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9)
2019 (47)
2021 (62)
宏村,这些年里听说过不少次,但今年黄山之行前,我们不知道宏村就在黄山以南,离黄山南面入口只有二三十里的路程。
那一带是皖南的山区,去宏村的区间公路蜿蜓于青山之间,有时山间出现一小块平坝,山脚流淌着清亮的溪水,坝上打过谷子的稻草一束束散立于田头上。偶尔,道路前方出现了一个白墙青瓦的村庄,以为宏村到了,然而车沒有停的意思,我们知道路过的是皖南山区里另一个和宏村相像的村子。
车过了西递,又过了黟县,最后视线内出现了黄山群峰起伏连绵的山影,这次宏村真的到了。
村头青翠满目的荷塘边,我们联系上了清和月客栈,村里不多几间接待国外访客的旅店。客栈接我们的小姑娘白面细皮不像是本地女孩,领着我们穿过村边长长的背街后拐入一条偏巷,进了一家农家小院里的清和月客栈,柜台对面,墙上粘贴着不少的留言没及细看,想必宏村或客栈总有些什么特别吧,才让不少人有如此多的感言。
早听说宏村的布局像一头犍牛,头朝西,背向北面的黄山。我们回村口的南湖,宏村的"牛肚",也是村中大街小巷的起点,跟着一个义务导游的年轻女孩开始了宏村游。我们看月塘,形如半月静如明镜,我们逛小巷,溪流潺潺,晨时饮用午时浣衣浇园。我们看汪氏宗祠,看平民人家深宅大院,我们在看一个古村落,也在看一种失落已久的宗族文化。
明清年间,宏村最兴旺的时候,过年时村子很热闹。外出经商的,在外奔波一年后回到村里,为留守的妻儿带回礼物,带回下一年全家生活依赖的银两。大年十五后,该摆的酒宴摆了,该送的礼物送了,在外奔波的人又要上路了。同行的人,除了上一年一起在外做生意的族人,又多了几个年轻的面孔。按照宏村成文或者没成文的规矩,村中的男孩,年满十四岁后必须离家出外闯荡一番。宏村的人讲亲情,在外站稳了的人有义务帮带族里刚出门的小兄弟,要不回村在族里没法活人的。
即使有族人的扶助,十四岁年纪轻轻的,在外的日子不是那么好熬的,做学徒的头几年,为老板点烟为老板娘倒茶,挤时间学点手艺,学徒几年里没工钱没自由,到了年底,即使思念家人也不能回村过年。学徒熬出头挣钱了,运气好的开了一个生意,赚足钱回家盖房娶妻生子,但老婆孩子还是留在村中,自己继续外出奔波。我们看到的宏村,是几十代宏村人外出打拚攒出来的,每一栋古屋背面,都有几段长长的让人笑让人哭的故事。
看宏村,最不能错过的一景就是月塘看月。村中游后,我们回到村中央半月形的月塘边等候明月升起。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离国多年后在国内度过的第一个中秋,二十多年了,已经快忘记在国内过中秋的滋味了。
中秋月升起来了,清清朗朗的高悬于夜空,月塘里也映出了一面圆圆的月影,塘中的月影,和天上的明月同一般的明丽,夜色里,竟分不清哪一个在天上哪一面在人间。故国中秋的明月呀,二十多年了,为何我们与你远离?
月光下我们回到客栈,小巷左右都是客栈的客房,右边原来的农家小院里,堂屋作了客栈的前台,后面小院花架下长长的木桌边,客栈店主和几位住客在喝茶聊天。店主俩人原是城市白领,向往乡村那种恬静的生活,来宏村开了这家青年客栈接待来宏村的访客,结交意气相投的友人。
我们的客房在小巷对面,一处叫敦厚堂的清时民宅,门里堂屋布置成清时的风味,加上温暖的点缀,有家一般的感觉。二楼的雅室,雕花木窗,中央木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旧书,二十多小时长途旅行后我们太疲惫了,没能好好体会客栈主人用心营造的文化氛围。
第二天一早我们告別了宏村。去时,期盼看到生活的宏村,走时方明白,匆匆中我们看到的宏村,只是一个古老村庄的背影。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