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替人垂泪到春天

(2022-03-21 18:53:30) 下一个

听到刚发生的空难消息,再读惜也的新作,一句“替人垂泪到春天”,让人心碎。

无题 (惜也)

越冬山水未翻篇,怕有前途不可宣。一角残檐曾积雪,替人垂泪到春天。

结构稍复杂的屋顶,会有光照不到的角落,雪积难融,甚至一整个冬天都被雪覆盖着。天晴的时候,雪缓慢地融化一些,顺着屋檐垂下,又结成冰柱倒悬檐边。这样的景象,住在北方的人自是惯见平常。到了诗人的笔下,这平常的冰雪融滴,却成了替人垂泪的悲伤意象。若是在太平时日,这样的诗句,怕也只是文人的无病呻吟。可是写在这个悲惨的冬天之后,这一句紧扣这一冬的天灾人祸,道尽这一冬的悲凉。全球的瘟疫,乌克兰的战火,穷山村的铁链,教人无泪哭尽这无边的苦难。

“替人垂泪到春天”,化自杜牧的诗句“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感谢相看不厌诗友提醒):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类似的写法很多,如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蒋捷之前,还有李清照的“梧桐更兼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巴蕉,蜡烛,夜雨,被诗人们用了近两千年。可是,从时间上看,大都是一夜之滴,时间短暂,表达一时心情。从内容上看,大都是个人的愁苦。惜也的一角檐雪,却直滴了一冬,写的也不再是个人的愁苦,而是这一冬,我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人间苦难。

昨晚散步的时候,和九妹分享对这首诗的感受,九妹说,惜也的雪水较之前人的雨水更让人觉得寒冷。此说也颇有见地。

和一如、七七讨论惜也这首诗,都觉得后两句有味,而前两句似不太好。一如舌毒,对第二句给了个“凑”字;七七客气地给了全诗一个“玄”字。看来前两句的铺垫还有可商榷的空间。

和惜也  白九

青山易素似翻篇,未减悲愁苦海边。夜雨梧桐心上雪,凄凉一滴越千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