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广大地区是在1949初年才以和平解放的方式移交给共产党政权的。一来共产党没有像在东北地区那样,迫切地需要用土改来赢得农民支持,巩固它的政权。另外,一些地区特别是蒙古族占多数的牧区进行残酷土改斗争也是行不通的。
因此,内蒙广大牧区直到1952年才完成了所谓的“民主改革”。特点是“不分不斗,不划阶级”和那个著名的“牧工牧主两利”合作生产制度。老实说,这个做法真的让当时中国广大的被划为地主富农成份的农民眼睛发绿和不值啊!
那年我父亲送我到内蒙古巴盟牧区插队。临走时问队长,政治上有啥要注意的吗?队长用她那带有蒙古口音的汉话说,这里不闹阶级斗争,不怕的。没有经过土地革命和土改运动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很快我就体会到了,特别是那时不多一见的,淡淡的人文人情的关怀。
我想具体用我认识和接触过的三个人来说明这样一个环境和围氛,也许会更有说服力.
老保管员长汉次劳,汉语的意思是白色的石头。
这家伙就是一块石头,又臭又硬。老保管的语言能力的顺序是蒙语,日语,汉语。早年毕业于东北日本人的国高,队里的最高知识分子。长汉次劳在满洲当过兵,从前还给日本人当过矿山工头,如果不是他是蒙古族人回到家乡,不被枪毙的话,也一定会被划为坏分子劳动改造。
牧区大队的物产丰富,集体所有的仓库非常殷实。老保管大权在握,铁面无私,干部们拿他没办法,人们就是信任他一人。大队里对他管的那一大串钥匙垂滟三尺的人何止一二。你可以背后八卦,但你若用农业队常用的阶级成分啥的说事,呵呵对不起,这里不兴玩这个。老保管还有一个在旗里读完高中返回队里的漂亮女儿。人家一反农村里地富反坏子女灰溜溜的样子,抬头挺胸,方言几十里还没有她能看上的小伙。
菜园子的领头王复兴。
老王头是个有学问的人,他不但种瓜种菜有本事,医术水平还不低呢。他根本就不应该是那个菜园子里的把式。有关他的传说有几种,最靠谱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老王头早年在北京一家知名中药店当学徒,后来到南方采买药材时,不知怎么就当了共产党的新四军。后来被日伪俘获,又在南京混事多年。再后来,沦为一个货郎在西北谋生。
老王头以前多次被公安部门收容,被断断续续关押过。60年代流浪到我们大队,由于他有种菜和看病的本事,为人又实在,渐渐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外面有些风吹草动时,队里的干部极力维护他,由于牧区的特殊情况,老王头在这里过着不错的安稳日子。
老王头不厌其烦地告诉知青娃娃,不能放弃学习啊,将来有知识,会门手艺就能活命啊。他还有个本事,会讲多种方言,蒙语讲得也不赖。我常常想,他要没有这两下子,也活不到今天。
女队长的喇嘛老公奔波。
奔波原来是个喇嘛,在拉萨留过学。布达拉宫喇嘛的最高学历是12年级,奔波居然学到10年级。在内蒙旧体制里,喇嘛和王公贵族同掌权力。如果在农区,奔波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地主,杀掉或搞臭是必然的。但在仅进行过民主改革的牧区,奔波虽然没有了权力,但影响力或明或暗仍然存在。
女队长在前台,她的喇嘛老公在后台发挥影响。队里的蒙古人心甘情愿地请他参与决策。家里的婚丧嫁娶,子女前途等多要找他。我曾想问个究竟,蒙古人说,他就是有学问,懂得多,有道德。他们就是愿意听他的意见。好像也不是完全用信奉藏传佛教可以解释的。
最后我想引申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进行过残酷土改和土地革命。而是仅仅进行了类似内蒙牧区这样的民主改革,中国后来的发展是不是会是另一个模样?
谢谢鱼王姐来访。本想写一段我插队的牧区和我哥哥插队的农区相比较的文章,担心阅历太浅,亲身的那点儿经历不足以Cover这样的题材。
俺插队那里还是有阶级斗争的。刚去没几天,跟着一个中农出身的生产组长干活时,他就问,听说你家成份高啊? 俺就交代了,可老组长没听说过这么个城市成份,问俺,相当于咱农村啥呢。俺说,就相当于中农。老组长点点头说,明白了,那你爹妈都是本分人,会干活的人。。。
问好教练,阖家复活节快乐(^_^*)✽ ✾✿❁ ❃❋❀