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评电影《启功》
作者 郁定国
2016-01-23
最近观看了中国大陆由丁荫楠和丁震导演的电影《启功》,情不自禁为它拍手称快。在近几年大陆出品的众多电影中,电影《启功》像寒冬绽开的一朵梅花,让我们耳目新 。
启功先生也可算是中国“最后的贵族”之一。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启功先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第五子,名弘昼,封和亲王。至启功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曾祖溥良考中进士,清末曾任礼部尚书。祖父毓隆翰林出身,曾任学政、主考。启功从小拜师学画,中学輟业,自学成才。二十岁娶了比他大两岁的章宝琛为妻,膝下无子女。1975宝琛病故后他末续弦。2005年6月30日于凌晨2点25分,启功因全身衰竭在北大医院去世,享年93岁。
启老是一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也是社会公认的鉴赏家,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所言: “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电影《启功》用现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无论经历改朝换代、反右运动和文化革命的冲击,启功先生一直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挑战。电影《启功》用回忆的手法从文化革命中红卫兵造反开始把观众引入那荒唐的年代。有这样一段情节:正当启功在讲台上向学生们讲述“知己”的涵义包括“知情、知意、知心”时,突然高音喇叭传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的震耳宣告打断了讲课。于是,讲台下的学生们蜂拥冲出教室,丢下书本,革命去了。电影也通过启功(马恩然饰)与他妻子宝琛(王馥荔饰)的情感,描绘了一对平凡夫妻的爱情。电影中有两次启功深夜在静悄悄的胡同口等宝琛回家的情节,令观众被启功先生“永远的痴情”所感动。另一个情节也处理得很好,俩老面对恐怖的抄家,启功拿出收藏多年的宗人府赐于爵号封榜,坐在火盆边叹惜:““本来一直保留着它,就是觉得这件东西有它文物价值,现在怕是留不住了!”宝琛劝道:“烧吧!焼了心里踏实!”简单的一句话,令人唏嘘!电影《启功》用一个红卫兵小刘(张炜迅饰)贯穿整剧,反映了中国年青一代未泯的良知。有一个情节:在宝琛病故后,启功先生独居。小刘常去看望老师。有一次小刘在临走前对启功惭愧地说:“现在想想以前的事,真是过意不去!”启功劝道:“那时候人都在演戏,戏唱完了就过去了。别往心里去!”简单的几句对话,让观众顿时感到启功的豁达胸怀。又有一情节:启功怕小刘受连累,劝他以后不要再来看望他,小刘犹豫了半天,突然坚定的说:“老师,我以后还会来,你给我留门。”典型的京白,豪爽中令人感动。
启功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等。电影中也有对字画的精彩点评,“经史为上,诗词在后,画在字下,而字又以小字为上。”“凡必先悟后得,由悟而生,往往工妙。”“何为最高画境?空灵。画即抒胸臆见意境,抒胸臆在逸在适,见竟境在空在幽。”电影中的摄影也采用水墨画的手法,比如中年的启功穿一身白色长衫,行走在京城人潮中,那高雅的气质代表中华民族知识份子的一种风范。
电影《启功》也有不足之处,全剧缺乏高潮,平铺直叙。对中国知识分子遭遇的揭发度不够。现实中的启功风趣幽默,一生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曾经有收藏家拿着他所收藏的启功老师的作品请他鉴别,启功看后发现是假的,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风趣地说:“哎哟,这比我写得好!”电影在这方面描述得也很公式化,缺少人物个性。
观电影《启功》,重温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我想这部献给2015年教师节的电影会给当今某些急功近利的烦躁的中国人头顶喷上一些清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