾以”蜂虿有毒, 未可以其小而忽之。”,提醒国人勿轻忽来自日本的威胁。甲午战争之时,黎庶昌每闻清军败讯,常痛哭而致神志恍惚。
黎庶昌故居位于贵州省遵义县新舟禹门,当地人称之为“钦使第”。黎氏世居遵义乐安江畔的沙滩村落,以耕读为业。遵义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川黔之间,古称夜郎国,为富庶之地。1992年,诗人邵燕祥有《谒黎庶昌故居八首》之作,其六曰:
“败耗频来涕泪零,樱花枝上记嘤鸣。眈眈日本蓄谋久,遂使先生目不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