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二)抛弃对死亡的恐惧感

(2014-02-06 20:08:17) 下一个
对死亡的恐惧,是一般老年人的通病,因为没人知道死亡后究竟到何处去呢?而且根本没有死亡后再回到人间的人,对死亡的恐惧大多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感。古代宗教多用灵魂之说以解释死亡后的変化,或用輪迴或用投胎之说以继续生命。但是,在此卄一世纪,古代宗教已不能说服教育普及的现代人,若以今日适合太空科学的生命观来说服大众,则更为一般人能接受。在太空科学中,在1910年代的中期,Hubble发表他的宇宙起於大爆炸之说。後来,美国为纪念Hubble而命名的太空望远镜计劃终於完功,大约於西元2000年左右,宣布此太空望远镜之测量的结果,经过分析后而有如此的结论:從大爆炸以后至今,此宇宙大约有一百五十億年的历史,而宇宙仍有约二百五十亿年的寿命。相比之下,我们人生的寿命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岁而已,比起宇宙的四百亿年的寿命,真是微乎其微,我们何必为多活几年而費盡心思呢?即使是宇宙,经过四百亿年寿命后,也面对消灭或死亡,我们何必为死亡而煩惱或恐惧呢?而且在莊子的养生主篇中,全篇都以沿自然之道作为我们的养生路径,因为莊子認为順其自然就是养生的最好的方法,引用莊子的概念,死亡不过是生命自然的结果而且,又有什么恐惧呢?莊子的看法是二千三百年前,继续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念而形成的,而近日之Hubble望远镜计劃透露了即使宇宙也有生与死的时刻,都是自然的现象,与人无異,如此则死亡又有什么恐惧呢?此两者对死亡的观点,竟然不谋而合。若退休者無死亡的恐惧的话,就可以慢慢地蹈向艺术人生之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今日人士之所为不可与老子之道同日而语,因为他们均是有为、有目的所为。道德经11章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指“正由于无之用、才有了有之利”。再去读一读那一章,他还是在强调无,即无为的好处。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老子的原意就是你所说的无为与自然。但是老子也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国学为了求生存则一定要求有,幸好有今日西人之环保人士与人道主义者,虽然没有读过国学,但思想与老子之无为与自然相似。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你太客气了,你的国学知识我望尘莫及,我们探讨老子之道看谁的理解更接近他的原意。的确,“恒有欲以观其所徼”指的是科学,“恒无欲以观其眇”指的是道德。如果从小国寡民看,老子偏向后者。孔子也许更喜欢两者妥协,但成为一体和终极目标很难因为两者是有为无为的矛盾。这是我的理解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多谢指教。科学如果可以与道德真相或天道之无为结为一体、是人类的终极目標。老子亦云:此两者、同出而異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科学是追求“有”,而无为是归入“无”。於意云何?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科学对哲学、心理学无能为力,“大爆炸”只是个猜想,跟暗物质暗能量的胡扯差不多,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可以有其他的解释属于人所不知的天道。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一次,过早研究有害无益,西方历史与现代的宗教冲突本质上就是基于对死亡(来世)的认知分歧。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老子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科学研究实物真相(天道),但科学跟事物的一个真相(道德真相,天道之无为)毫无相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