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五湖以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巴蜀西北行:碧湖黄龙

(2015-11-26 12:04:50) 下一个

旅游大巴,离开川西北高原第一台阶上的川主寺镇后,沿县道120盘山公路连续做着之字形上山运动。窗外,川主寺镇之前松潘草原上牧草繁茂,牦牛成群的景色已经过去,出现眼前的,是路边低矮的灌木,斜坡稀疏枯黄的茅草,以及山岭上裸露的褐红色山岩。

在川主寺歇息时,导游说出镇后上山就是无人区,海拔升高到四千多米,可能有人会出现高山反应,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有氧气的吸氧,刚才买了氧水的可以喝两口。听到导游的提醒,大巴上出现了一阵有序的骚动,我们也拿出刚才在川主寺休息站花150元买的氧水,打开瓶盖,太座和我各喝了两口,剩下的留着上黄龙时万一来不起了,喝几口救急。吸氧喝水的忙乱过后车内安静下来,安静得有些异常,说话的声音低多了,不知是不是都担心音量大了,会引起高山反应。

经过近半小时,旅游大巴在引擎轰鸣声中开到公路最高处垭口,上了路右边眺望台前的停车场。车停稳后,导游介绍说这个垭口叫雪山梁,海拔接近四千米,是120号路沿线瞭望岷山主峰雪宝顶的最佳地点。他给大家十分钟,下去瞭望雪宝顶雪山及拍照留念,还嘱咐下车后不要跑动,以免出现高山反应。

最早听说雪宝顶,是2011年5月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杂志开篇第一篇,长达20页的长文“雪线中国”,讲述中国境内雪线分布的范围和特色。文章说中国大陆由东到西可以看到两条线,一条是海岸线在大陆东缘,分隔陆地和大海,另一条在大陆中西部,叫雪线,是陆地与永久冰雪的分界线,海岸线和雪线之间的绿色大陆,就是炎黄子孙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地方。文章特别提到,中国永久雪线位置最东边的高山,是四川西北岷山山脉的主峰雪宝顶,那以后记住了雪宝顶这座雪山的名字,但具体方位却不是太明了。

对于雪山, 特别是金字塔山形的雪山,一向都是很敬仰的。平生中第一次在不下雪的季节看到雪山,要回到1979年的夏天,当时我和大学同学登峨嵋山,第三天晚上住金顶上。那晚下过一阵小雨,我们都担心下一天的天气,不想次日早晨出门一看,天色不仅晴朗,而且金顶四周白云茫茫,是难得一见的峨嵋云海,云海之上,一轮红日从东方正慢慢升起。整个蓝天和白云之间,只看得见西南方向云海上,露出了一截金字塔似的雪山山巅,知道的人说,那就是蜀山之王,7556米的贡嘎山。

在四川众多的大雪山中,雪宝顶的高度排名第六,但在川西北的众山中雪宝顶却是老大。我们站在雪山梁垭口上南望,远处的雪宝顶山呈金字塔形,峰巅上冰雪晶莹,云雾缭绕,名符其实是一座冰雪宝顶。我们对着雪山拍了好些照片,但因雪宝顶在东南方,处于拍照的背光位置,画面中雪宝顶的轮廓不是太清晰。

 

 

 

拍照留影后回到车上,看见里面一片忙乱,好像我们在车下的那段时间内,车上发生了什么事。回到座位后,看见过道左边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伯,面色苍白,嘴唇发紫,两眼紧闭着,看样子出现了严重的高山反应。他们一行四五人,几个晚辈从河北带着老爸出来旅游,刚才在下面川主寺休息站时他们也买了几瓶氧水。开车后导游叫大家马上喝两口,我们比较小心, 立刻照做了,他们没有喝,可能是打算到黄龙后上山前再喝,因为导游之前一直在说黄龙海拔四千米,缆车上山后还要走一段路,容易出现高山反应。他们可能想把氧水保存到最需要的时候才喝,没想在黄龙之前的雪山梁垭口,老伯就犯高山反应了。

十几分钟之后导游联系到出租车,来接他们下山回川主寺镇休息,其余的随旅游大巴重新上路去黄龙。接下来一段全是之字形急转弯下坡,到坡脚后开了一小段平路就到了黄龙景区大门口,门口左侧立着的一块大石头上清楚地刻着,景区大门海拔3198米,景区最高处五彩池海拔3553米,高度比刚才经过的雪山梁垭口低四百多米。也就是说这一段路中,雪山梁垭口其实才是最容易引起高山反应的地方,但雪山梁垭口知名度不高,用来做广告推销防高山反应产品效果不会太好。

 

 

 

黄龙上山的索道比想象的要短,五六分钟就到上面了,出索道站后是一个瞭望台,不少人在那里向上眺望远处的雪宝顶。从索道顶点的平台看雪宝顶,山巅的峰形和雪山梁垭口看时完全不一样。在雪山梁垭口看时,雪宝顶山巅呈金字塔形,而从索道顶看到的雪宝顶,几座山峰连绵成一面峻岭,雪山梁垭口看到的是雪山侧面,而从索道顶平台看到的才是雪宝顶正面,这正好应了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雪宝顶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而且于四川地理人文尤为重要。雪宝顶的山脊是川西川东河流流域的分水岭,山脊西侧下雨,山水顺着山坡流进西边的岷江,流过成都西部,在川南的宜宾汇合长江。山脊北侧东侧的降雨则流入涪江,之后一路向南向东,在重庆西北的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后,于重庆汇入长江。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雪宝顶及所在地岷山应该是巴蜀人民的圣地。

我们把视线收回来,近处缆车站所在地和对面的青山夹一条山沟,乳黄色的沟底中层层叠叠,点缀着翡翠般碧绿的色块,不用看导游图就知道是当天的目的地,黄龙钙华彩池群。

 

 

 

从缆车站到黄龙钙华彩池群顶端起点,黄龙寺附近的无彩池还要步行一段,好走没啥坡度,路面全用两寸厚六寸宽的木板铺就,平整,走起来有弹性,目视感觉和周围的山林很谐和。我们正走着,看见前面路上有两人背披棕树叶做的披肩,靠着货物歇息,他们货物是绑在一起成人字形的六块长木板,重达一百公斤。走过他们时,我们问一趟能挣多少钱,他们说从山下扛到前面的工地,每公斤三毛钱,一趟三十元钱。其中左边一人手掌五指全没了,说是上次地震压断的,尽管是半残废,家里儿子要上学,还得挣这份钱,他话里听不到一丝怨天尤人的意思,而于我们听起来却有些不忍,我们掏出买缆车票剩下的钱给他,不是给他补偿,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心安。

 

 

 

木板步道的终点,就是黄龙彩池景区的顶点五彩池。

到了五彩池近前,当时的观感有些复杂。眼前的所见,无论是从地理上看还是按风水的说法,都是上佳的环境。五彩池三面环山,东西两面青山苍翠成荫,南面雪宝顶雪岭环抱,整个地形看起来像一把坐南朝北的太师椅,椅背是雪宝顶雪峰,而五彩池则似镶嵌在太师椅座面上的巨幅碧玉。明代道家在此兴建黄龙寺时,不愿在五彩池上方动土,把寺院建在了彩池下面,数百年来,五彩池龙脉长在,寺院香火也盛旺。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黄龙景区开发后,为了方便观赏五彩池的美景,彩池群上方和左右三面建起了游览步道,五彩池围绕在中央,这一围,一璧镶嵌在山岳之间只可仰慕的祖母玉,围困成木栏之中区区一盘仅供俯视的巨型盆景,鸣乎,为五彩池风水之毁损而悲。

 

 

 

 

 

 

黄龙寺以下,三千六百米的沟头到三千二百米的沟底,一路长达三公里半的溶岩钙华景致之美,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黄龙的钙华,规模大,种类丰富。黄龙有三大钙华彩池群,沟头的五彩池,中段的争艳池,沟底大门上面的迎宾池,每个彩池群都由数百个彩池组成。其实,彩池这个词只表达了黄龙钙华的色彩,从外形来看,彩池一层叠一层,层绿叠翠,叫梯湖更形象,或者说得全面点,叫梯级彩池。

上下梯级彩池之间,或是流水潺潺的溪流,或是乳黄色满坡满沟的溶岩钙华,钙华沟坡有一个很金贵的名字,叫金沙铺地,很传神,一听,眼前便浮现出满坡满沟黄澄澄钙华结晶的画面来。

三公里的下坡,我们走了三小时。我们且行,且看,且拍照,雪宝顶的雪峰相伴在身后,有时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彩池中的倒影里,这就是黄龙景色奇异之处。世上许多地方,可以看到更雄伟的雪山,或者色彩更斑斓的彩池,但要在一座伟岸的雪山怀抱中观赏长达四千米的一沟钙华和梯湖,黄龙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稀世罕见了。

 

 

 

 

 

 

 

 

离开黄龙沟口的最后一道风景迎宾池后,出景区大门上了等候的旅游大巴,半个时辰后旅游大巴沿着来路返回川主寺镇。路过雪山梁垭口时我回首左望,天边碧蓝如洗,来时白云飘渺的雪宝顶峰巅,夕照中格外雄峻。少时偶见川西南的贡嘎,中年见到了川西北的宝顶,成都正西面还有几座大雪山,希望不会等到老年时再相见吧。

2015.11.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飘柳儿' 的评论 : 节日快乐。中国真是景观最丰富的国家
飘柳儿 回复 悄悄话 祖国一片大好河山!感恩节快乐!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草之书' 的评论 : 是的,秋天去,山美水美,现在年轻一些的,也比较礼貌了
草之书 回复 悄悄话 Beautiful M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