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场”。要秀广济桥,先看百度如何说。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广济桥,有12座楼阁,18座亭屋,中间是18梭船浮桥。在岸上看整条桥,桥的景色优美,别具一格。上桥呢,近观精美的水中亭台楼阁,欣赏楼阁上匾的题词,亲身感受梭船的链接风貌,体验古潮州人渡江的感觉。 白天的广济桥游人画中行,流连忘返。夜晚的它摇身一变分成两截,灯光之下又是另一种风情。因为每天
下午4点半后,18梭船移走,让出航道,桥不通行,
晚上8点还有15分钟的灯光秀。我们第一晚去,等到
8点8分,广播却通知说因故障取消灯光秀,沿岸熙熙攘攘的人群顿时发出巨大的叹息声。第二个晚上灯光秀如约而至,在戏曲音乐和深情欢乐的歌曲伴奏下,五彩灯光在桥上跳跃穿梭,动感十足。朝天的彩色灯光柱两岸互照,相映成趣,东岸笔架山上灯光似网,波状起伏。如此美丽迷人地灯光秀,大大地满足了我们游客的相思。广济桥为什么俗称湘子桥,网上有解释是
因传有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手书“洪水止此”的石碣竖于桥畔,故名。我且不管那么多,只觉得这湘子二字好美,真的适合这个桥。也可称谓”相思桥”,因为潮州话湘子桥的发音很像相思桥(???)?。
潮州游的这第二天,除了观桥走桥,另一个重点就是逛牌坊街了。这也是潮州最大的特色。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但由于历史上人为和自然的因素,这些牌坊基本都毁了。2004年开始修复22座古牌坊,在修复工程中,采取“原址、原貌”和“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但由于22座中只有15座存照片,而且历半个世纪环境的变动和考虑布局的合理,因此“原址、原貌”只能是原则上的多数。修复后的牌坊街很是壮观,与广济桥齐名、成为潮州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如果说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也可以的。
说到牌坊街,必须提到广东的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骑楼引进广东,在此期間,太平路、東門街也漸次改造成骑楼式的商业街。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的其他地方,也还保存有较好的旧骑楼,至今还有人居住做生意。
逛在潮州古城,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湖北襄阳城。幼时记忆中的襄阳老城有樊城和襄城隔汉江相望。我住的樊城是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南边有江堤与汉江相隔,北边有三座城门:鹿角门,定中门和朝圣门,城门外有护城河。城里南北方向是条条弯曲的家居小巷,穿过东西方向的大街。大街其实也不大,中间铺着青石板,两边是鹅暖石,街两旁是木板做门面的商家,楼上也是住人,格局像骑楼,只不过简易些。襄城是正四方形,城中心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周城墙,东南西都有一座城门,北边临江有二座城门,俗称大小北门。两城内都有很多古迹,记得西街的老井,一尺多高的石头护栏上被绳索磨下去的痕迹也有近一尺深。可惜,这些都毁于文革。想到这些,我真为潮州古城的保存叫好。潮州,一座古韵盎然的古城,有文化,有艺术,有美食,有风俗,欢迎大家来感受。
说到牌坊街,必须提到骑楼。广东的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骑楼引进广东,在此期間,太平路、東門街也漸次改造成骑楼式的商业街。与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的其他地方,仍保存有较好的旧骑楼,至今还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