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经济闯新路
今天是4月30日,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前“居家抗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而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1979年4月30日,中国改革家邓小平提出创建经济特区,让广东省先行先试。时任广东省领导习仲勋,就是现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父亲。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结束十年“文革瘟疫”,把国家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寻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应时对景,冠病疫情对我国经济是一个重创。尽管首相慕尤丁认为大马经济根基稳固,政府确保不会让经济崩塌,但是眼见着国盟政府防疫一盘散沙,我们还是有必要对疫后经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疫情过后,要像40年前中国搞经济特区一样,在经济恢复与重建上,解放思想,再闯新路,非此不足于提升与捍卫人民福祉。
首先是要尽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如果说,包括MCO在内等抗疫措施,是“救命”的话,那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就是“续命”,就是“救国”。
说实话,我们的疫情比中国、美国好很多。因此,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尽快解除“疫情警报”,重新开放经济活动,取消隔离政策,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迫在眉睫。目前,申请离乡复工,获批民众按州属分日子上路;在维持严格卫生条例与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放宽更多行业恢复营运,这些举措都将促进经济复苏,值得推而广之。
其次,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国家的毛细血管,一旦毛细血管堵塞,大马的经济身躯将难以恢复元气。
中国的国情,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已经从“铁公基”建设走向了“新基建”。所谓“铁公鸡”是指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我国目前还未必能够或者需要如此“大跃进”。但是,为中小企业输血,进而鼓励其自我造血,或者说,从输血到造血,为中心企业输送发展活力,显得非常重要。中小企业的疫后重生,既能继续为国聚财,也能为广大劳工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疫后应该重启经济特区建设。国阵时期的“经济特区”建设,邯郸学步,并没有取得如中国深圳经济特区那样的成功。
国盟政府应该放下包袱,另起炉灶,易地而处,凝心聚力闯新路,真抓实干谱新篇,建设新的经济特区。以普惠的制度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外投资,带动我国经济快速恢复与持续发展。目前,外资有撤离中国前往越南等地的迹象,香港台湾的投资客也貌似不复以中国大陆为投资重心,这些对我国来说,都是利好机会。
成功的经济特区,势必产生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起到示范、组织、带动作用,催化百城之富,使大马最终走上国富民康之路。
见刊《中国报》2020年4月30日C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