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为什么当今的中国日用陶瓷败给国外

(2014-11-19 09:37:50) 下一个

过路人路过:
我不知道现在的这些大师何以能称为大师。瓷器,说胎呢,现在机器淘胎,质量比手工淘胎不知好了多少,大师也不自己去淘胎。其他的没有什么创新的,吃仿古的 老本。就说这个龙泉瓶子,学的花觚,又不是花觚,不伦不类,看一眼就难受,是真难受。论画工,所谓的大师也就一般般。举个例子,赵惠民画仕女出名,细看他 画的仕女全一个模样,不看衣服头饰,分不出谁是谁。就这也是大师。

自晚清以后中国瓷器每况愈下,民国有所回升也是昙花一现。质量,画工,造型根本比不过外国品牌。机器生产上更是比不过了。也没有任何新的文化元素。 现在中国现代瓷器已经沦为低档瓷器。连华人超市里卖的都是日瓷。景德镇只知道仿古吃老本,作假古玩骗人,甚至沦落到仿冒西方名牌瓷器了。没有创新,全没有 什么危机感还在造什么大师。这就是坐井观天,关起门来自己过家家玩。看看老祖宗做的瓷器,看看现在西方的瓷器,现在的景德镇的大师们应该感到羞耻。

沉厚:
过路兄言论肯切,深以为然!

双溪:
嗯,当代景德镇确实令人失望。这件东西是个仿宋的出戟尊,还是从上古青铜器来的。

难得的糊涂:
给过路兄鼓掌,说的好!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国内又致力于继承和创新的艺人,希望他们能有突破的作品。

宗阕:
艺术领域吃祖宗饭的不新鲜,音乐,绘画,制瓷哪个领域超过了,不都在吃吗?

卖古贩古不就靠吃祖宗饭吗?吃好了就叫传承!

这些领域创新需要社会背景,本来也不是只争朝夕的事儿。华人超市里卖的都是低档日用谈不上艺术。

国公:
看了过路兄发人深省的贴,浮想连篇,夜不能寐。过路兄是恨铁不成钢啊。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从世界第一强国,轮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步,以致连铁钉都要进口。百业惧费,瓷业还算好的。

在十年兄加盟的贴上,我又加了一句 ’现在有高铁了‘。个人认为,在中国振兴的今天,瓷业薄厚发,会突破瓶颈而有所突破。从工业用瓷上已看出苗头。

中国瓷业为什么会落后?见后文。

好茶:
过路高人一下写那么多字,佩服!

中国的传世好东西好工艺被糟践的何止瓷器,10来年前,在海外看到景德镇瓷器如此这般on sale,眼泪都下来了;

宗阕:
难哥,这些肺腑深言就拜托您向广大制瓷业人士转达鼓励了!

国公:
瓷器是中国的象征,但为何世界顶级瓷器品牌都是欧洲的呢?

本质上说我们是西方审美的输入国,从这点上就很难做到品牌化的顶级。

从技术层面上说,现在陶瓷技术基本算是成熟,我们是有能力制造出精美的瓷器的。但是产业化和品牌化不足,设计能力不强。不过现在也有一些还不错的企 业,比如法蓝瓷。这里必须说下,在景德镇各种创意陶瓷之间的互相抄袭模仿现象十分严重,基本没有版权可言,互相模仿在如今市场行情一般的情况下又导致了低 价竞争,可以说是恶性循环。

景德镇虽然一直说衰弱了,但是这边的技术和产业流程都很成熟,也有很多国内国外的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作品。为什么没能形成一个本地的、优秀的品牌呢? (其实还是有一些本地品牌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里【以艺术家本身为品牌】,卖的是艺术家个人的名气,这个就是所谓的“大师瓷”,价格几千到上百万都有,这 是景德镇主要的高端陶瓷。不过这几年由于许多原因,大师瓷市场远不如前。这方面就不细说了。

很多非大师(大师是要有职称的)的艺术家,虽然创作了很多作品,但是并没有想到要以此创立品牌,并不重视品牌。可能跟地方也有关系,在景德镇,没有品牌去销售陶瓷也行得通。

跟这边的生产模式也有关系,这里工厂较少,私人作坊特别多,生产以作坊为单位进行。

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可能有些混乱。

有人说欧洲的工匠“画十五天,烧十五天”,画十五天这里当然也有,别说十五天,一个作品五十天也是有的。而烧十五天…窑会炸的吧……古代烧柴窑,现在几乎都是烧电窑,而无论古代现代,都是烧一天一夜,烧低温烤花的大半天就能烧好。

还有说盲画(盲画应该是指不打线稿直接在陶瓷上画),这个也有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我还没见过直接就到瓷器上画的,工笔的勾线十分重要,直接就 去画造成的错误导致浪费的时间比起打稿花的那点功夫十分不划算,而写意画熟练了直接到瓷器上画完全可以。不手绘的话我们跑学校是学什么呢?虽然我们确实也 学习了贴画的工艺,但是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手绘从成本和对学习的帮助来说无疑是上选。不手绘的话只有贴花,对于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学生而言,贴花 的价格并不便宜,开套好点的画纸几百上千,比自己手绘贵多了。

并无冒犯之意,希望大家能看看不同的意见。

陶瓷在我看来既是艺术,也可以是商品,既应该有作品,也应该有产品。而产品应该要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精品,也可以有几元一个超市地摊货。

这个问题讨论的是为何国内没有形成好的陶瓷品牌,但是很多人看到这题不免拿国内的陶瓷与国外的陶瓷比较,这里我想说请用同价位、同定位的东西比较。 谁更优质美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国外的设计和品牌理念确实比国内好,但国内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有大师瓷和廉价瓷。而到底要如何评价判断,只看你自己的 喜好而已。

希望各位看官若有心了解一二,能多观察、多欣赏、多接触,再去对陶瓷和陶瓷行业形成自己的印象。

透析中国陶瓷发展落后的原因

为什么辉煌了几千年的中国陶瓷,近代以来一度落后?

在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产品制造质量、创意设计水平之外,有一个因素容易被忽视,这就是陶瓷材质的发明创新。从陶瓷材质角度也许更能直观发现中国陶瓷落后的原因。

改变,直至中国原创瓷种高石英瓷的出现。

“一青一白”传遍世界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因而被称为”原始青瓷”。原始青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3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宋代瓷器烧制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

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中国为世界贡献了青瓷和白瓷两个重要瓷种。这两个瓷种也是当今世界陶瓷的两大基础性瓷种。

臻于完美的德国白瓷

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后,很快被欧洲上流社会奉为珍品。瓷器在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象征了皇室贵族的财富与地位。

德国麦森小城只有几万人口,却是欧洲第一个破译中国陶瓷密码的地方。1710年,麦森的第一家陶瓷制作坊建成于一座古堡内,它也是欧洲第一家瓷器制作工厂。

德国白瓷在中国传统白瓷基础上,对其生产技术进行了新的提升,使之在光润度、玉质感上更上一层。

备受推崇的英国骨瓷

骨质瓷是产生于英国的一个高档瓷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中国白瓷的制造基础上,通过陶瓷原料中掺入动物骨灰,经高温烧制,成为白度高、透明度高、瓷质细腻的瓷器。

以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骨质瓷成为英国皇家专用瓷器。经过一代代名匠之手,骨质瓷逐渐成为世界陶瓷珍品。目前,欧洲诸国英国、法国、丹麦、匈牙利、芬兰等国都以生产骨瓷为主。

原创卓越的高石英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陶瓷在材质上开始了奋力追赶,并先后生产出了滑石质瓷(强化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钠长石质瓷、合成骨质瓷等多个优秀瓷种。其中,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发明的高石英瓷,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发明的完全超越欧美陶瓷材质的唯一原创瓷种。

高石英瓷最重要的优点在于,除具有传统精细瓷器的所有特点外,克服了传统精细瓷器易碎、不耐用的致命弱点。其机械强度是欧洲硬质瓷的两倍以上,尤其是热稳定性优于日本、英国皇家用骨质瓷。

从1984年7月起,高石英瓷首次进入中南海紫光阁,迄今已达27年之久。27年来,硅元高石英瓷一直处于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办公接待用瓷的最高端,成为赠送接待外国元首的国家礼瓷。普京、布什等众多外国元首来中国访问时会以收藏硅元瓷器为最好的纪念。

中华民族何时落后于世界,为什么?

中华民族何时落后于世界,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检讨这个衰落的原因时,近100年来,一些中国人渐渐走上一条极端的 道路。类似“中国一贯”,“中国从来”,“中国劣根性”等等帽子,随意地扣到中国历史的头上,仿佛中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所以才会有近代史上的 沦落和现在的困境。

对此,也许我又老生常谈,但还是不得不说,中国的真正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衰落的原因有中国内部的原因,更主要是外部的原因。

当今世界上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19世纪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始终领先于世界。中国在当时早期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占据绝对重要的领导 地位。经济学肯尼迪(Paul Kennedy)估计,乾隆十五年(1750)时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8.2倍,是英国的17.3倍。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工业产值才刚刚赶上 中国,而法国才是中国的40%。1820年时,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32.4%,欧洲占26.6%,中国经济在当时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远远超过 今日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有国外研究指出,1800年,欧洲的人均收入为198美元,其中英国和法国在150-200美元之间,而中国的人均收入为 210美元。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因此,至少在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中国为何在200年前能够傲视全球?经济学家贡德-弗兰克(Andrew Gunder Frank)指出,180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的增长,以及技术、效率、竞争力等,都是世界其他地区望 尘莫及的。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贸易都是顺差。

明清时期,中国实际上垄断着世界市场上的陶瓷生产,80%输往亚洲,16%输往欧洲,但是后者的价值达中国瓷器出口总值的50%。中国在丝绸生产方 面几乎没有对手。当时的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出口国,在某些产品上,例如棉花,也是最大的进口国。中国的贸易伙伴包括亚洲、欧洲和美洲,除了海上贸易线路外, 还有陆地贸易线路,与俄罗斯的贸易也极为庞大。不止一位的经济学家指出,到鸦片战争之前,美洲殖民地所产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还有学者指出,当时中 国拥有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以上。

大量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下降,是从鸦片战争后,突然开始的。鸦片战争之后,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份额,从绝对领 先的三分之一,急速下降到五十分之一。为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会从傲视全球的地位突然下降?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利用种种 卑劣手段,蚕食了中国的主权。例如,英国长期控制中国的海关,强行为中国制定了5%的低税率,使得中国的产品最终失去竞争力。对于中国的进口关税如此,出 口关税也同样如此。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法国对中国货物征收的关税,是同类英国货物的2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用高关税保护自己的工业,却 逼迫中国接受低关税,从而彻底毁掉中国的工业体系。同时,西方国家通过对中国主权的控制,掌握了中国最主要的工业资源,到1900年,中国煤矿的50%, 生铁生产的95%都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等等。

我们在审视鸦片战争这个中国的转折点的时候,必须看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国内的。中国对工业革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也 认识不足,导致中国没有意识到,在几百年长期贸易顺差之后,在美洲白银、黄金的供应能力下降之后,西方国家为了解决贸易的巨大逆差,会采取什么样的重大举 动。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缺乏对世界的充分了解,准备不足,应对手段不足。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旧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后的保守,不愿轻易改 变。这一转折点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外部原因。他们在公平竞争无法赢得中国的时候,便采取种种卑劣的手段。首先以武力强占中国的主权, 然后再以绝对不公平的手段,疯狂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敲骨吸髓,几乎把中国的膏血吸食干净。一个曾经强大、富裕、繁荣的中国,被他们 折磨得奄奄一息。而他们所倚仗的,只是强大、先进的杀人武器。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如果当初西方国家不是像雨果说的那样,像强盗一样闯入中国,而是以公平竞争,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中国绝对不会落入悲惨的深 渊。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反思这段沉痛历史的时候,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是必要的。但是,西方在终于战胜中国之后,几乎没有检讨过他们毫无道德的手段,反而 视为是先进战胜落后的最好例证。如果先进就意味着战争,就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地采取不道德行为,就意味着可以对非我族类采取明显的双重标准,那么,这种先 进,只能是人类的悲哀。

请大家记住一个事实,西方国家在掠夺完中国之后,举目四望,世界上再也没有富饶的地方供他们掠夺,于是,他们便开始了互相之间的掠夺。二次世界大战,差点毁灭了全人类。“落后就要挨打”,那是血的教训,而不是绝对真理!

然而,如果我们对于中国衰落的反思,变成一种绝对的自卑、自贱,那更是一种民族的悲哀。对于中国突然衰落的反思,有很多可以总结的地方。其中之一就 是,我们曾经对号称文明、先进的西方国家抱有太多的幻想,以为他们不会野蛮到不顾最基本的道义,以为他们不会连最起码的廉耻都不要。而这种幻想,至今仍然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存在。中国并不是从来就落后的。我毫不怀疑地认为,只要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人肯定是最优秀的成员之一。面对当今西方主导世界的 体系,中国必须时刻表现出保护自己权利的决心和能力。了解世界,了解中国自己,总有一天,中国人会再次为自己身在中国而无比自豪。

西方发明玻璃,中国制造瓷器,使东方远远落后于西方

很多年以前,乾隆皇帝在浴室里装了几块玻璃,兴奋得不得了。慈禧太后以前照镜子是青铜镜,后来用上了玻璃镜子,那更是灿若桃花。更要命的,中国以前 从王公贵族到百姓之家,窗子都是用纸糊的,白天尚可,一到阴天,房间里阴暗潮湿。可是另一方面,中国人发明的瓷器,却远销欧美。当我们看到欧洲几百年历史 的大教堂上,镶嵌着美丽的玻璃时,我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精美的瓷器我们烧出来了,却没有烧出玻璃?

你可能会说,哼!瓷器比玻璃漂亮多了,我们中国人能烧出瓷器,说明比西方人文明多了,你看玻璃器皿跟瓷器比起来,多掉价啊。可是,我们要不换个方式想想,假如我们今天的生活,让瓷器消失,会怎么样?生活可以照常进行吗?

假如我们让玻璃消失呢?

中国优质陶瓷 为什么在高端市场叫不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日前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设计作品展”上透露: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著名的法兰克福生活用品消费品博览会 上,中国有68家陶瓷企业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场罚款,并写下悔过书。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很少有在世界上叫 得响的高档陶瓷产品自主品牌。这真是令中国所有陶瓷创作、生产工作者汗颜。

外国品牌分割高端市场

李游宇说,中国陶瓷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陶瓷一直以超强的产业规模、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 绝伦的产品质量,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远远早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并影响了当时全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 一个奇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落后,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但也正是在这 段时期内,世界陶瓷产业发生了急剧变化: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陶瓷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像格罗皮乌斯、柯拉尼、 萨巴蒂尼这样出色的设计家,从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陶瓷品牌,如德国的达森、罗森泰尔,英国的韦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诺,日本的诺尔蒂给等。这些著名 的陶瓷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场。

中国陶瓷品质高价格低

据李游宇介绍,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国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陶瓷大国。但是,在世界 上任何一个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都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世界一些博览会也曾邀请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 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中国陶瓷企业普遍安于为外国公司“打工“,不愿花钱打造中国自己的日用瓷品 牌,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卖不了一个好价格。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日用瓷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品质尽管已经丝毫不 逊于任何外国瓷器,但是依然价格低廉,每件不过0.35美元左右,只比40多年前多了区区5美分。中国一些主要的陶瓷产区,几乎完全成了外国瓷器的加工基 地。外国一些知名陶瓷制造商专门派人坐镇在这些产区,将中国厂商制造出来的瓷器贴上他们的商标直接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我们的厂商只能赚一些微薄可怜的 加工费。优秀陶瓷设计人才奇缺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中国陶瓷产品抄袭外国陶瓷的设计,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次在法兰克福生活用品消费品博览会上当场受 罚还是幸运的,更有甚者,不少陶瓷企业的大批量产品,因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国外海关被扣或就地销毁。

中国日用瓷器虽然在材质和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产品,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真正既懂陶瓷设计又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可以说奇缺。中国 有一个著名的陶瓷产区,有1000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却只有可怜巴巴的十多位工艺美术设计师,十分不相称。中国不仅应该是陶瓷大国,还要成为强国。首 先必须造就一批优秀的陶瓷设计专家,中国的企业必须懂得尊重知识,珍惜人才,珍重知识产权。中国实际上是不缺人才的,中国也不缺创造性的智慧,缺的只是发 挥人才的环境和激发这些创造性智慧的条件。

宗阕:
我不觉得现代制瓷不如古代有什么好羞耻的? 社会生活变化了,瓷器已不是高端产业,日用生活还有更多地选择,现代人探索外太空了,古人想象过吗?

我们比较赞叹古人的智慧,不是为了拘泥于跟古人较劲,为什么不看看现代的新科技领域呢?

国公:
您知道为什么当今的中国日用陶瓷败给国外

现在国内上档次的百货商店(如北京燕莎购物商厦)都能见到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的瓷器,等等。外国瓷跑到瓷器的故乡来叫板、争夺中国的消费 者了。我们的出口瓷因接了人家的定单,在设计制作上也十分精美,但国内市场上供普通家庭消费的日用瓷与进口瓷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一:设计上“精美上不去、朴拙不到家”。国际流行的日用瓷要么走精美之路,美轮美奐、找不到一丝缺憾;要么走纯朴天然之路,讲究天人合一,如日本 瓷。与他们的產品相比,我们市场出售的国產瓷往往是个“半吊子”:洋不洋、土不土,没自己特色。“半吊子”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对中西文化精髓以及传统与现代 化的涵义没吃透。

二:制造上“工艺不够精,质量不够好”。举个简单例子,你买个日本碗,摸它底部是光滑如丝的。而你买个中国碗,十有八九底部粗糙不堪。就这点差别使 中国瓷失去国际市场,也正在失去国内高端市场。当然,还有更深刻文化原因。从古代起,就分官窑、民窑,给皇上烧瓷,质量不好是杀头之罪,而给百姓烧瓷就顾 不得那么多讲究了。这种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文革期间,景德镇曾为中南海烧过一套名叫“梅花欢喜满天雪”的“主席用瓷”,其精美程度比起任何外国瓷都毫不逊 色。而日本瓷生产就不太一样,它一开始就具有朴实无华的平民意识,民眾生活中的亲和、淡泊、闲适都用在瓷器的造型、制作上了;且日本国民对陶瓷的喜爱和审 美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每个瓷窑烧制的民品都不会掉以轻心。

三:未摆脱“锅碗瓢勺”概念。国外日用瓷完全摆脱“锅碗瓢勺”概念,当作一种附加值很高的艺术品来经营、购买、收藏。在国外商店,日用瓷不单独陈 列,而与其它家具饰品一起出售。日用瓷范围也从厨房延伸到起居室、卧室、厕所和园林。纽约有家叫“陶瓷大库房”(Pottery Barn)的家居专卖店,聘请“住店设计师”负责从厨房到卧室的床单、桌布、卫生间漱口杯、肥皂碟设计。每季都推一个系列,98年春季系列以泥土和青草色 组成。此时店里所有商品都用这两个色系,餐具也如此。这里出售的日用瓷,很少在10美元以下的,虽说是瓷器,却像艺术品一样有保留价值。一些名牌时装设计 师也从专营服装,转向家居產品的多种经营。如大牌设计师拉尔夫.劳伦、凯文克莱尔的產品也已从服装转向香水、床上用品和日用瓷器上了。在中国,好像还没有 一家企业做这种一条龙服务的。

四: 营销手段落后。近年常听到去海外展卖的中国瓷器厂家流落异国他乡的消息,别说商品卖不出去,连回国的盘缠都没了着落,让人唏嘘不已。我们的瓷器厂多是个体 户,缺乏大集团促销的经济实力。在国内也常看到这种情景,20-30个瓷器厂家包一场地,有在公园、有在展馆内出售瓷器,跟耍猴一样,一阵幺喝后对观者开 个天价,一个花瓶成千上万,遭众人白眼后力马降价到30-50元出售。消费者不是傻瓜,上万元的日用瓷以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应算得上极品,它根本也不应该 在地摊上出售。销售人员一看围观者喝倒彩,立即捶胸顿足将手中瓷器当众砸个粉碎,以表“宁为玉全、不为瓦碎”决心。实际上,如果是件精心制造的瓷器,谁舍 的往地下扔?在国内表演苦肉计尚有市场,到了国外还跳大绳吓唬人,又有谁吃这一套?

五:消费群培养不够。现在中国家庭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买房子后都要大张旗鼓装修一番。可你到许多“金碧辉煌”的家庭做客,主人招待你的茶 具、咖啡具、餐具让你大跌眼镜:不是拿出带塑料把的茶具,就让你使用一次性口杯。这说明,许多家庭虽然富裕了,但真正懂得日用瓷的消费群体还没形成。普通 家庭使用的餐具更是五花八门,搪瓷製品,密胺制品、塑胶製品——真怀疑我们曾经是如此辉煌瓷器大国的子民。在国外的私人茶会和晚会上,稍有条件的家庭都有 几套精美茶具、咖啡具和餐具。喝红茶用英国瓷,喝绿茶用日本瓷,喝意大利浓缩咖啡用意大利小咖啡杯,喝美式咖啡用“驴饮”大杯,喝果汁才用玻璃杯——这一 切很少出错,绝对不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显得很没环保理念。

落后理念桎梏中国瓷器现代化

高端品牌告缺,中国陶瓷业大而不强,这是中国当代陶瓷业的现状。北京三月“两会”期间,一位十五年磨一剑,以明清官窑为超越目标,以德国、日本、英 国等著名皇家瓷器品牌为标杆,以打造民族高端品牌为己任,致力打造中国名牌陶瓷的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教育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遊宇教授带其作品汉光瓷 到北京举办展览。为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李遊宇教授。

《中国产经新闻》:古时的中国瓷器名扬天下,然而当代中国只能称为瓷器大国,但却不能说是瓷器强国,您分析其中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实现大而强?

李遊宇:中国陶瓷近代的落后是暂时的,世界几大陶瓷巨头如德国的麦森、罗森泰尔,这些世界名牌实际上至今也未能赶上中国历史上陶瓷的工艺。中国的优良制瓷传统还在,论手工技术,中国还是世界第一,落后的只是思想观念以及在落后观念下衍生出来的陶瓷产品。

要想实现就需要超越。中国急需解决的是产业的升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更需要高端产品的出现,以我们苦心研究15年的汉光瓷为例,我们做了两部分的 努力,首先系统地研究中国陶瓷的传统,中国官窑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官窑的管理体系,高端文化与高技术的结合,最新科技的运用和不断的创新意识。其次考察研 究世界名牌瓷器的现代设计与制造工艺,全面了解世界陶瓷的发展状态,在二者基础上,苦练基本功,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最终实现跨越。

宗阕:
国公,您老这么长的应可以单开一贴,不然一个讨论版面需要翻太长页,都不知道看没看见。。

败给外国的多了,但国力是个整体因素,无需所有领域都领先他人,只要整体实力强依然是强国。

双溪:
唉,谁也脱不了干系.

宗阕:
还不都是你惹的祸。还敢得瑟新瓷器不?

国公:
是长了点。中国许多东西已经像当年的瓷器一样,走向了世界。就看大家的了!特别是年轻一代。拜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