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agela

随缘,感恩,享受生命的美
正文

文革记事 迎宾舞蹈队

(2014-10-09 17:51:17) 下一个

组织中学生频繁参加迎接外宾的活动,应该是只发生在文革后期,也可算是文革特色之一吧。

我在1971年进入了北京朝阳区三里屯第二中学。这所中学因为一孩儿政策生源不足,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在当时只算我们一个年级的学生就有十二个班,每班有六十多人,真是人满为患。有道是:三里屯二中,四面透风,老师有病,学生抽疯。呵呵。这应该是文革中的事,四面透风是说玻璃窗都让人砸破了,我上学时已经装好了玻璃窗,不再四面透风了。

我上中学的第一天,就和新来的全体女生一起到操场集合,按身高排队报数,组成10人一行共30行的方阵,走到工体东大门外学跳迎宾舞。当时用的舞曲是“歌唱祖国”,动作非常简单,我到现在都记得,道具是皱纹纸做的大红花,要的是整齐划一的气势。当日排练到晚上,10人中刷下二人,剩下的308的阵容就组成了正式的迎宾舞蹈队。第二日发服装(红绸衣绿绸裤之类),发纸自己做花,继续练习到深夜,第三日就被大巴运到首都机场,参加第一次的迎宾活动。不参加舞蹈队的同学也可以参加群众队伍,拿着假花束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每次迎宾的阵容都差不多,群众队伍加上四支舞蹈队,有我们学校,八十中,朝阳中学,还有雅宝路中学。不记得另外两个学校跳的是啥舞,雅宝路中学的铃鼓舞我很喜欢,舞曲节奏欢快,铃鼓哗啦哗啦很热闹。我们学校的编舞老师叫武平梅,是电影明星向梅的姐姐,在学生中人缘很好。我们先后跳了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千家万户把门开,斗笠舞,果盘舞,,,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迎宾任务,再加上练习,彩排,真是挺忙的,也蛮好玩。所以我现在也蛮理解跳广场舞的大妈们。

当时我们迎接的“国际友人”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从正式的政府代表团到各类商业工业农业代表团,不一 而足。比如说,我们曾大阵仗迎接秘鲁渔业代表团。多数的政府代表团都是由当时的副总理李先念主持迎接的,所以我们对他最熟悉。见周总理的次数不多,记得有一天我们收到紧急任务在放学后赶赴机场,老师却不告诉我们去迎接谁,直到大巴开到机场老师才说是迎接参加三国四方会议后回京的周总理。那天我们等到很晚周总理才现身,面对着兴高采烈热闹喧腾的欢迎场面,周总理却是十分严肃,据说批评了北京市外事部门四个字:“劳民伤财”。在文革后期,类似这样的劳民伤财,要面子不实用,假大空的事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迎宾舞蹈队的活动在我们上中学三年级后就逐渐式微了,可是从上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始我们又为第三届全运会排练团体操,整整一年完全停课。那时候中学只上5年,我这5年真不知道正经上了几天课。

那时候谁又在乎呢。

(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UNNE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学校那年头光是迎努克就迎了二次,还有海尔塞拉西。见到周总理两三次。那年头迎宾、游行和十一庆典活动都是中学生的家常便饭。
xnwng 回复 悄悄话 邻居屯一中的. 有特征的中学生经历. 好象当时朝阳区只有几所中学有此荣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