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同学是我在北美上大学时的同学,他家是宁波上海人,他做事认真仔细,对人坦诚,从不有意占人便宜,是个很拎得淸的人,他唯一有点啰嗦,可能有时记性不 好,有几次prof在课堂上刚刚讲完一件事,他立马就问同样的问题,所以同学时常会取笑他。我想他可能是有时太专注想他自己的问题,所以忘了观注周围的人 和事。毕业后,他在大加拿北方电讯有offer,但他认为亚洲更适合他,加上找了个马来西亚同学做老婆,所以他决定去新加坡工作。
毕业8 年后,2004年春我们带小孩第一次回中国,在浦东小陆家嘴见到他和他2001年买进的第一个房子,我们当时就半天时间在上海,他就带着我们去看了一下他 正在装修的第二个新房,在离小陆家嘴十分鈡左右新国际社区叫联洋,那时联洋到处尘土飞扬,希希拉拉的几幢高楼平地而起,他买的毛坯房6000rmb一平 米。4房2卫,再加保姆间。他这个是要自住的,所以他选的楼盘很实惠,小区不大,绿化和设施都不算最好,但离购物和吃喝玩乐地方近,楼层也不高,三楼,自 住他认为最合适。我们那时已到硅谷,我周围一些台湾同事开始关注上海的房子,一些已经出手买了,也有一些家在上海的买了。我把我的想法和杰同学一说,他立 马就带我们去看联洋的另一个楼盘,这是个很有名的新加坡开发商,当时只有show room,还没有开始预售。他建议我们要买的话,就买他家的,因为精装修,物业管理和社区设计都是针对境外人士的。我们怱怱忙忙看了一眼就上飞机回来了。
回 来后再也没有精力关注这事,转眼又是一年,2005年夏我们又带小孩老人到日本旅游后回国又回了老家,回美路上在上海停留一天。那年五月上海政府第一次调 控,去年看过的新加坡开发商的诺大的预售厅空无一人,我同学杰在他们第一期release时又卖了一投资房,那时才8000一平米,现在同样楼层和房型已 涨到1万7。杰同学找了他买房的销售也帮我们挑了一间,当时大家都认为我们是顶峰作案,因为没人在买。但我们也没有选择了,就一天时间,要买就买了,飞机 一开就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回来了。后来和销售打了一下心理战,把价钱降了二千一平米,记得订金是刷的american express,$5000,鉴完合同,做完给杰同学全权委托,第二天一大早就回美国了。一年后都是我同学杰帮忙收房,配家具,出租。2006年我只身回 去考察了一下,那楼盘最低时到1万3一平米,当然楼层和朝向就没得挑了。我介绍了很多我这边的朋友和同事去买,但各种原因都没成。现在回头看 2005-2006和2008-2009年,大概是去中国投资的好年头。
我2006考察了一大圈,包括苏州和北京,当时北京上地那里,百 度圈了地要做办公大楼,旁边的公寓楼也就卖7-8千,后来我又带朋友去看了机场附近的别墅,因为我的一个表弟在哪做销售,说是温泉到家,小区的树都是从法 国空运来的,买一幢大约三百万人民币。不过都是毛坯房。那时北京也已开始限购了,但想买总是有办法地。
我乱逛了一圈就回来了,后来 2007年四五月,中国股市大涨,很多从股市出来的钱都进了房事,我又坐不往了,决定再次冲进去,这次我们决定还是在陆家嘴买,因为有杰在那里,对巿场比 较了解。这次我买的是二手房,我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中介,我们买方的1%我得给我同学杰,因为我希望他帮我们完成交易。成交后已是七月,这房租了半年后,房 客搬走了,正好碰上过年淡季,加上边上修地下隧道,叮里光当的,又碰上2008金融危机,直到年底才租出去。这其间的心理压力和彷徨可想而知。
杰 总和我们说,他在大学里学得最有用的一门课叫宏观经济学,我们一起上的这门课,可惜考试完我就全部还给老师了。他确把学的东西用到投资房产上,每每当我仿 徨时,他总是能用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给我画上一个美丽的大餅,他对房价和房租的预测在2005/2007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多年过去了,你发现 他的预测还真是八九不离十。
杰是我朋友加同学中,我觉得心态最好,最乐观,过得最悠闲的,每次我回国,看到以前的同学朋友,觉得他们都一 年年的苍老,唯有杰,永远不见老!杰在2006年在一家500强的外企工作十年后,被退休了。后来也找了一些事做,但都不长,因为有他这些年的投资积累, 加上老婆上班补贴一下家用,他们在上海的日子也是过得不错滴,只是近几年国内雾霾越来越严重,他们也在想搬到马来西亚了,并且那边他也早已买好了投资房。
啰嗦了一大堆,我想说,我的同学杰绝对是一个在我们的投资中,生活中都产生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