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谢谢风坛各位先行者的摩洛哥美帖,受益匪浅,省了我不少做功课的时间。
在撒哈拉沙漠遇到来自安道尔( Andorra)、曾在美国学习酒店管理的一对夫妇。 男的说,世上最好吃的三种菜,分别是法国,中国和摩洛哥料理。 对他话不敢苟同,但既然中国料理位居亚军,我置之一笑而过。
谈外国美食是我的弱项。 吃和玩,我看重后者。 旅途中品尝当地美食,重在品尝当地文化,很多时候其实无法享受。 忠诚的中国胃,三天就想念中餐。
但在摩洛哥的二周,我们未吃一顿中餐。 不是不想,是找不到中餐馆。 结果比预料的要好。
在摩洛哥餐馆吃饭,首先会问你是否要薄荷茶。 喝过一次,那个甜啊,爱甜食又爱薄荷香味的可能会品出茶的香甜润口,沁人心脾。 可一口少糖的茶就将我打倒,没好意思吐出,像喝药似的咽下, 连爱吃糖的LD也只喝了半杯。 LD原是个“糖罐子”, 可能是经我几十年如一日、尤其是有了理论依据后的“唠叨”,罐容量减小了。
虽不爱薄荷茶,但很欣赏茶具。 传统的银质茶壶,雕刻的精美细致,极具装饰感。
喝完茶,接着品汤。摩洛哥的汤有很多种,有名的是:哈利啦(harira) 汤,兰投(lantil)汤,豆汤,蔬菜汤等。 哈利啦汤中有少许面条和蔬菜,据说在斋月期间喝得最多。 一天未进食的人胃口虚弱,哈利啦汤是进食后的第一道菜。
我们先后几次喝了浓稠的兰投汤,底料是西红柿配当地的调料,加碎蔬菜如,胡萝卜丁,兰投等。 比不上海鲜汤,但味道还不错。
接下来是油炸台头,望着套餐跟来的这个吸饱油的东东发愣,LD一旁发话, ”放心吃吧,不是地沟油炸的“。
主餐前一般还有沙拉。沙拉有冷盘和热盘两种。冷盘沙拉类似西方的,一般有生菜,西红柿,黄瓜,葫萝卜,绿油果等。热盘沙拉是摩洛哥特有的,名字就叫摩洛哥沙拉(salade de Moroccan),是由西红柿,青椒,洋葱,黄瓜等蔬菜切碎搅拌而成,再加上煮熟的土豆,胡萝卜和调好味的米饭。
材料新鲜,口感不错,挺喜欢的,有时会点作我的主餐。 不好意思,吃了N分之一才想到拍照。
摩洛哥的有名主餐就两种:塔津(tarjine)和库斯库斯(couscous)。但是各自的种类却多种多样。
塔津又是一种陶瓷餐具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见下图左下角)。下面的底座类似盘子,上面的盖子好像倒扣的碗。开始我有点混淆,以为用塔津餐具装的都是塔津, 后来发现库斯库斯也可以用塔津餐具装。 所以简单区别就是,不管餐具,盘底有库斯库斯的食品就不叫塔津。
塔津的种类有:鸡肉,羊肉,牛肉,蔬菜和鱼塔津。
虽然我属猫,但喜欢牛肉和羊肉塔津。 被蓝门旁的老板拉进去吃了鱼塔津,觉得鱼还是清蒸的好,做塔津失去了本身的鲜美。
据说,塔津做法复杂,一般需要数小时,所有的材料切好,用香料腌制后,上火在陶器中墩数小时,让肉完全墩烂,肉汁沁入菜中。 途中在一家住的旅馆里,吃到了此次最好吃的牛肉。 肉墩得酥烂, 有点粘底,美中不足的是塔津中其他蔬菜少了点。
库斯库斯,底部一定有库斯库斯(一种像小米一样的食物),是摩洛哥人最喜爱的食品。就跟我们南方的馄饨,北方的饺子一样普通。 第一次吃库斯库斯牛肉是烤的,弱智地以为库斯库斯的牛肉都是烤的。
第二次再吃时,牛肉变成了炖的了。
类似我国新疆,摩洛哥是吃牛羊肉的国家。 洒一把孜然,烤出香喷喷的鸡、羊、牛肉烧烤。 有名的烧烤串叫“克巴伯”。 那晚若不是刚从餐馆出来,真想来一串。
主餐过后就是甜品了。摩洛哥的甜品大多用杏仁做馅子,也有芝麻馅,花生陷等,
种类让人目不暇接。
此次在摩洛哥大多住老城区,早晚游客较少, 看当地人穿着传统服装购物,感觉是一个个从小说中走出的人物。
地摊美食是当地人的爱。 把面包掏空,塞进炸好的茄子,辣椒和鱼、肉块,加一些西红柿制成的调汁,就是美味了。
不挂羊头卖羊肉, 碎羊头肉塞进面包里吃。
是否像我们的茶叶蛋?
有时我们也和当地人一起在广场吃晚餐。
吃炸鱼
早餐大同小异,即便在沙哈拉沙漠,也有果汁,咖啡或薄荷茶,酸奶,果酱,面包,和煎饼等。 煎饼很像我们的葱油饼。
最难忘的是摩洛哥的水果,香甜浓郁又廉价。 西红柿和橘子: 4 DH (50美分)一公斤,汁多味美; 枇杷8 DH (1刀)一公斤,此行程吃的,比过去二十几年吃的总和还多; 哈密瓜,头一次吃到如此甘甜多汁的。 最出乎意外的是桃子, 味道和汁水比无锡水蜜桃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过了一把水蜜桃瘾。
在干旱地区,水果香甜易理解,想不通的是为何如此
多汁。 也许,上苍以此来补偿沙漠旁缺水的人们。
谢谢观看!
谢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