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2016-03-02 23:43:21) 下一个

走进故宫,最引人注目的是太和殿门前两侧的四口大铜缸以及乾清门外两侧的10口大缸了。大铜缸在日照下金光闪闪,在红色宫墙的映衬下富丽堂皇。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故 宫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据中国古建筑《故宫》记载,宫中共有大缸308口。世事沧桑,由于各种原因,如今只剩下了231口了。这些大缸共分为铁、紫铜和 鎏金铜3种。铁缸是明代时铸造的,铜缸大都是明代的,也有清代的,鎏金铜缸则均是清代铸造的。其中,以铜缸居多,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宫中的大缸为铜缸。

与往常一样,我走进故宫。在乾清门前,一位5岁的小女孩,好奇的翘着脚尖,小手抚摸着大缸上的狮子头,问妈妈:“妈妈,这缸怎么比我还高呀?缸里装的是什么呀?”

面对孩子的疑问,年轻的妈妈冷寂地对孩子说:里面装的是历史。

“历史是啥呀?”孩子扯着妈妈的衣襟,闪着一双湛蓝的眼睛,进入了乾清门。

缸里装的是历史。这位年轻的母亲的回答刺一般扎着每一个游客。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故宫里的大殿前、庭院中都摆放着一个个大金属缸。这些大缸腹宽口窄,容量极大,而且装饰精美,两耳处还加挂着兽面铜环。旧时,人们称大缸为“门海”。从字面上不难理解,“门海”即是门前之大海。大殿的门前有了大海就不会再发生火灾了。这些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

宫 中设置大量铜缸的最初意图是用来防火的,但其实际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消防,同时它还是宫内大殿、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陈列品。鎏金铜缸等级最高,因此要 设列在皇帝上朝议政的太和殿、保和殿两侧以及用于御门听政的乾清门外红墙前边。而在后宫及东西长街,就只能陈设较小的铜缸或铁缸了。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据 查,目前故宫中尚存18口鎏金铜缸,虽说已经遭到了部分破坏,但个个仍然光彩夺目,华美无比。至于鎏金铜缸的造价,史书上是这样描述的“口径1.66米的 鎏金铜缸约重1696公斤,仅铜缸制造约合白银500多两,再加上铜缸上的100两黄金,共计需铸造费至少白银1500两。每口用铜达3:392公斤,铸 造细密,精美绝伦,显示出令人惊叹的冶炼铸造技术”。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紫 禁城中的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极易失火,被老百姓称为金銮殿的太和殿就曾被烧毁过四次。第一次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第二次是明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第三次是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第四次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其中明代的三次大火曾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全部 化为灰烬。紫禁城最有名的一场大火发生在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亦即太和门大火。当时,慈禧已为光绪帝定了来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大婚 典礼,太和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距光绪大婚之日只有40多天。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时,皇后要坐轿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被抬入皇宫,然后经太和门再向 北进入内宫。由于太和门被大火焚毁,一时不可能完全修复,而光绪皇帝的婚期又不可随便更改,慈禧遂责令扎彩工匠临时扎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纸太和门,隆裕皇 后正是从这座纸太和门进入后宫的。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紫禁城中进行大肆掠夺时,有不少洋鬼子竟用刺刀狂刮鎏金铜缸上的金子,如今在太和殿两侧的鎏金大铜缸上,仍能清晰地看见侵略者当 年留下的累累刀痕。那一幅幅无声的画面,不仅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沉重,而且仿佛可以听到呻吟,听到叹息,在感受故宫宏大的气势之余,给人一种沉重 的感觉。

说起故宫的缸,不得不联想故宫的水,一般我们大都是从午门进入故宫,首先要经过金水桥,如果从天安门走的话,天安门前也有金水桥。 那里的金水河是外金水河,午门里面的是内金水河。护城河是在午门的两侧,一直到四个角楼,环绕着故宫。金水河实际上是故宫的供水系统,它还往里面延伸,一 般游客就看不见了。实际上它是和中南海、北海、积水潭等都连在一起的,都是从玉泉山上引来的水,故宫里除了金水桥之外,还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桥,叫“凝道 桥”,凝道桥在武英殿很近一般都很难见到他的面目,而且故宫里面还有很多井,井水一定与着缓缓的河水在地下相恋相连着。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当我的镜头对着宫墙内一个个大缸时,恐怕我无法躲开八国联军烧杀掠夺的惊人场景和那个小姑娘充满渴望好奇的目光。每一次进入故宫,我都感到一种很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故宫的建筑、故宫的宏伟,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光线下,使我一次次通过我的镜头寻找她厚重的历史。

故宫是中国文明的浓缩。这一口口铜缸是掠夺者的见证者。

一口铜缸黄金百两 写尽紫禁城繁华沧桑600年

日 落时分,在太和殿前,我又一次看到了进门时在大缸前的年轻母女,母女的一席红色上装,在残阳里,分外的耀眼,孩子走在目前的前面,不时回头看着身后的恢弘 的高墙,不知这个可爱的孩子是否懂得了母亲说出的历史,但,我相信一点,这个可爱的小天使,至少在故宫里从上午一直转到了故宫的关门时间,面对漆皮剥落的 宫门,面对锈迹斑斑的锁头,面对伤痕累累的铜缸,面对冰冷狰狞的石狮,面对……面对这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宫殿,她至少从妈妈的口中或是从自己的童稚 好奇的眼神里,感知了她心中的历史,至少,比课本里丰富而厚重。

看到这些缸,默默地承受着风雨雷电的大缸,忠守着她对宫殿之爱,默默地看尽六百年之变幻。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