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72)
2014 (716)
2015 (744)
2016 (306)
2018 (411)
论坛首页有人贴天津早点(https://bbs.wenxuecity.com/bbs/cooking/1629491.html),勾起十二少馋虫。各地小吃饮食的细微差异套用生物学行话就是 gene polymorphism (基因多态性:指同一个基因在不同个体或者亚群级别的细节差异,比如某些碱基的变异)。天津美食多多,少爷单讲油条系列。
天津人对很多东西有自己特有的叫法。比如冰糖葫芦天津人叫糖堆(儿),西红柿叫火柿子,油条在天津叫果子。煎饼果子就是摊煎饼卷油条。油条这东西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天津本地多了两种油条升级版---果蓖和糖皮(注:这两类不一定天津特有,少爷没有考证)。
果蓖(发音bi-er)就是薄脆,上文图里炸油条炸出来四四方方薄薄的一片,就豆浆、老豆腐、馄饨吃,或者代替油条进煎饼果子。四方一块怎么能卷进煎饼里?师傅用摊煎饼的小铁片把果蓖从中间折两半,卷进煎饼。这样的煎饼果子不是圆筒形状,而是略肥略扁的口袋形。懂行的吃货要师傅摊煎饼果子,有果蓖就不要油条,那意思油条好比韩国日本车,果蓖就是保时捷和奔驰。十二少口臀一致,只认德国货。
糖皮(发音:皮儿)是炸油条时不是炸出棒槌,而是炸油饼(也不是果蓖又薄又脆)。下油锅前在一面刷糖稀,炸好后带糖那面深褐色,不带糖那面金黄色。糖被油炸成焦糖,入口焦甜恰到好处。糖皮比一般油条、油饼贵那么一点。以前少爷上学时,如果油条八分,糖皮就卖一毛。糖皮就不要进煎饼果子,因为后者偏咸口(涂面酱、辣酱)。
在天津,看早点摊买油炸货的表现,就知道此人是不是地道的老天津卫。你懂不懂这些细微的区别,就好像围棋评段位,反映出你地方文化血统里有没有让两子、多一口气、做活一个劫。张嘴就知道油条,甚至不知道煎饼果子有夹果蓖的,那是外地来客,你的天津文化地道程度还没有入段。管老豆腐叫豆腐花的要降一段;喝馄饨挑剔、嫌没有冬菜的升一段;吃包子就知道狗不理的降一段;吃点心找桂顺斋的升一段;没听说过大悲院、望海楼的降一段;坐火车吵架、几句话把北京人噎得说不出话的,升三段。
(注:“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卫嘴子指天津人嘴皮子厉害。天津对北京有瑜亮情节、区域的冤家对头,跟北京人吵架骂不倒对方的,这个天津人功夫不及格。对保定的说法可能以前保定人跑腿做苦差的多,京津两地对他们多有歧视偏见。)
只能这么说,GCD真能祸祸!
看看,北京人叫呲了吧!
一般来说,北京人在天津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特别低调。天津人在北京都横着走,一言不合就就骂街。都是怕别人欺负,表现不一样而已。
嘴皮耍不过,还真动手的。
在天津读书时踢足球,踢遍了各大高校。一次校里的系间比赛,比赛超级激烈,在争冠亚军。一北京哥们老是粘着我,说什么盯人战术。
我一急,就往后蹬他一脚,后脚跟超神地踢上了他的屁眼,京油子死劲地在那喊疼。
球赛马上停止,双方因我的坏招,都快打起来了,场面相当恐怖。
在天津的地盘,天津哥们全过来护我,把那伙北京的给吓退了。
本来是红牌的,结果天津籍的裁判兼我的教练给了我一张黄牌,只因我是校队的绝对主力,也就意思意思了。
天津话,北京话都超喜欢,不同的调调,加上我的南方口音,那杂音也算一绝的啦。反正开心就好!
"糖皮上的糖是一小块糖面,和主要面团放一起擀成的,不是刷糖稀"。正解!
少爷没见过怎么做糖皮儿?是天津人吗?为嘛不提嘎巴菜?
另外,天津人和北京人吵架每次都赢的背后是如果天津人讲不过理了就骂骂咧咧的要动手。北京人立马呲了,即便在北京地界儿也是如此。这招北京人用来欺负上海人也是立竿见影。只能说明上海人最文明,北京人次之,天津人最野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