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菲亚特在广菲克成立之后做的第一场媒体试驾,主角是菲翔和致悦。
说实在话,菲亚特这个品牌,咱们已经长远不接触了。在我的印象中,菲亚特的代表作,还是当初的Bravo博悦(手动挡),那是我开过最爽快的手动挡,操控精准、柔和,挂档确切、简便,加速性能没得挑,对得起当初车王舒马赫给它做的广告。
如今博悦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菲翔和致悦两款车已经用上了1.4T发动机和7速双离合变速器的动力总成组合。菲亚特给他们冠上了“意大利国民座驾”的名号。好吧,说名号都不准确,是定位,这车的定位,居然就叫意大利国民座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咱们就不说一款主销中国的车这样定位,逻辑上是不是合适了吧。咱就来看看,意大利国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意大利,菲亚特确实是能见度最高的汽车品牌,这个品牌作为意大利甲级联赛尤文图斯的主赞助商,在意大利是一个很强的文化符号,称之为意大利国民座驾并不为过。
在意大利开车,和在十年前的重庆开车挺像。咱们接触最多的是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很多意大利出租车司机开车的水平,会让你疑心他们一定是高不成低不就的赛车手,退下来以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干了这一行。开车开得飞快,开车动作还不规范,意大利多山多弯,疯狂司机经常过弯的时候,要进到弯中才会刹车;如果遇到个直路,那开到个一百六七真不算个事儿。
很多司机,不管你是哪儿来的,听得懂听不懂,一路上都在用意大利语嘚啵个不停,他真的是在对你说话,因为时不时还会回头看你一眼。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儿,一个叫“阿力麻啦”,通常出现在成功超越了一辆不愿意让道的车,或者遭遇一台开车很不规矩的车时,这句话按照信达雅的方式翻译过来,应该是:你大爷的。炫耀成就和骂人的时候,这句都通用。另一个叫阿力麻里,通常出现在刚刚经历了一次有点风险的驾驶之后,翻译过来应该是“我(第一声)日(第二声)”。所以,每次听到司机蹦出这两个词儿的时候,我就下意识的拉紧车把手。
这样的开车路数,对于车的要求是,首先底盘悬挂一定要好,不然真的会hold不住翻出去;其次,刹车一定要好,这也就是菲翔这么一款10万块的A级车上也要装配Brambo刹车的原因,当然这个刹车品牌也来自意大利;再次,轮胎得耐造,所以马牌成了这款小车的选择;最后,动力得够,不能因为动力问题,让一个意大利国民在想超车的时候超不上去,如果是这样,你就会听到连续不断的“阿力麻啦、阿力麻啦、阿力麻啦、阿力麻啦、阿力麻啦……”所以,1.4T加7速双离合就是这两款A级车的标配,我估计在国内为了避免干式双离合出问题,起步都做了抑制加速的调校。
不过,意大利国民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不高,织物座椅就让大多数意大利人很满意,真皮对国民们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车辆的噪音问题也不大,开车的方式决定了,能听到比较明确的发动机响声是必要的,既能了解车辆运转状况,又能当战鼓、鸡血使。天窗啊、什么内饰真皮包裹啊,等等种种,都不在意大利国民的眼睛里。
但是,这些显然都在中国国民的眼里。所以这款号称意大利国民座驾的车,国产之后,居然用上了NAPPA小牛皮座椅,采用了一系列降噪技术,天窗自然也是必备之选。有机会的话,我得去NAPPA小牛皮公司看看,这家皮具供应商是不是被中国人收了,一开始只有宾利啊什么的车上才听得到,后来宝马、捷豹这些的入门级豪车上面也多了,如今连入门级A级车都配上了,这太像是中国企业家能干出来的事儿了。
车子是不错的车子,但是我还是不觉得“意大利国民座驾”是个很好的市场“定位”。
咱不考虑意大利是个国家,就当是个品牌,这个品牌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最早,当时什么老人头皮鞋啊各种冒充的华伦天奴啊什么的,在国内火过一阵子,当时很多国内品牌,都乐意起一个意大利范儿的名字,你现在还能看到一堆叫什么尼、什么奇的品牌,都是那个路数。
但是,这种初期的崇拜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如今意大利仍然有不少牛逼的牌子在中国销售得不错,但是对于意大利,如今中国人最深刻的印象如今有两个,其一是二战中把德国玩死的逗逼小伙伴;其二是不靠谱的合作伙伴。呃,这貌似说的是一个事儿。
所以,虽然咱们理解菲亚特作为意大利汽车工业的骄傲,对于母国文化的依恋,但是在实用主义的中国,要想多卖几台,咱要不还是离意大利几个字远一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