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7)
在论语泰伯篇中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其实,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許多相同之处,只是用的是不同的语言而已。老子劝我们要以稳重和清静的心态,去待人处事。稳重自然就会温和、善良、恭敬,而清静就自然会节俭、礼让,如此完全适合儒家的温良恭俭让的要求。能够稳重的人,也近于弘大与刚毅,能够清静的人,就会专心学习新的学问,就可以长期担当重任。
在道德经的Ch26开始,老子就强调聖人应该稳重与清静,他说:“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一个有道的聖人,他的言行就应该像是国君领兵作战一样,让辎重的粮食随着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也会有如国君之奢侈榮华的宫殿,但是也只是安静的处于宫中,心境平和地待人。
〖道德经Ch26原文〗
1、重为轻根,静为燥君。2、是以聖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榮观、燕处超然。4、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5、轻则失根,燥则失君。
〖道德经Ch26白话文〗
1、穏重是轻浮的根本,清静是躁动的主帅。
2、所以聖人整天都是穏重的鞠躬盡萃,正如一个主帅带兵的时候,是不离开辎重粮食的供应。当国家领导人时,虽然有华美丰富的享受,但卻是生活俭朴,心内泰然处之。
3、一个万乘之国的国君,怎么可以轻浮躁动以治天下呢?
4、轻浮就不能穏重,躁动就不能清静。
〖讨论〗
1、老子推崇稳重与清静,三国的诸葛亮悟出此中的道理,就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教诲他的兒子,这也和儒家的“任重道远”相似。
2、在道德经Ch19中,老子鼓吹“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在Ch16中,老子说“致虚极与守静笃”。老子在此章建议生活平淡、心中逸然得意[原文:燕处超然]。所以老子之道是前后相通的。
3、轻浮不稳重的人,不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且在长官付于重要聀位或工作的时候,都会猶疑考虑,所以说:轻則失根。
4、躁动不安静的人,也不容易得到长官的信任,所以说燥则失君。作为一国的领导人假如浮躁的话,就不会作出冷静的判断,对国家会有很大的伤害。不仅失君,甚至可以亡国。如六四事件,在当时,如果作了冷静的处理,中国则一定会更团结,更先进的。
5、美国可以称为是万乘的大国,但是近卄年来,有了两个身轻天下的国君。一个是克林顿总统,竟然在白宫内和一位大学实习生闹出性 丑闻。小布石总统也仅仅是为了鞏固他们石油家產,而提出假证据去推翻伊拉克总统。两者都是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的例子,可見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