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足够你爱,时间也足够毁灭爱,尽管毁灭爱的并不仅仅是时间。
你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死心放弃曾经深爱的人?一年?一天?抑或仅仅一分钟……
作为女人,在爱情上,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都是要慢于男人的。当男人提出要分手离开的时候,对方说了什么话,你才会死心呢?
我在豆瓣上查看了留言:
1 你不要这样叫我,我已经觉得很陌生了。
2 不是时间不对,是哪都不对。
3 好了,这次不和解了,就这样吧,以后不联系了。我已经不爱你了,信不信由你。
4 你还没有发现?我不是什么好人!
5你哪里配和她比呢?估计我到死都不会忘记这句话。
6 我不爱你了。
7我从来就没有爱过你。
8我的心不在了。最痛的记忆,最伤人的言语,于是我只能放手。
9我很懒,我懒到想不起你。
10 你又何苦呢,哎,当时听得我是几乎崩溃哦。
11其实我早就不喜欢你了。
12你还是找个对你好点的人吧。他这么说的
13同一天两句话让我心死:1、我怕耽误你。2、给你介绍个男朋友吧。
14不过最让人死心的又最不想死心的还是莫过于:“短信不回,电话不接。”
15我要当爸了。
想必大多数女人听到对方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对这段感情对这个男人死心了吧。以上的15条中,总有一句话会让你死心的。
其实,对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死心,这是好事。怕就怕明明知道对方心不在了,对方爱上了别人了,却仍然不死心,却仍然不肯放手,让自己终日活在痛苦中。
对于女人来说,对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死心,是一种解脱,是一种新的机会。春去春又来,爱情的冬天过去,才能迎来爱情的春天。
大作家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死心,是有目共睹的。张爱玲懂胡兰成,胡兰成更懂得张爱玲。当年的张爱玲,便是以这样一份尊他如父怜他如子的爱去温暖这个比自己大了14岁的男人的吧。就像她写给胡兰成的诗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不过互为欣赏的爱情在现实中碰壁了。这边,张爱玲用自己的稿酬接济胡兰成,可胡兰成花心不改,来武汉不久,他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而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她给他写信来,还向他诉说她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的小事。她竟还是那样投入地爱他。
1945年3月,胡兰成从武汉回到上海。在张爱玲处住了一个多月。此时,他才将小周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是新女性,她心中的爱是纯粹的,她怎么能接受得了?此时,张爱玲的心已被刺伤了,但她仍是爱他的。于是她只有默默承受。
几个月后,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自此,果然,张爱玲和胡兰成再无感情上的交集,张爱玲果然是说到做到,或者说她做的这个决定早就经过深思熟虑,这个痛苦的决定,让自己对这段感情和这个人死心,因为对方深深地伤着自己了,而且知道对方没有改的希望。和胡兰成彻底分手后,她从情绪的泥潭中解脱了。不过也许正因为没有感情的波澜,她也再没有写出《金锁记》那么凄美的文字,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同样,张幼仪也是对爱死心的典型例子。
在无数人眼中,张幼仪的人生是悲惨的。因为徐志摩并不爱她,一个不被男人爱的女人,自然是悲惨的。确切地说,在张幼仪对徐志摩没有死心之前,则是悲惨的,而张幼仪对徐志摩死心后,则她获得了新生。
她被徐志摩抛弃后,很长很长能一段日子,她觉得天灰地暗。尤其对手是美貌绝伦的陆小曼和林徽因。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她纠结了很多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这是她最刻骨铭心的伤痛,不过,好在她有工作,也许正是伤痛,让她逃避到事业中去。
后来,张幼仪成为了商界精英,拥有了财富和地位,最关键是,她想通了,她终于接受了新的感情。
告别徐志摩三十多年后,张幼仪嫁于香港医生苏季子。她最美好的三十年,都未有托付。她和苏共同生活28年。苏去世后,张幼仪带着孩子举家迁往美国,一张几代同堂的全家福说明了她的幸福。她活了88岁。上天待她不薄。
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样的话真叫人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以前有人就说,爱情就像一根橡皮筋,相爱的时候两个人把它拉得紧紧的。不爱了,任何一个人先放手,留下的那一个都会被橡皮筋反弹回来狠狠击痛。索性,在他放手的时候,你也学会同时松手。
正所谓: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覆水难收。
这就是逝去的爱情。
我们应该对那个变心的人死心,而且是必须死心。
当然,对这个人死心,但千万不要对爱情死心。
爱情永不死。
——选自赵格羽《给爱情加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