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斯坦布尔

(2014-03-13 03:43:59) 下一个



伊斯坦布尔是地跨欧亚的大都市,人口超过1500万。在中世纪早期,伊斯布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其大部分历史中,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博斯普鲁斯海峡把城市一分为二,东部为亚洲部分,西部为欧洲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坦堡曾经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国(1204–126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453–1922)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迁都至安卡拉。


公元前600前后,希腊在此建立城邦。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的首都迁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君士坦丁堡,此处是贸易要道和军事要地,拥有防范异族入侵的屏障。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后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在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3确立基督教合法并逐渐发展为国教和在公元330年将帝国的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后,于公元360年建造了第一座索菲亚教堂,毁于404年。但由于迁都,却在宗教上使得教会分裂更加确定,同时也因为政治权力减缩,不再轻易受到管辖。罗马失去首都的政治重要。另一方面,迁移政府使权力真空,令罗马主教得以增加其在世俗和属灵事物上的影响。罗马的宗主教和后来的教宗逐渐得到强大的政治权力。而在宗教方面,罗马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争权力。公元395年,最后一名罗马帝国统一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下遗言,把帝国照戴克里先的分法分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分别治理。西罗马帝国定都梅蒂奥拉努(Mediolanum,今米兰)。东罗马帝国(后称拜占庭帝国)则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自此之后统一的罗马帝国不复存在。第二座索菲亚教堂建于公元415年,毁于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乱。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于公元537年耗时五年建造了第三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索菲亚大教堂。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不断骚扰拜占庭帝国。双方持续了多年的战争。拜占庭阻止了伊斯兰教向欧洲的扩张.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马格尔.赛鲁拉留斯(Michael Cerularius)指责罗马教宗篡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以各种礼仪问题质问罗马,如安息日斋戒问题、四旬大斋期不唱阿肋路亚等等。1054年教皇良九世派了红衣主教亨拜(Humbert)至东罗马协调,但随即双方谈判失败,亨拜取出了教皇的敕书,把赛鲁拉留斯逐出教会。赛鲁拉留斯也不甘示弱,当众把教皇送来的敕书点火烧了,也宣布把罗马教皇逐出教会。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标志着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但十字军却转而攻占君士坦丁堡,该市被洗劫和亵渎,建立了一个罗马天主教的拉丁帝国。十字军希望以这个国家代替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1261年重夺君士坦丁堡,恢复了希腊文化的传承的东正教的中心。在几个世纪的衰落之后,君士坦丁堡被新兴的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包围。1453年5月29日,“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53日的围城之后进入了君士坦丁堡,该市很快就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千年帝国寿终正寝,东罗马帝国灭亡。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在索菲亚大教堂原有的建筑上增加了宣礼塔,米哈拉布,敏拜耳等伊斯兰教的元素,将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将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涂上了一层泥灰。对于东正教和基督徒,默罕默德二世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保留了东正教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允许基督徒保留信仰。其时,东正教派教会分布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会在俄国却非常强大;故时称第三罗马的莫斯科成了新的东正教会中心。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在征服了阿拉伯世界承袭了哈里发的头衔之后,君士坦丁堡也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东罗马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影响却是他的教会。早期东罗马帝国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基督教世界和欧洲,特别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意味着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落入穆斯林手里。不得不寻找从海上到东方的航道,达伽玛和哥伦布分别向南向西航行,从而导致了航海的地理大发现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西方崛起。十六世纪末,英法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霸主,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版图不断缩小。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战后被协约国瓜分。1923年,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退位,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结束了君士坦丁堡近五百多年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历史。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实行接近西方的政策。索菲亚由清真寺改为博物馆,原来覆盖在墙上的那层泥灰被考古学家细心地剥离,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得以重现,两种宗教同处一室。
 

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是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的水道,长约30公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


 

君士坦丁堡城墙




索菲亚 Hagia Sophia)博物馆, 在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3确立基督教合法并逐渐发展为国教和在公元330年将帝国的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后,于公元360年建造了第一座索菲亚教堂,毁于404年。第二座建于公元415年,毁于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乱。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耗时五年于公元537年建造了第三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博物馆




索菲亚博物馆


索菲亚博物馆古兰经书法圆盘和半圆形穹顶上的圣母圣婴壁画,两种宗教同处一室。




索菲亚博物馆中圣母圣婴壁画


索菲亚博物馆内部前侧

索菲亚博物馆内部后侧



索菲亚博物馆中三圣像中的耶稣像



索菲亚博物馆
三圣像,从左到右分别是圣母,耶稣和施洗者约翰



   

索菲亚博物馆中的中世纪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


 

索菲亚博物馆中的中世纪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

 

索菲亚博物馆


索菲亚博物馆穹顶高56米,直径31

索菲亚博物馆


索菲亚博物馆朝向麦加的米哈拉布(祈祷壁龛)。


索菲亚博物馆和敏拜尔

索菲亚博物馆和凉

索菲亚博物馆


蓝色清真寺建于16091616年,由苏丹阿赫麦德一世出资,建筑大师锡南的弟子默罕默德·阿伽设计。 土耳其人称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内部


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内部装贴使用了两万多块伊兹尼克出产的彩色瓷砖。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内庭一侧



古埃及吐特莫西三世方尖碑


 

三头蛇青铜柱




君士坦丁方尖碑



Topkap? Palace老皇宫建于1459

老皇宫正门




老皇宫侯见厅


 
老皇宫侯见厅内部


老皇宫二重门



 

老皇宫



老皇宫




老皇宫

 

老皇宫后侧

老皇宫书房



老皇宫面向金角湾的观景台



塔克西姆 (Taksim)广场,共和国纪念碑建于1928

从塔克西姆向南是伊斯坦布尔最热闹的商业步行街。


古老的街车


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土耳其规模第二大的室内市场,共占地六十几条街道,有22座入口,三千多家店铺。最大的大巴扎在伊兹密尔。



大巴扎


 

埃及市场 (Spice Bazaar)



金角湾市场


 

横跨金角湾的加拉塔大桥热那亚人建造的加拉塔塔楼(Galata Tower)




伊斯兰国家,到处是清真寺。



土耳其甜品



 
土耳其大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