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真是个邪门的诅咒!我的朋友南希很健谈,结婚早生孩子早什么都快人一步,所以三十岁那年就遭到老公出轨了。伤心归伤心,手无寸铁的女人,拿什么与生活抗争呢?第一步她跑到老公开的公司,尽管对财快不熟,但这并不影响老板娘管自家的帐吧?然后她一步步摸清楚公司的经营运作,从家庭主妇的角色走出来,什么都得学习着适应,十字路口的迷茫不能持续太久的,再说出双入对的本身就是防范小三的举措啊。
九十年代初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南希的触觉不比别人差,她相信自己须要一个更大的舞台,认识王先生是一个偶然。他那时刚从纽约移民至多倫多,学计算机的王先生,手里带着合同找加拿大电脑公司合作,因为当年美国的高科技是禁卖中国大陆的。日本当年真是个寃大头呀,低息贷款金额巨大的援助,中国崛起的军功章,绝对有日本的一半!
九十年代的计算机很大型,应用软件程序得另行开发,价格与利润是优厚的。王先生是个生意人,他的操作属于灰色地带,北京多倫多来来回回地飞精力是有限的,前院开花后院也不能起火不是?他签的每一单合同,售后服务都是培训安装测试。南希的出现让培训这一块解决了,因为她既是司机,每天送大陆来的工程师回公司上课。也是翻译,工程师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照顾。周末还带着大家到处转转以解乡愁,几个月相处下来,王先生放心了,公司满意了,学员们提要求了,派南希到北京当首席代表,继续跟进我们的安装与测试。(待续)
大型计算机有別于电脑PC, 除了它的内存大速度快,还能精准分析处理多种数据。而体积的大小可以用(single garage)做一面书墙来比喻,用途之广泛接近百科全书,一但硬件与各种软件程序相互兼容,高科技领域的各种技术难题将得到所需的答案。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有着太多的空白,石油天然气,航空航天,连个人口统计都不清不楚,只能花大钱买技术,美国不卖就绕到加拿大买。
王先生是个持中国护照的公派留学生,是个各方面能力很强的男人。他的加拿大合伙人,不过提供了资金来源,预付款将计算机运至公司,好让购买方派工程师过来培训,三几个月后连人带机运回中国,而加拿大的出口许可证是敞通无阻的。南希一个三十岁才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女人,怎么可能一夜成精英?至于燕京饭店的北京办事处,有王先生的小舅子和亲弟弟打理,一切都那么井井有序。
北京办事处成为了公司业务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九十年代的外资多数租用酒店房间办公,功能性不大也就是个联络点,南希到了北京没看上燕京饭店,却在天安门广场边上的贵宾楼租了间房,并预付了一年的房租,请了个当地的女助理,每天看着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有客户到访一律楼下自助餐招待,平时听听电话发发传真。这期间麦当劳在王府井的店开张了,这标志着美国快餐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那年是一九九二年。(待续)
经貿部属下的进出口公司分电子和仪器,所有外商与最终用户也就是购买方的谈判,从立项到资金的落实批准,进出口公司都会,步步为营层层把关,一个合同能否最后签成,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
到了北京的南希才知道,首席代表首先是个销售人员,然后才是协调帮助解决售后服务的各种需求。所有的谈判都包括技术层面和商业层面的,非常具体。而制作合同阶段又将硬件和软件区分开来,非常怪异。听起来就费劲的东西,操作起来更费劲,原来富贵不是逼人来,而是有时能把人逼疯。这么一比较南希发现,她之前所负责的环节简直不值一提,首席代表这个人设,在时间的推移里渐渐有了合伙人的迹象。
加拿大这家电脑公司,也是由两个读电脑的年轻人创办的,其中一位家境富裕,且老丈人还是个银行家,所以中短线银行贷款不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他们尚有自己的业务,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也不大过问,给北京办事处的预算是每月一万美金。如鱼得水的王先生就可以在北京,打着公司的旗号把硬件以外的所有利润变成自己的了。(待续)
鱼鱼对这段历史很了解,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