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千卷書, 行萬里路

。。三十多年来,竟也走了大半个非洲,大部分欧洲及亚洲。加上几乎整个西半球,却只数得近一百七十个国家。。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趣的国际奥数题

(2021-08-16 07:38:50) 下一个

提起国际中学生奥数竞赛IMO,令人联想到立志于“爬藤”的学子们,从每年十万之众的AMC大赛,打入四五千人的AIME,再晋级至数百人的AMO。一路过关斩将,直到仅有六个正式位子的国家队,才有机会拿奖牌。。。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切遥不可及。但并不妨碍我们成年人,把IMO竞赛中有趣的题目,当成工作之外的消遣,或者预防脑力衰退的娱乐。

比如,刚结束的2021国际奥数竞赛第一题,就十分有意思:随机地把一系列整数分成两堆,如何才能证明,在其中一堆里必有两个数字,可以相加配成一个完全平方?采用通常双双配对的思路,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按照当今“多重性别”的新概念,从“两人世界”扩展到“三角恋”,就很容易得到答案:找出3个数字,使之两两相加都等于平方数即可。这样一来,总能在其中一堆里找到2或3个完成配对。类似地,还有第五题:2021个数字排成一个圈。利用简单的图形,沿着圆圈作标记,立马可得线索。比纠结于数字要省事得多。

当然,私底下独立地做出奥数解答,不会获得什么奖励,甚至没人喝彩。但年少处于文革中,没有这样的机会,老来自娱一番,不亦乐乎。尤其是,做出两题之后,兴趣陡增。又乘势攻克了疑似蛋筒冰淇淋的几何题,在仔细画图,并且加上了所有可能的辅助线之后(见附图)。此时,距离“金牌”要求,即完成总共6题中的3.5题,只剩最后一题了。然而麻烦也来了:该题看起来不难,却消耗了远超规定的90分钟时间,而且只能证明到“一半”的题目预设。不得已,拿出平时做科研的手段,以具体数值作例子。结果却发现,似乎题目出得不妥。恰在此时,网上“标准答案”刚出,看来也有问题。

读到这里,各位一定会觉得是笔者搞错了。堂堂国际奥数,怎么可能。。。但,说是运气也好,碰巧也罢,“标准答案”作者认同了笔者的观点,题目确实不妥,并且点赞了笔者的挑战。。。

其实,这次由老同学群里挑起的奥数题,并非头一回引人入胜。就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暑假中,“参考消息”登载了一个更为有趣的78年国际奥数题:1978的m次方与n次方,末三位相同,求最小m+n。听说当年苏步青在上海中学教师大会上询问,居然没人做得出。正值暑假晚上乘凉,在阳台上闭目思考许久后得出了结果:106。欣喜之下,告诉了中学数学老师。同样的答案,直到半年后,由某大学,通过电脑计算才得,并且登满了几乎半版科技报。而笔者的答案,才几行字。因为,一开始就找到了窍门:把1978换成2000-22,一个4位数问题,简化成了2位数。。。

回首当年,正是这种解题的机遇,与练习,使得笔者能在学生时代,从中国到美国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中,侥幸胜出。也以此在母校为李政道的CUSPEA考试集训,立下过汗马功劳。更成为在科研领域,攻克悬而未决难题的动力。

看来,所谓人生几大乐趣:音乐,旅游,美食,美女,,,还应该加上趣味数学题。

IMO 2021, #4, 设小圆Γ 的圆心为I. 凸四边形ABCD 满足: 线段AB, BC, CD 和DA 都与Γ 相切. 设大圆Ω是三角形AIC 的外接圆. BA 往A 方向的延长线交Ω 于点X, BC 往C 方向的延长线交Ω 于点Z, AD 往D 方向的延长线交Ω 于点Y , CD 往D 方向的延长线交Ω 于点T. 证明:AD + DT + TX + XA = CD + DY + Y Z + ZC. 

(只需用到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及直角三角形正切定义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gx123 回复 悄悄话 欢迎熊班光临。看来美食是人人都喜欢。
熊猫媳妇 回复 悄悄话 读完一头雾水,不过结论也差不离:我的人生几大乐趣:八卦,旅游,美食,帅哥... :D
gx123 回复 悄悄话 过奖过奖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不同智力水平的大脑,需要不同方式的娱乐。玩奥数竞赛题来消遣,必然是超一流的智力水准,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