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于1955年10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新中国对这位在国际上具有极高声誉的著名科学家给予了特殊的安排。也正因为如此,1956年的钱学森尽管是刚刚回国,但却极为忙碌,日程满满。
新年伊始,钱学森就有“单位”了。在那个年代,城里人都是要有单位的,一个人若是没有单位,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更不要说发挥作用做贡献了。钱学森不仅有了单位,而且一上任就当了“领导”。1月5日,郭沫若主持召开了中科院新一年第一次院务常务会议,第一项议程就是讨论成立力学研究所。没有悬念,会议通过了成立力学研究所的决定。不仅如此,钱学森还被任命为所长,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门师弟钱伟长出任副所长。1月6日,力学研究所筹备组召开了全所人员大会,钱学森作了题为“关于力学研究方法”的讲话。1月7日,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力学研究所的报告》呈报国务院。1月16日,陈毅副总理亲笔签署批复了这一报告。
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和头衔,也成为日后他在媒体上公开露面的身份。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电视台,媒体主要是报纸。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其实,从1950年钱学森在美国遭遇迫害时开始,《人民日报》就开始报道钱学森。那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在报道钱学森遭到美国政府扣押时,称之为“力学专家钱学森博士”;1955年10月10日、30日,《人民日报》报道钱学森抵达广州、北京时,称之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6年3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力学所成立时说:“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已经在北京成立”;同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署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的文章《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总之,在当时的话语体系中,钱学森被称为“力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而避讳“火箭专家”之类的敏感字眼。
1956年,钱学森还闪亮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1月30日至2月7日,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召开。那个时候,政协刚刚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被剥离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但在国家事务中仍是举足轻重,由周恩来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刚刚从美国归来三个多月的钱学森被新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还应邀在大会上做了发言,这是钱学森首次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亮相。2月1日,毛泽东设宴款待全国政协委员,特意安排钱学森坐在自己身边,他们两人同处一桌亲切交谈的照片,已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