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加拿大女作家我只知道两位,一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丽斯·门罗(Alice Ann Munro)人称“加拿大的契珂夫”;她获得诺贝尔奖后,我还写过一篇应邀的书评(借机跟名作家并列一回: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2/4165.html^_^)另外一位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与爱丽斯·门罗毫不逊色的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书我只读过《盲眼刺客》、《可以吃的女人》,她的想像力诡谲,语言幽默,字里行间都能感到这是一个强势的女作家。退一步讲,即使不读她的书,前两年根据她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使女的故事》也大火特火,想必更多的人熟知。
最近她在推特上推荐了一篇文章:《Why can’t we say ‘woman’ anymore?》(为什么我们再也不能说“女人”了?),为此而引火烧身。
因为这条推特,一些社交媒体用户把她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归为一类。认为她是一个TERF(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 排斥跨性别的激进女权主义者)。但也有人支持阿特伍德,包括平时不太可能赞同她的右翼捍卫者。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推特上有超过200万的粉丝。这意味着有超过200万人可能已经看到了这篇反对跨性别的文章。
阿特伍德推荐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Rosie DiManno,文章于10月15日发表在《多伦多星报》上,本人免费提供服务^_^:网址是https://www.thestar.com/opinion/star-columnists/2021/10/15/why-cant-we-say-woman-anymore.html)。
文中写道:“‘女人’正面临成为脏字的危险……从官场词汇中被剔除,从医学词汇中被剔除,从谈话中被剔除。”
迪曼诺指责:“语言的不恰当进化”和“跨性别激进主义的泛滥”。她认为,所谓试图包容的行为,如:用“怀孕的人”而不是“女人”来表达对跨性别男性和非二元性别人士的尊重,实际上会把女性从对话中抹去。
迪曼诺还表示,她的文章不是“反对性别自我认同的论述”。她支持LGBTQ平等。
面对人们的不满,阿特伍德回应道:“读读她的文章,她不是一个TERF。”
看得出,无论是大名鼎鼎的玛格丽特还是作者迪曼诺本人,都再三申明:俺们不是TERF。
为啥这么强调这一点啊?因为涉嫌“政治不正确”,涉嫌“歧视弱势群体”。
感觉有点悲哀。全世界的人都要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意愿了。。。
即便表白再三,她们还是遭到围攻了:跨性别社群的支持者说,阿特伍德选择分享这篇文章是反对跨性别立法和反对跨性别情绪的一种警告!
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洛斯·迪曼诺Rosie DiManno,其实也挺有名的。
维基上介绍:“洛斯·迪曼诺(Rosie DiManno)是加拿大记者,自1975年开始职业生涯以来一直在《多伦多星报》工作。因为她参加过10多次奥运会报道,2012年,她受到加拿大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表彰。”
洛斯·迪曼诺:资深记者,年届65岁,标准老太。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82岁,耄耋老太。
两老太太因为“歧视弱势群体”又火一把?
而对待社会弱势,词语不合适,就是自己可能都不意识的冒犯,所以,别轻易说话。不过她这里的意思其实相当明显,是持否定态度,哪怕是无意识的。
表达出来也是她的权利,恐怕她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受。
但别指望人们都认同。
这种事情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认知,或者认真,但生活中的权利就是一点一点失去的。”
有时说话不知不觉得罪人或者被得罪,就是这么发生的
她这段话唯一不合适的是danger这个词,outer orbit虽然多少也是不合适的比喻,但就算理解为一个比喻好了。danger这个词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负面的,认为社会进入某种具有负面意义的环境的风险,这里谈论的问题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东西,谈不上正面负面,大家有自己的感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反感,你凭什么有这种结论?其实她的感觉是很明显的,是否定。
除了danger这个词的暗喻非常不合适,更重要的是整个语境,非常asserting,这其实表现了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作为名人并不稀奇,自己往往不意识,生活中也可以被他人接受。
但网上不行,你没有这种权威和名声。
这就与谈论白人的privilege一样,很多白人自己是不意识的,大概去年的时候网上有一个关于白人privilege的测验,没有白人,或者华人能够通过(当然华人的结果比白人相对好一些)。而黑人和拉丁裔多少人可以通过,因为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这些privilege,比如你走进高档店的时候,店员是否流露出“你不属于这里”的眼神。
这类事情在美国生活中不罕见,就是尽管生活中不同人的境遇可能不同,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意识,这是美国文化问题,社会很松散。
借你这个地方说一个例子好了,大概三年前朋友聚会,除了我们夫妻两人其他都是白人。这是我们非华人的朋友圈,一个非常closed的群体,十几个人,经常找机会爬梯聚会,反正美国节日很多,加上中国的节日。
席间聊到小小老大在高中阶段就被NSA要求参加他们的训练,因为她的数学能力很强,全国数学竞赛中在女生里很突出。我说我给她定下的规矩是不许给政府机构或者军队工作。这些人很不理解,我说因为我们是华裔。他们说你们不早就已经是公民了嘛,有什么问题?
我说你们恐怕从来没听说过李文和是谁。
这些人都是我们非常close的朋友,大家无话不谈,甚至非常隐私的性话题,他们绝对没有任何恶意或者吹毛求疵的意思,但他们就是无法理解在那种环境里一旦出事,一个少数族裔会面临什么问题。
这就像几年前热播的表现CIA的神剧Homeland里一样,一旦出事,首先就是怀疑平时在机构里与自己紧密工作的穆斯林雇员,尽管这个雇员更美国,甚至牺牲了自己。
作为名人,一般在对抗权势的时候不论什么言论,哪怕不合适,也会被解读为动机是好的。
而对待社会弱势,词语不合适,就是自己可能都不意识的冒犯,所以,别轻易说话。不过她这里的意思其实相当明显,是持否定态度,哪怕是无意识的。
表达出来也是她的权利,恐怕她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受。
但别指望人们都认同。
这种事情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认知,或者认真,但生活中的权利就是一点一点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