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历程(10)车轮滚滚
(2014-03-24 07:25:32)
下一个
人说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那美国人就是车轮上的了,没有车,确实是寸步难行,尤其是在小地方。
来北美四个月(1996年)后,八月初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了一辆五年新的Honda Accord,当时大概六万迈左右,花了八千多刀。钱不够,还是LP的小老板帮忙去银行Co-sign拿了个贷款才搞定。买个稍好点的车是因为要常跑高速,安全第一嘛。
美国的驾照还是很好拿的,上了个5小时的驾校教程,还包括最后一次送去路试。自己在朋友的陪同下练了十个小时左右,第一次路考就通过了,拿到了驾照。
那时还没有GPS,加上对路况不熟,第一次开车回多伦多是LP陪伴的。一人开车,一人在边上看地图,似乎是那个年代的定式,特别是出去玩的时候。记得第一次是直接开到David(组里同事)在多伦多Downtown的Apartment中,参加他弄的组里小型聚会。聚会的过程就不表了,从他家出来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天已黑,把车从那小停车位倒出来,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停车位过短,加上技术不过关,花了近十五分钟才上路。
上了市内高速427 和401,就更要命了。那是拿到驾照的第三天,还没有在晚上开过高速公路,更别提多伦多的八条单向道。只见车灯闪闪,滚滚车流,密若繁星,心中之惶恐难以言表。何同学小心翼翼地在前面开车带着路,我跟在后面,但上了427 后,很快他的车就消失了,看到的只是无数的尾灯。这晚上跟车太难了,一不流神,别的车插进来,一会儿就找不着了。只好靠自己了,几经折腾,心惊胆战地终于开进了约克大学公寓楼前巨大的停车场里。早到的何同学不放心,在那等着呢。
从此开始驾车来往于两地间,从学校到学校是110 迈(mile), 加上过关的时间,正好两个小时。但出多伦多的时间有讲究,若晚于下午三点,在QEW(从多伦多到大瀑布的高速)上离Hamilton有二十公里左右会堵车,时间长短就不好说了。为了避开,经常是吃完午饭就走了,反正也没人管。
第一次在QEW上出危险是在一个雨天。那天从多伦多开出来不久,天降大雨,雨刷子不停地刮,但车窗的能见度却越来越低,后来几乎看不见路了。万般无耐,只好把车停到了路边。雨已经基本停了,出来看见别的车都窗明几净的,从身边飞驰而过,大惑不解。摸了摸车窗外面,挺干净的,摸了一下里面,是满手的雾水,这下明白了。仔细看了看吹风的方向,才发现有吹车窗的。赶快变换,车窗马上就开始亮堂了。咳,这么多人教开车,怎么就没人说这事呢,这把我给吓的。
从此开始自由地穿梭于美加之间,转眼冬天就到了。这两国就隔着一条河,却完全是两重天地。经常是在加拿大境内晴空万里,一过了边境桥,马上是风雪弥漫。车速也从120 公里降到二,三十。据说是加拿大的冷空气把大湖上升起的水汽都给刮了过来,变成雪落在这边。经常是美国这边有暴风雪(storm), 而多伦多雪却不多。
加拿大人开车很疯狂,QEW上除了出事故外,平时几乎见不到警察。人们开到80-90迈(75mile=120km)是常事,我有一次想试试极限,在没什么人的时候开始加速,到了90迈时车已经开始抖了,过了100时开始有很强烈的不真实感,感觉车轮已经不怎么抓地了,更别提转弯了,根本不敢。过了几年又买了一辆Acura TL, 这车的高速性能显然好多了,开到100迈时还很稳,就像Accord在70 多迈时的感觉,但更爽的是它的加速性能。据说在德国没有时速限制,想必是极爽的,在这就不行了,没地儿试去。
经验都是积累出来的,有一次雪后回约克,在大马路上雪扫得很干净,但冲过一个红绿灯进入校区时,发现路上的雪没扫。当时一下就蒙了,开始减速,车却不听使唤,等停下来后,车头已经转了180度。好在路上没人,要不然…
在随后的一些年中,一年开个3-4万迈是常事,后来去新泽西工作了一年,居然开了六万多,当然了,这罚单也是没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