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安省政府出笼了几条房市调控的政策,一条是针对国外买家,像温哥华去年实行的那样加收15%的附加税。另一条是针对地产倒爷,规定一处房产在短时间内无论转手几次,产生的利润都得归第一卖家。
倒爷这个词很熟悉,八十年代国内批文倒爷风行,当时国内产能和质量低下,高档产品如汽车电视机都要从国外进口,而进口额度受到国家的管制,只有关系通天的人才能拿到进口许可批文。“通天”人士拿到批文后并不介入实际购销,一转手卖给愿意出钱的下家,下家可能也是空手套白狼的主,又把批文转卖给另一个接盘侠,每倒一次手,价格升高百分之好几十。二十吋的彩电八八年年初才要一千多块,到了夏天就涨到两千多了,当时在外面搞项目挣了三千多元,看到物价上涨太快,我们俩赶快上街抢了一个彩电和冰箱回来,晚上在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彩电冰箱,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才落到了实处。
地产倒爷的手法也类似,地产经纪利用买卖合同签订和正式搬入之间几个月的时间差倒房。一个房子挂牌售价50万,地产倒爷得知后要嘛自己或者找人签约买下,然后倒爷在卖房网上挂牌要价60万或更高,由于签约和入住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差,这段时间中倒爷总能找到从中国或其它国家愿意出钱的土豪转卖出去,拿到的钱五十万归原始卖主,其余的进了倒爷和帮手的口袋。
这一年多伦多的房市不听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不仅市区的独立屋和高层楼房上涨了35%以上,市郊房子的涨幅也超过百分之三十,就连离多伦多四小时车程,孤悬在美国底特律对岸的温莎小城房价也涨了百分之三十二,照这样下去,边境对面美国的布法罗和底特律房价也要上涨了,这个疯狂年代的事,真是说不准。
哪谁在炒房呢? 没时间作研究,只说几件自己知道的事。
LD大学同学在四川泸州市作房地产开发,发些财,五年前送儿子来加拿大上高中。多伦多的华人超过七八十万,三分之一住市内,三分之一住东北郊的万锦市(Markham),三分之一在北郊的RichmondHill。为什么华人选择东郊和北面而不去西边环境幽美离美国更近的地区定居呢? 这要倒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据说当时那批躲避“九七”的港人来到多伦多后在市内找到工作,买房时从风水上考虑选择了东北部,因为如果在西边安家,下班回家时朝西开,西归或“归西”,很不吉利。不管迷信与否,当初的选择后来证明是对的,西边靠机场,发展早,都是制造业,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东边发展晚,有地方安置高科技和金融业,这几十年反而欣欣向荣,看来风水不可全信,但不能不信。
LD大学同学没送儿子去华人聚居区上高中,而是去了多伦多以北四十多公里的NewMarket上学,学校班上只有少数华人子弟,便于提高英语。小孩母亲出来伴读,花六十万加元在镇上买了一个两千呎的独立屋,母子一起住。去年秋天小孩上大学后他们没卖房,而是留着每年寒暑两个假期,他俩飞过来和儿子住一阵,说是度假洗肺。这个五年前六十万的房子,现在市价100万了,增值远超过了高中大学共八年的费用,相当于加拿大白白供他儿子上高中大学,临走还奉送二十万加元。
另一个是朋友的朋友的故事,去年秋天在多伦多西郊朋友家聚会时见过一面。这人是朋友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后来下海合伙开公司,去年夏天移民多伦多,来前托朋友在家附近花一百三十五万买了一处四千呎的独立屋。买房后该地区房价起飞,上涨了近百分之四十,现在应值180万了。尝到甜头后,今年又买了一处三千呎的房子,出租养房。
最后一个故事是去年年底回国在飞机上听到的。当时我们的座位在中间,我坐走道边,LD在里边,右边是一位年近七十的华人大娘。起飞后不久LD和大娘开始了闲聊,大娘说她来加一年多了,过来帮助照看出生不久的小外孙,老伴在安徽老家没来,现在生了病要她回去照顾。她说女儿女婿原在上海的外企工作,三年前卖了上海的房子移民多伦多,过来后两人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他们用上海卖房的钱在万锦买了三处房产,一栋自住,另两个出租,三个房子三年中快翻了一倍。两口运气真好,在上海时上海房价飞涨,来多伦多后这边又遇上房价猛涨。小两口考了地产经纪执照,带人买房,成交一起得两万多,收入远远超过坐办公室拿死工资的。
据说大多地区购房者中,百分之六十几是有住房要求的年轻人,个人年薪四到八万,或者家庭收入七到十五万,买房自住,还有百分之三十几是中生代,过去低房价时购得住房,还有百分之几的是国际炒家,站在炒房链的顶端,他们开出天价,制造出炒房暴利的想像空间,引诱得有些中产者或拿出终身积蓄,或者以房抵押买第二套第N套房子进行投机,所以多伦多的房市,庄家是国际炒家,推动者是本地的有产者。这些人不知道,房价高虽然自己赚了,他们下一代将会付高房价,高代价,一个小孩付一个,有两个还一双,如果输了,半生的努力付之东流,九十年代多伦多民不聊生的光景将再一次地重现。NoZuo No Die,但愿不要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