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路》第26章 家庭背景

(2014-04-27 17:40:59) 下一个
长篇小说:《路》第26章 家庭背景

作者:叶蔓菁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村里的人又帮着抬回家,治疗了七、八个月,总算治好,但腿瘸了,走路只能用拐杖,至少要一根,两根更好。

经过这么一遭,石兰家仅有的几百块钱早没了,其余医疗费都是阿伯阿娘(伯父伯母)、远近亲戚和村里人凑的。

那年正准备收早稻,来石兰家帮忙干农活的姑姑就和阿伯商量,让这女孩子出去打工吧,也能给这个贫困潦倒的家找来几块钱,家里的农活就让阿伯的两个儿子包了,反正一家也就只有一亩多地,多一亩,两个哥哥也能干得了,另外姑姑有空也来帮帮。就这样,石兰就出来打工的。

自从出来打工,阿伯阿娘一家就开始和石兰的爸爸和弟弟一起吃,以前是分家了的,现在境况如此,只能相互搀扶帮助着过日子了。

好在弟弟读书成绩很好,要是弟弟将来能读大学,学医,爷爷的心愿也能实现。

想到这,她不由得叹了口气,发现在旁边锻炼的两个婆婆都在关心地望着她。她知道,老人家都爱瞎操心,于是她对她们露出个笑容。

其中一个婆婆用不知道是哪里的方言问:“阿姐没上班啊?“ 一个又问:“你找工作啊?”虽然她们讲的是口音很重的方言,石兰还是听明白了。

她赶紧和她们讲:她有工作的,今天休息,然后告诉她们,她要走了。

老婆婆们说:“我们住附近的,你有空来这里耍啊。”她对她们露出个笑脸,走了。

走了几分钟,她发现怎么往回走了呢,因为又看到那家门口有香炉的工厂了。她赶紧转身,她要到镇上的新华书店看看,看看有什么书,有什么值得学的东西。她觉得,一定要有个技能,将来才能生存,否则靠打这份普通的工,养得了自己?养得了父亲?能够送弟弟上大学?将来自己总是要嫁人的,生的孩子又怎么养?这几百块一个月,如何是好?如果,如果是小燕和陈二,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就可以养得了家。

在去书店的路上她一直在想。实际上,她家并不是从来就这样贫困潦倒的,她家曾经是很兴旺的大户,还是读书人家。

记得小时候,
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里来了演牛娘戏的戏班,在村里晒谷子的大平地扎起舞台,一个个演员装扮表演,演唱着流传了上千年的地方戏剧。连演三晚,有一晚演的是《高文举》,当演到高文举上京应试中状元,村里的十三公捋着花白的胡子,点着头对石兰说:“个只高文举一理豆是你公太年轻时的模样。”那是老家方言,也就是说,戏台上的高文举和石兰父亲的爷爷像极了。

后来,石兰缠着爷爷奶奶问,公太当年是什么样子的。爷爷就说:公太读过书,上过学,吟诗作对不在话下,说话明理,做事斯文,旧时读书人都是那个样子。奶奶也说,有一年,公太的同窗来村里拜访,走的时侯,公太一直送到村外的大河口,作揖道别,和戏里演的一样。

父亲还讲过,解放前附近的两个田峒的稻田都是他们家的,县城旁大鼎山下河岸一带的稻田也是他们家的,大鼎山西侧的木山也是,本来北面的那片杉林也是,因爷爷的兄弟在解放前碰到了一单官司,需要钱应急才卖掉,否则半个大鼎山都是他们家的林地。另外,在县城老街道,还有一个酒坊,那是祖爷爷就已经开办的作坊,除了酿高度酒卖,还卖泡造的药酒、蛇酒、虎骨酒,那些酒在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方面远近闻名。到了解放后土改,爷爷是拥护解放、拥护土改的地主,所以带头把全部田地、木山、酒坊,连同几百只鸡和十几头牛一起充公,村里的穷人个个分到田地和物品,个个喜气洋洋。酒坊给政府接管,成为国营单位,就是现在县里的酒厂,到前几年还一直在办,可惜到九零年初倒闭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