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妈妈的存钱罐
作者:6700417
2015/01/13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本文。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爸爸的身体不是很好,后来查出是肺结核,再后来扩散成肺气肿肺癌, 在病逝之前的两年里一直住院,妈妈白天在家照顾我和姐姐,晚上要到医院病房陪伴爸爸,每天都在家里和医院两点之间奔波,妈妈从来没有打过骂过我们姐弟俩,有时候被我们姐弟俩气哭了,妈妈就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坐着生闷气,即使是那样也不会骂我们一句。爸爸离去以后,家里一平如洗,娘儿三人相依为命,偶尔也会苦中有乐,周末三人一起看场电影(当时的电影只有一毛钱一张票),晚上妈妈在我们做作业的时候,有时候会轻声地唠叨,“孩子是妈妈的存钱罐, 你们两个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那时候, 我对妈妈的话似懂非懂, 常常在想,我每天都在花妈妈的钱,怎么会是妈妈的存钱罐? 那一年,我十一岁。
后来我幸运地进了全县最好的初中和高中,因为数学老师的缘故而稀里糊涂地爱上了数学,有一次老师带了一本数学杂志到教室,从里面抄了两道题让大家做,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本杂志叫《中学数学》,回家后我鼓足勇气要妈妈给我订阅《中学数学》,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妈妈提要求买东西,当时妈妈的工资只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尽管我非常想看《中学数学》,我也没有指望妈妈会真的给我订阅《中学数学》,一个月以后当妈妈把一本崭新的《中学数学》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简直欣喜若狂,从此以后每期的《中学数学》成了我最大的期盼和最好的朋友,那一年,我十五岁。
《中学数学》杂志社在苏州大学,主编是唐复苏老师,撰稿人主要是一些很厉害的中学数学老师,在竞赛园地里经常会有大学老师的名字,有几次我甚至读到了单尊老师,常庚哲老师等名家的文章, 这些名字在当时我的脑子里如雷贯耳,那时的我真希望哪一天能跟这些名家面对面,接受他们的教诲。时间就这样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的撞击中不知不觉地过了一年,妈妈订阅的一年的《中学数学》也快到期了,我小心翼翼地问妈妈可不可以续订《中学数学》, 说完了又加上一句话安慰妈妈,“如果家里没有钱,不续订也没有关系,反正我数学已经很好了。 ”妈妈没有说可以也没有说不可以,只说了一句话“孩子是妈妈的存钱罐”,我不知道妈妈后来是怎样筹到钱的,反正那时妈妈带回家的一期连着一期的《中学数学》伴随我度过了整个高中阶段的纯真年代,那一年,我十六岁。
在我快上高三的那年暑假,妈妈瞒着我和姐姐办理了提前退休,由于提前退休只能按“病退”方式运作,退休工资只是正常情况下退休工资的75%,(也可能是80%,记不太清了),其实妈妈身体一直非常好,我的长跑奔跑能力可能就是遗传了妈妈体力好耐力好的基因,我和姐姐都全力劝阻,希望妈妈不要提前退休,而妈妈却说,黑小(我的小名,因儿时贪玩浑身晒得乌黑而得名)能在家的时间只有一年了,上大学以后再回家的机会就不多了,她想在这最后一年里安心地在家陪陪黑小, 少上几年班少拿些退休工资对妈妈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妈妈还是那句话, “孩子是妈妈的存钱罐”。从那以后,我每天中午和晚上一放学到家,妈妈就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饭,虽然没有美酒佳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是妈妈和我们姐弟俩在家里最温馨的一年,那一年,我十七岁,妈妈四十七岁。
后来的事长话短说,在同一年的金秋十月,我跟几个高中好友一起云里雾里地参加了全国数学联赛,全国数学联赛的第一试一个小时做十道题,拼速度拼小快灵,第二试两个小时做四道题,拼重拳拼实力,由于我们县中没有任何正式的奥数培训,我从来没有练过解题速度,考前甚至连一份模拟题都没有,我在第一试上很不适应,错了两道题只得了48/60,好在第二试时间充足只比重拳的力道,我正常发挥得了51/60,以99/120的联赛总分 跌跌撞撞地进了第二年一月举行的全国数学冬令营(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 的前身)的70人的大名单,到最后入选IMO(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国家集训队, 要到北京101中学参加国家队集训,临行前的晚上,妈妈亲手为我赶制了一件棉大衣,(外公是裁缝,我上大学之前的所有衣服都是外公和妈妈亲手做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嘱咐我到了北京要多穿点衣服,后来好多年我都保存着这件大衣,穿上妈妈做的大衣从来没有觉得冷过。
再后来, 真应了妈妈的话,我上大学以后每年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回家住的时间越来越短,每回跟妈妈在电话里能聊得上的话题越来越少,每封写回家的信越来越薄,后来甚至更薄,变成只有短短几行的Email了。。。妈妈真是先知先觉而又大智若愚,在我上大学前的最后一年提前退休,给了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孩子是妈妈的存钱罐,妈妈从来没有骂过我,妈妈在我的身上存入了全部的爱。
母爱如山!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最伟大的母爱!
希望你把父母的爱,加倍的还给你的孩子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多给他们几个孙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